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我读过的书,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我读过的书,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有个高赞回答说:“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血液,读书对人的改变亦是如此。”
读书,等同于和伟大的人物对话。
书籍让我们足不出户便能走遍世界,领略各种风景,领略不同的人生。
即便书中的很多细节最终被遗忘,但它们对我们的影响早已悄然融入生活和思考之中。
1、读书是富养自己的灵魂
杨绛先生一生坎坷,却始终未曾放下书本。
在动荡的岁月里,她经历战争的硝烟、生活的颠沛流离,但无论环境多么艰难,她总是手不释卷。
她在《我们仨》中写道:“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这简单而纯粹的生活中,书籍成了她内心世界的栖息地。
杨绛先生曾说:“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她一生都在用读书来滋养自己的灵魂。
通过读书,她在动荡的时代里保持了内心的宁静与坚韧。
灵魂像一片荒芜的花园,而读书则是播种的农夫。
每一本书,都是一粒种子,随着时间,它们在心灵的深处生根发芽,最终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
就像读过《瓦尔登湖》的人,会在喧嚣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读过《简·爱》的人,会在困境中找到坚守自尊与勇气的力量。
有人说,物质的富足能撑起生活的架子,而灵魂的富足才能撑起生命的高度。
读书,正是培养灵魂的最好方式。
2、读书是唤醒心智的道场
王计兵是一位外卖员,也是一位诗人。
他出生于1969年,49岁开始送外卖,至今创作诗歌5000多首,还被央视新闻、新华社等媒体报道。
2025年春晚,他还登上了央视舞台。
在他最迷茫无助的时候,是读书给了他力量和意义,让他重新找回了自己。
他每天穿梭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在送外卖的间隙里,用烟盒、用废报纸、在布满汗水的手心里,写下了一首又一首构建内心的诗歌。
他曾分享过:“几十年来,我打过工,淘过沙,捡过破烂,送过外卖,但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文学梦想。”
无论生活多苦多累,他从未放弃过读书。
他在诗里写:“生活给了我多少个风雪,我就会遇到多少个春天。”
他的外卖经历也被他写进了诗里:
从空气里赶出风
从风里赶出刀子
从骨头里赶出火
从火里赶出水
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
只有一站和下一站
他的诗歌,触碰到无数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他用身体感知人间冷暖,把生活的酸甜苦辣写成了一首首悲悯的、坚韧的,同时也充满温情的诗。
清代诗人袁枚写过:“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小小苔花虽不起眼,它依然在风霜雨雪中坚定地扎根,毫不抱怨、不自卑,静默地展示着生命的坚韧与美丽。
读书亦如此。
无论生活如何平凡,我们都可以从一本小小的书籍中,窥见广阔的天地,感悟丰富的智慧。
3、读书让生活有温度
史铁生双腿瘫痪后,一度想要轻生。
他曾经是清华附中的高材生,也是一个运动健将,这样的打击、心理落差有多大,可想而知。
直到他开始读书,一切开始悄无声息地改变。
他说:“有一次记者问到我的职业,我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
在漫长的病痛岁月里,读书成了他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过:“苦难既然把我推到悬崖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里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上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
他的文字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温暖。
读书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它能让我们在寒冷的冬日感受到温暖,在孤独的夜晚感受到陪伴。
那些读过《小王子》的人,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好;读过《平凡的世界》的人,会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到不平凡的力量。
就像一位诗人所说:“读书,是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艺术。”
那么,如何培养读书的习惯呢?
1. 从感兴趣的书入手
读书就像品尝美食,一开始要从自己喜欢的口味开始。
我最初喜欢读小说,从《活着》到《白鹿原》,逐渐培养起了阅读的兴趣。
后来,开始尝试读一些人文社科类的书籍,发现自己也能从中找到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先从自己喜欢的书开始,慢慢拓展阅读的边界。
2. 设定固定的读书时间
生活再忙碌,也要为读书留出时间。
比如每天晚上睡觉前的半小时,或者周末的上午,到点就读。
我每晚睡觉前,会花半小时读读书。
这半小时的阅读,让我每晚都睡得很踏实。
3. 一边读书,一边写读书笔记
很多人读了很多书,但转头就忘,为啥呢?
因为只是“过眼云烟”,没有真正思考,也没有输出。
读书就像种花,光浇水不施肥,花儿也开不好。
读书的时候,手里一定要有支笔,旁边放个本子,一边读,一边写读书笔记。
为啥这么重要?因为写作是一种深度思考的过程。
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曾说过:“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的思考,用树状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
写读书笔记,就是把书里的知识和自己的思考结合起来,把复杂的东西梳理清楚。
这个过程,就是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只有经过这样的思考和整理,知识才能真正变成你自己的东西,而不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读书笔记怎么写呢?可以找我领模板。
读书笔记不只是记录,它是一种思考,一种整理,更是一种成长。
写在最后
读书,其实很简单,就是和自己的灵魂对话,为生活注入一丝温暖。
杨绛先生、王计兵、史铁生,他们都在用读书告诉我们:不管日子多难,书本总能为我们提供力量。
别再说没有时间,别再纠结该拿起书还是拿起手机。
无论你选择什么,你都会在上面花费大量时间。
你当下的每个选择,都塑造着你的未来。
如何过当下,就如何过一天;如何过一天,等同于如何过一生。
2025年,别再等了,跟我一起多读书吧!
来源:可乐可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