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雷锋故事 追寻红色记忆丨我要在这里扎下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3 09:17 2

摘要:雷锋和其他青年工人们来焦化厂那天,焦化厂组织工人高跷队欢迎,他刚下汽车就发现高跷队里面的一位工友要跌倒,急忙放下行李扶住她说:“大姐,大姐,给我。”“你行吗?”工友问他,“行!行!”他扶她坐下,解下了她的跷棍,自己绑上了,跟着高跷队扭了起来。

雷锋和其他青年工人们来焦化厂那天,焦化厂组织工人高跷队欢迎,他刚下汽车就发现高跷队里面的一位工友要跌倒,急忙放下行李扶住她说:“大姐,大姐,给我。”“你行吗?”工友问他,“行!行!”他扶她坐下,解下了她的跷棍,自己绑上了,跟着高跷队扭了起来。

来到焦化厂的当天,晚饭后,雷锋专程找到厂党总支书记李钦荣,向党、团总支书记介绍了自己的身世,诉说了苦难的童年。雷锋说:“去年11月,我来到鞍钢化工总厂。最近,厂里动员一批工人来弓长岭参加焦化厂建设,我是第一个报名来的。我是个孤儿,走到哪儿,哪里就是我的家。今天,我把全部家当都带来了,来到弓长岭,弓长岭就是我的家。我来参加焦化厂的建设,焦化厂就是我的家,我的母亲就是党。我知道弓长岭焦化厂刚刚建设起来,环境艰苦,是我自己要求来的。毛主席说,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我就是要到最艰苦的地方来锻炼一下,请党组织考验我。我坚决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党叫我干啥就干啥,我要在这里扎下根,就不走了……我现在是共青团员,我要以实际行动把工作做好,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请李书记看我的行动吧!”

雷锋日记。

雷锋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座右铭:“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以革命的精神,对待现在;以革命的志气,创造未来。”

弓长岭焦化厂建设工地环境特别艰苦,与鞍钢化工总厂相比有天壤之别。当时的焦化厂在姑嫂城大峪山脚下,是在刚刚从农民手里征用来的土地上建的,炼焦炉等设施刚刚打基础。工人住的是动迁时遗留下来的土民房,连女同志睡的都是大通铺,四处透风,破旧不堪,雨天漏雨、风天灌沙。食堂是临时搭的大席棚,吃水、用水得到二里地之外的姑嫂城去挑水。

当时,这批青年工人看到环境这样艰苦,有的人闹情绪、发牢骚、讲怪话,每天早上总有几个青年工人去找厂领导,闹着要调回鞍山。可雷锋却没有想这些,一来到工地,他就帮助别人搬行李、整理床铺,里里外外忙得最欢。

雷锋总是乐呵呵地对待这一切,在任何困难面前从来不说一声苦,不皱一下眉。对那些发牢骚讲怪话的人,雷锋说:“住不好、吃不好和工作环境不好,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局部的、可以克服的。只要我们有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气概,是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的。”

陈日东在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焦化厂建设工地环境比较艰苦。有些工人的情绪很不稳定,在雷锋的耐心帮助下,才慢慢安下心来。”

焦化厂领导为了教育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工人正确对待困难,战胜艰苦环境,在食堂召开了一次“忆苦思甜”大会。雷锋在会上讲述了他悲惨的家史和苦难的童年,讲述了是共产党、毛主席、解放军救了他,并送他上学,直至参加工作。

雷锋做完忆苦思甜报告后,厂党总支李钦荣书记说:“雷锋同志在旧社会所受的苦实际上是我们整个阶级、整个民族的苦。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忘记了过去就等于背叛,我们不要被暂时的困难吓倒。困难是暂时的,一切都会好起来。我们全体职工一定要自力更生,发奋图强,战胜一切困难,把焦化厂尽快建设起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事业作出贡献。”

最后,李书记问大家:“工友同志们,我们工人阶级怕不怕困难?”

“不怕!”

“我们有没有信心把焦化厂尽快建成投产?”

“有!”

工友易秀珍回忆说:“这个会对工人的教育特别大,雷锋在台上诉说,我和台下的许多人都哭了。”雷锋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对共产党、新中国的无比热爱激发了工友们的革命精神,坚定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从这次大会之后,再也没有人说苦了,再也没有人要求回鞍山了,工友们群情激奋,团结一致,共同投身到热火朝天的建厂劳动中去。

本文选自《雷锋在鞍钢的423天》

鞍钢集团新闻传媒中心
编辑 张明杰
责编 姚炳宇
制作 孙树徽
校对 大有

来源:鞍钢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