「关法同行·法庭“枫”景」妥善处理彩礼纠纷 让彩礼重归礼仪初心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9 10:41 1

摘要:2023年,原告杨某与被告张某缔结婚姻,按照本地习俗送了彩礼34000元和苗族服饰一套给被告,后被告拒绝与原告结婚,双方协商彩礼等财物返还无法达成一致,遂诉至法院。

2025年8月27日,关岭法院断桥人民法庭成功化解一起婚约财产纠纷,在承办法官的见证下,女方当庭返还男方彩礼,双方彻底放下心结,握手言和。

基本案情

2023年,原告杨某与被告张某缔结婚姻,按照本地习俗送了彩礼34000元和苗族服饰一套给被告,后被告拒绝与原告结婚,双方协商彩礼等财物返还无法达成一致,遂诉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充分听取双方意见,综合考虑双方共同生活时间、彩礼数额、实际使用情况、双方经济水平以及当地习俗等因素,向双方释法明理,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被告当场返还原告彩礼。至此,这起婚约财产纠纷在法庭的努力下得到圆满解决。

关岭法院断桥人民法庭

创新推出“三心三意”工作举措

近年来,婚约财产纠纷案件不仅涉及当事人的财产权益,还关乎双方家庭情感。为有效化解此类案件,关岭法院断桥人民法庭坚持用心用情,让彩礼重拾礼仪初心。

(一)以“耐心”倾听,兼顾“民意”与“法理”

法庭坚持“耐心”原则,摒弃“坐堂问案”的机械模式,主动深入当事人生活的村镇社区,倾听双方家庭的诉求与难处。法官会逐笔核实彩礼构成,了解当地彩礼的平均水平、返还惯例等“活情况”,将是否出于自愿、是否影响给付方基本生活、双方共同生活时间等因素纳入考量,让裁判结果既符合法律精神,又契合群众对公平的朴素认知。这种耐心倾听的过程,既是梳理案件事实的过程,也是兼顾“民意”与“法理”的过程。

(二)以“细心”调解,平衡“情意”与“利益”

法庭以“细心”为桥,将调解贯穿案件审理全过程。法官不仅关注彩礼数额的返还比例,更细心捕捉当事人的情感诉求,针对不同情况,采取“背对背”“亲友协助”等多元调解方式。例如,对仍有复合可能的当事人,引导双方回忆相处中的温暖细节,让情意消解利益的对立;对因彩礼导致家庭返贫的案件,邀请村干部、族中长辈参与调解,用乡土社会的情理劝说女方适当返还;对借婚姻索取高额彩礼的行为,则明确释法,让当事人知晓法律边界。

(三)以“暖心”帮扶,传递“善意”与“温度”

彩礼纠纷的最终解决,不仅需要一份公正的判决,更需要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善意”。对因彩礼陷入生活困境的当事人,法院会启动“暖心”帮扶机制,联合民政、妇联等部门提供后续支持。对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优先保障子女的抚养与教育权益。同时,法院还注重通过判后释法传递温度,不仅说明为何这样判,更引导当事人理解婚姻的核心是责任与陪伴。

工作举措的背后,是断桥人民法庭对“司法为民”理念的践行。关岭法院断桥人民法庭通过耐心倾听、细心调解、暖心帮扶,既解开当事人的“法结”,也化解背后的“心结”,让彩礼纠纷的处理,成为对“婚姻始于爱,彩礼归于礼”的生动诠释。

来源:洞察冷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