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让亲友最不能接受的是,她平时特别讲究卫生,家务做得一丝不苟,洗澡天天洗,内衣从不混洗,连马桶都天天擦。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竟然得了妇科肿瘤,还走得这么快。身边人怎么都想不通。
她走得太突然了。45岁,正是人生刚刚稳定的时候。
孩子还在念高中,父母也开始要照顾,她自己也刚有点时间喘口气,想为自己活一活。
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身体出了问题。
子宫内膜癌,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病情发展得快,没几个月,人就不在了。
让亲友最不能接受的是,她平时特别讲究卫生,家务做得一丝不苟,洗澡天天洗,内衣从不混洗,连马桶都天天擦。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竟然得了妇科肿瘤,还走得这么快。身边人怎么都想不通。
医生说,干净是一回事,健康是另一回事。不能只看表面。她有几个坏习惯,很多人都有,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而这些习惯,恰恰对子宫内膜健康影响特别大。不是说干净不好,而是“过头”了,方式不对,反而害了自己。
很多人听到“子宫内膜癌”,第一反应是——那不是老年人才会得的吗?其实不然。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年龄越来越早,早到30岁、40岁就被确诊的情况并不少见。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这不是空穴来风,有数据显示,中国女性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在过去十年内增长了将近一倍。尤其在城市里,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加上饮食习惯、西化生活方式的影响,年轻女性的内分泌越来越容易紊乱,子宫也越来越容易“出事”。
子宫内膜癌的本质,其实跟激素有关。它是一种跟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的肿瘤,长期雌激素过高,而缺乏孕激素的平衡,就容易让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时间久了就可能癌变。
更别提现在很多人月经不规律,肥胖、代谢异常、多囊卵巢、晚婚晚育甚至不生育,这些都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并非只有年纪大才要担心,年轻女性也该上点心。
回到开头那位女性,她生前确实非常爱干净,但医生说,她有几个习惯,其实很伤子宫。
她喜欢用各种私处清洗液,觉得这样才干净;她长期穿塑形衣,觉得身材看起来更利落;她平时很少运动,总说没时间;她作息也不规律,经常熬夜;她体型偏胖,血糖也高;她从不做妇科检查,觉得自己没事,没必要去医院。
这些习惯,很多人都有。但从妇科医生的角度来看,样样都可能是引发子宫内膜癌的“催化剂”。
私处过度清洁,会破坏阴道本身的微生态平衡。阴道其实有自净能力,里面的乳酸菌群是帮助抵抗外界感染的“防线”。一旦频繁使用清洗液、香皂、冲洗器,反而会让这些有益菌减少,导致炎症频发,长期刺激子宫。
而长期穿塑形衣或紧身裤,会让下身不透气,局部温度升高、湿度增加,也容易引发慢性炎症。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症状”,就不当回事,但慢性炎症本身就是癌变的温床。
再加上生活方式不健康,比如久坐、缺乏运动、饮食高糖高脂、熬夜、心理压力大,这些都会导致体内激素失衡,代谢紊乱。雌激素水平过高、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状态,这三者一旦长期存在,就像三把火,一起烧向子宫内膜。
还有一点,很多女性觉得“自己没什么不舒服”,就从不做妇科检查。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子宫内膜癌早期是可以发现的,但前提是你得去查。不然等出现异常出血、异味、腹痛,那就可能已经发展到中晚期了。
子宫内膜癌之所以容易被忽略,很大一个原因是它来得实在太“温柔”了。很多人在早期根本没感觉,等到发现时,已经不是早期了。
它不像宫颈癌有明显的筛查手段,也不像卵巢癌那样腹部肿块很快就能摸到。子宫内膜癌早期的症状,往往就是月经紊乱、经期延长、月经量变多,或者绝经后出血。但这些症状,很容易被误以为是压力太大、内分泌紊乱、青春期或更年期的“正常反应”。
所以它总是“拖着拖着”,就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医生指出,一旦女性出现以下情况,就该引起重视:平时月经规律,突然紊乱了;绝经多年突然又出血了;阴道有异味分泌物,颜色发黑或水样;性生活后出血;经期腹痛明显加重。
只要有这些情况,哪怕一次,也该去医院查查。别总觉得“忍忍就过去了”,子宫没那么能扛。
子宫不是孤立存在的器官,它的健康和我们每天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不是说非得每天吃药、打吊针,很多时候,调整生活方式,比什么都重要。
规律作息对激素分泌很关键,尤其是夜间的褪黑素和性激素调节。如果天天熬夜、白天昏昏沉沉,内分泌很容易乱。久而久之,子宫内膜的生长节奏也会被打乱。
饮食方面,少吃甜食和高脂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粗粮。这些看似“老生常谈”的建议,其实是最基础也最有效的预防方式。尤其是豆类,含有天然植物雌激素,能帮助调节体内激素平衡。
保持适当体重也非常重要。很多人以为肥胖只是外在问题,但其实脂肪本身就能合成雌激素。脂肪多了,雌激素也就高了,子宫内膜就会受到持续刺激,更容易增生。
还有一个最容易被忽略的点——心理状态。长期焦虑、压抑、情绪内耗,其实也会影响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现代女性压力大,要工作、要家庭、还要“自我成长”,真的很难。但别让所有的累,最后都压在子宫上。
很多女性都像开头的那位女士一样,把干净当成健康的全部标准。但身体不是瓷器,不是越擦越亮就没事了。真正的健康,是内外兼顾的平衡。
别再把“没感觉”当成“没问题”,别再把“懒得查”当成“没必要”,更别再拿“我很干净”来安慰自己。
子宫是女性身体里最柔软、最敏感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照顾它,不是靠香皂、不是靠精油,而是靠每一天的选择、每一个生活习惯。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李青,张雅,刘红.中国子宫内膜癌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22,49(4):156-160.
2. 王莉,赵启明.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1,56(10):641-645.
3. 张慧,陈芳.女性生活方式与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的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20,36(7):993-996.
来源:医璐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