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剑门关南,古蜀道边,有一座四川罕见的道教石窟寺遗址,这里还暗藏着李商隐的一篇“小作文”。
川观新闻记者 杨吉祥 李金芯 何涛
在剑门关南,古蜀道边,有一座四川罕见的道教石窟寺遗址,这里还暗藏着李商隐的一篇“小作文”。
成都大邑鹤鸣山被奉为道教重要发源地之一,相传道教于东汉时期在此兴起,后经古蜀金牛道向北传播。时间来到两百余年后的北魏时期,在离大邑240多公里外位于剑阁的一座山上,开始陆续出现道教石窟寺遗存。或许是为了“致敬”前人,当地人也把这座山命名为了鹤鸣山。
点击图片,感受道教造像亿像素写真
鹤鸣山上共有大小龛窟21个,造像88尊,雕刻年代从北魏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
点击图片,体验指尖上的道教石刻
寺内现存长生保命天尊、六丁六甲、长生大帝等造像。这些造像造型精美,也反映出了道佛两教造像在古蜀道上相互吸收借鉴、相互融合的特点。
长生保命天尊摩崖造像
六丁六甲摩崖造像
长生大帝摩崖造像
道家内丹修炼分解图石刻
寺内还留存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篇“小作文” ,讲述时任地方官蒋侑与蜀道的故事。公元851年(唐宣宗大中五年),蒋侑来到剑州任职,任期内政事井然,百姓安乐。
金牛古道在此原本险峻难行,蒋侑主持平山拓路,把这段路拓宽到了能够容纳四辆考工车并行,也就是现在的7米左右,相当于唐时的“高速公路”。
金牛古道(虚拟场景还原)
从此后,这段路途不再难行,而往来鹤鸣山朝圣者更甚,这也让鹤鸣山石刻成为了千年蜀道苦难与希望的物质结晶。
广元鹤鸣山道教石窟(虚拟场景还原)
鹤鸣山还有一绝,是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大唐中兴颂有序》碑,其笔法雄健,豪放开张,气度恢宏,满篇均可见忠义报国的豪迈之情。
颜真卿书《大唐中兴颂有序》摩崖石刻
出品:毛漫丁
策划:喻茂 谭曦
统筹:杨吉祥
动画/交互:李金芯 杨吉祥
海报:何涛
数据采集:杨杰文 杨吉祥
亿像素页面制作:杨吉祥 刘畅
专家审稿:傅玉斌
来源:川观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