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答辩12:如何提炼学校文化内核并形成品牌?提炼的破壁之道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3 07:52 1

摘要:“文化不是口号贴墙,而是行动生根;品牌不是自说自话,而是人心共识”——

从“文化散点”到“品牌磁场”——实验三小文化内核提炼的破壁之道

各位评委好!

“文化不是口号贴墙,而是行动生根;品牌不是自说自话,而是人心共识”——

实验三小始终坚信:学校文化内核的提炼,必须从师生真实的生活场景中“生长”出来,用“在地基因+时代表达”构建文化品牌。

我们的两大原创逻辑:

1. “故事萃取法”

从日常教育场景中抓取“闪光片段”,提炼为可传播的文化符号。

2. “品牌生态论”

让文化品牌成为连接家校社的“情感纽带”,实现价值共生。

我们的做法:

我校以“一核双翼”策略,让文化品牌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一核:深挖“善行教育”文化基因

1. “微光行动”捕捉文化切片

全校师生每日记录“善行瞬间”(如学生主动清理土楼游客垃圾、教师跨学科送教山村),每月评选“十大教育微光”,汇编成《三小温度日历》。

如:学生小陈在土楼义务讲解时搀扶老人跌倒的视频全网点赞超百万,“扶一把”成为学校“善行文化”的视觉符号。

2. “三阶提炼法”固化文化内核

通过师生访谈、家长问卷收集500+个文化故事。用AI文本分析提炼高频词“责任”“创新”“共情”。

最终确立“善行立德,扬长赋能”为文化内核,设计“向阳花”品牌标识(花瓣代表五育,花心是土楼造型)。

双翼:构建品牌生态闭环

翼一:故事化传播——让文化“看得见”

“三层故事矩阵”

1.个体故事

拍摄《三小十二时辰》微纪录片,展现保安大叔用土楼历史教育迟到学生等真实场景。

2.课程故事

开发《土楼里的数学密码》《廊桥家训诵读》等品牌课程,获县电视台《跟着书本去旅行》报道。

3.社区故事

学生与村民共创《交垟土楼民谣》,在网易云音乐播放量破10万,文化输出破圈。

翼二:参与式共建——让品牌“长得大”

1.“品牌资产库”全民共创

师生家长共同贡献文化元素:学生设计“向阳花”文创、教师编写《善行教育100例》、村民提供土楼老照片。

建立品牌使用规则:校外单位使用学校文化符号需经“品牌理事会”审核,确保调性统一。

2.“三级认证体系”

所有对外活动、宣传物料需匹配文化内核,通过“品牌契合度认证”方可实施。

如:拒绝某企业“土楼研学商业化改造方案”,坚持“公益+教育”定位,获县级“文旅融合示范校”。

文化品牌不是校长办公室的“思维盆景”,而是全体师生用脚步丈量、用行动浇灌的“生态雨林”。当我们用真实故事唤醒文化基因,用全民共创激活品牌能量,教育便真正成为一场震撼人心的价值共振——因为最好的品牌,是让每个人都能在其中照见自己的光芒!

来源:妍妍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