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暑假里,多数民宿主的话题都围绕着市场温度,台州草宿的主人水草,在朋友圈发出长长的感叹:好想开一个书店。
暑假里,多数民宿主的话题都围绕着市场温度,台州草宿的主人水草,在朋友圈发出长长的感叹:好想开一个书店。
乡村书店+山野民宿,听上去像是理想的模样。的确也有一些乡村文旅的故事是这么娓娓道来的:老宅重获新生、粮仓变身书仓,空心村被盘活然后惊艳所有人。
松阳陈家铺村
大多数故事忽略掉了,亮相惊艳之后,书店类的业态有多难以维系,有多脆弱易碎。
书店经营困难已属老生常谈,民宿的流量内卷也不遑多让。这对「乡村 CP 」,真能靠抱团取暖取出一条生路吗?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乡村书店的生存本就比城里更加困难。但也有先锋书店这样的逆行者。
这个创立于城市的书店品牌,从2013年开始深入乡村,安徽、浙江、福建、广东、云南都有它的足迹。创始人钱小华甚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论断——书店的未来在乡村。他的理由是书店在城市已经趋近饱和,而广大的乡村地区仍是等待耕耘的地方。
南京先锋书店
如今,先锋书店的乡村门店除水田书店外都已实现了盈利,而且自带流量的属性。
在广东开平,5个粮仓被改造为先锋天下粮仓书店,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发展。当地人欣喜地说道,五年前来开平,完全就是自然观光之旅。但五年后,民宿、餐厅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先锋书店平民书局
扎根乡村十年的草宿,也在酝酿一个乡村书店。
主理人水草自述,在乡村开书店是很早就有的想法。「空灵又安静的环境,本身就非常适合阅读,人能够在阅读中跟自然环境产生共鸣和连接。」
那些在山里的书店,会带给她特别的感动。「它们非常孤独,但又很有力量」,即使最终收场,也是一种灵光般的存在。
松阳樢咖啡
除了生存,乡村书店还需面临另一个问题。自带城市文化基因的独立书店,如何真正融入?
在选品上增加当地的乡邦文献是一种方式。结合当地元素的文创,也是重要的关口:先锋的一些门店,书本的营业额占比甚至不倒三成。
水草坦言,书店计划的客群会先针对民宿客群,也会和村民打成一片。平时,她就乐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村民故事。书店落地后,也会邀请村民来分享故事和诸如编织之类的技艺。
在东京银座,有家只卖一本书的小书店让水草念念不忘。
它就是森冈书店。别人焦虑销量,他们则选择创新经营。森冈团队像侦探般挖掘每本书的前世今生,从作者轶事到读者偏好,再围绕这些内容办展览、开讲座、做文创。书在这里不是商品,而是引爆内容的火种。顾客进门不用纠结选哪本,反而像开盲盒般期待每周的主题策展。
森冈书店,图源:秋刀鱼杂志
这种「把一本书吃透」的劲头,正撞进水草的心坎。她理想中的乡村书店,就该是这样的微型内容中心。「我希望我的书店真正可以做内容。」
空间不必大,书不必多,但每本都要产生连接。经济成本可控,心血却得管够,因而也可以说是一种「小投入、大运营」模式。
草宿有天然的客群优势。
在朋友圈表明书店计划的当天,水草就收到了很多客人的回复。有人愿意出力,有人愿意投钱,也有旅行作家朋友直接喊话:我可以来驻场,还能帮忙策划。
事情向着期望中的方向发展:一定不是我一个人的书店。它如同一块飞地,让同频的人自然聚集。
书店的玩法也有很多,比如播客,以及作者到场。这可不是一次分享会交流会那么简单,而是在当地驻扎。
草宿一位客人出版新书时,水草曾专程前往参加,她很珍视这样的互动。「空间也好,文字也好,这些永远是一个载体,它永远替代不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情感流动。」
这也是为何,作者驻地会是书店计划中的一个重点,因为这也是在延续草宿的内核。「做民宿最让你兴奋的就是你每天能够见到不同的脸孔,你跟他能够发生一些碰撞,他愿意去打开去分享一些故事。」
水草不希望设置硬性的入场券,例如必须购买饮品或作者的书才能入场,更希望用气场留人。「喜欢的人自然会留下,不喜欢自然会走掉。」当然,舒适也是不可少的部分,书店会提供咖啡和甜品服务。
作为旅游的细分类目,度假的特征是停留,实现一种在别处的生活。
当优质民宿把客人吸引到了偏远之地,提供更丰富有趣的体验便是紧随的问题。餐厅、书店、周边路线、手作工坊……越是丰富的拼图,越能让人真正住下来。
中卫黄河宿集
仅仅是书店+民宿,就蕴含着多种可能。可以是一体式的复合型,也可是各自发力的聚合型。打个比方,有的像一家人,有的则是好邻居。
桐庐的放语空胶囊书店,把书店、住宿、村民客厅全装进一栋7.2米高的老房子里。
放语空胶囊书店
针对民宿定价偏高的问题,这儿玩起胶囊舱+书墙的混搭:20个1.35米高的睡眠格子嵌在书架迷宫间,爬楼梯时会撞见悬空的平台、拐角的书堆,每扇小窗都能望见不同的风景,既有室外的山林,又有室内错综复杂的布局,内与外的分别得到了重新定义,给顾客提供了一种在书山探险的乐趣。
更妙的是它与村子本身的连接:一楼的公共空间,也可以是村民的阅览室和会客空间。
当然,不一定非要那么紧凑。毗邻而居也是一种打法,可以是不同品牌的聚集,比如松阳的飞茑集和先锋书店。这种跟进形成合力的方式,能分担运营成本,提供了一种选址开发思路。
重庆巴谷宿集
也可以是同一品牌旗下的聚集。
十几年前,大乐之野开出第一家民宿的时候就想过开书店,只是当时资金有限。2023年,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莫干山碧坞村,一家名为「文杏里」乡村图书馆正式诞生。CEO吉晓祥提到,图书馆丰富了民宿业态,即便不卖书,文创和咖啡的收益也能覆盖运营成本。
水草设想的书店也是一个独立的空间。盈利并不是考虑的第一要素,理想的状态是能够相互支持:书店能为民宿带来客流支持,民宿的经费能反哺书店,最终两者「都能活着」。
过去十年,一家民宿带火一个村子的现象比比皆是,在给乡村注入了活力的同时,也给很多人的生活带来了切实的改变。
水草问道,民宿来客的成本并不低,辛苦周转而来,真的完全是被住宿条件吸引吗?
乡村还有更大的价值,例如人情味和乡愁;乡村也应该有更丰富的精神内核。
书店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只要人们还对乡村抱有理想,乡村书店就会一直处于进行时。
如果你也被这样的理念打动,想与水草一起探讨合作、参与共建,或是已有类似的「书店+民宿」实践,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你可以留下联系方式或介绍你的想法,也许下一个让乡村发光的项目,就源自这一次的相遇。
图源:飞茑集、草宿、摄图网、兔BB大魔王
来源:文旅壹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