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门诊里,最近每天都有七八个病人一开口就说:“医生,我这嗓子疼了快两周了,咳到睡不着,吃了药也不见好,是不是又感染新冠了?”八月的门诊,像开了锅的水壶,全是咳嗽声。
你是不是也被这个“连绵不绝”的咳嗽折磨得快疯了?
门诊里,最近每天都有七八个病人一开口就说:“医生,我这嗓子疼了快两周了,咳到睡不着,吃了药也不见好,是不是又感染新冠了?”八月的门诊,像开了锅的水壶,全是咳嗽声。
但问题来了,这些咳个不停的人,做核酸、查抗原,全是阴性。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新冠变了个马甲,又悄悄回来了?还是说我们忽略了其他“罪魁祸首”?
这个问题,不光在医院火得不行,连社区群、单位茶水间、家长群都在炸锅。今天咱们就不卖关子,讲清楚:这波“咳嗽潮”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猫腻。
先讲个真事儿。
上个月,一个在南京工作的34岁姑娘王女士来看我。她说自己从7月底开始就一直嗓子干、咳嗽,特别是晚上咳得厉害,连觉都睡不好。她以为是空调吹多了,结果过了两个星期还没好,反倒越来越重。
她慌了,担心是不是新冠又变异了,查了三次抗原都阴性。
其实她的问题,跟这段时间很多人一样——不是新冠,是“夏季上呼吸道敏感综合征”,一个被忽视却很常见的现象。
说白了,这波咳嗽不是新冠,而是夏天的“隐形刺客”在作祟。
首先是空调。室外高温40℃,室内空调18℃,一冷一热,呼吸道像被反复拿刀割。再加上很多办公室、商场的空调滤网长时间没清洗,细菌、霉菌、尘螨全都在飞,堪比“肺部雾霾”。
再就是夏季过敏原激增。八月是草本植物花粉过敏的高发期,尤其是蒿属、豚草等,会导致鼻塞、咳嗽、眼痒。很多人不当回事儿,以为是“上火”或“天热闹的”。
还有一点被大家忽略的,是心理因素。这几年大家对咳嗽特别敏感,一咳就紧张、焦虑,越想越严重,甚至影响免疫力。我们门诊里经常遇到“焦虑性慢性咳嗽”,越焦虑,咳得越久,像个死循环。
那为什么这波咳嗽特别“缠人”?
很多人以为感冒、咽炎就是三五天的事儿,熬一熬就好了。但实际情况是,这个季节的咳嗽背后常常是气道高反应状态,也就是呼吸道“玻璃心”。
一旦被刺激,比如吹空调、吃辣、熬夜、情绪激动,就会反复咳。表面像是小毛病,其实是身体在发警报:你太不注意了。
更麻烦的是,这类咳嗽容易被误认为“好了”,结果停了护理,马上复发。很多人刚不咳两天,就喝冰可乐、暴走夜市,结果咳得更狠。
顺便说下,别把每次咳嗽都和新冠扯上关系。
目前我国主流的新冠毒株仍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多个亚型,虽然传播力强,但毒力已显著减弱。现在新冠引发的咳嗽,多在感染初期一周内出现,持续时间短,不太会“拖拖拉拉”。
而你身边这些“咳了半个月”的,大多不是新冠,而是“气道亚健康”的信号。它不致命,但像蚊子一样烦人,缠着你过不好每一个夜晚。
还有个常被忽视的问题:饮食刺激。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夜市火锅、小龙虾、冰啤酒又成了标配?这些食物配合高温湿热天气,相当于给嗓子和气管“点了一把火”。
尤其是小孩子,吃了点辣就咳个不停,很多家长以为是病毒感染,其实是咽喉黏膜受刺激反应。
咳嗽不是病,但它真能“咳出病”。我们接诊过多个病例,最初只是喉咙干痒,最后发展成气管炎、咽喉反流、甚至诱发哮喘。
那怎么判断自己的咳嗽是不是“值得担心”呢?
看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如果超过两周还没好,或者伴有胸闷、气短、声音嘶哑、夜间恶化,就得提高警惕。
另外,如果咳嗽伴有体重减轻、盗汗、持续低热等,要尽快就医排查肺部疾病。这不是吓你,而是我们门诊实打实见过的病例。
说到这,有人可能会问:那我到底该怎么防?
答案其实不复杂,但难在坚持。比如:
· 空调温度别低于26℃,滤网每月清一次。
· 出门戴口罩,尤其在花粉季。
· 饮食清淡,少吃刺激性食物。
· 睡眠充足,别熬夜刷剧打游戏。
· 喉咙干就喝水,别靠饮料硬撑。
你看,这些建议很“老生常谈”。但问题是——知道是一回事,做得到又是另一回事。
你可能觉得这些“健康建议”太基础,听得耳朵都起茧了。但我们真正在门诊里看到的,是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些,却依然咳个不停。
健康这事儿,说穿了就是“做得到的常识”。不是你不知道,而是你太容易忽略它。
我还记得一个退休老师,咳嗽三个月,跑了好几家医院。最后查出来是“气道反流综合征”,跟他每天夜宵吃泡面、躺着刷手机有关。他苦笑着说:“原来不是药不对,是我太不对。”
这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不是病缠着你,而是你缠着病。
别让咳嗽成为你的生活常态。
它是身体对环境和习惯的抗议,是你忽略自己最直接的反馈。听懂它,照顾它,生活才会顺畅。
下次咳嗽时,别急着怀疑是不是新冠,先问问自己:我最近是不是又太随便了?
如果你也有这波“咳嗽潮”的困扰,不妨把这篇文章转发给家人朋友。
也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说不定你的一句话,就能帮到另一个“被咳嗽困住”的人。
点个赞、留个言,关注健康,不让咳嗽夺走我们最平凡的幸福。
参考文献:
[1]王海燕,李伟,赵婷婷,等. 夏季高温环境下空调使用与呼吸道症状关系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24,41(05):542-546.
[2]郑晓梅,刘莉,马小龙,等. 夏季过敏性咳嗽的流行特点与防治对策[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3,22(09):801-805.
[3]陈婧,周晓青,郝岩,等. 慢性咳嗽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调查[J]. 中国社区医师,2024,40(03):33-35.
来源:王主任健康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