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毛到5块,薯类深加工如何让农产品身价暴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9 09:40 1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薯农面临“丰产不丰收”的尴尬——红薯、马铃薯等薯类作物亩产高,但大多以低价鲜销或粗加工(如淀粉、粉丝)形式出售,利润空间有限。一吨鲜薯地头收购价仅几百元,扣除成本后,农民收益所剩无几。

一、薯农困境:低价卖薯,利润微薄

长期以来,我国薯农面临“丰产不丰收”的尴尬——红薯、马铃薯等薯类作物亩产高,但大多以低价鲜销或粗加工(如淀粉、粉丝)形式出售,利润空间有限。一吨鲜薯地头收购价仅几百元,扣除成本后,农民收益所剩无几。

二、深加工突围:让薯类身价翻倍

近年来,随着食品科技和消费升级,薯类深加工成为突破瓶颈的关键。通过精深加工,薯类附加值可提升5-10倍:

- 健康食品:红薯冰淇淋、代餐奶昔、低GI薯米,瞄准年轻消费群体;

- 功能原料:紫薯花青素提取物(用于护肤品)、膳食纤维添加剂;

- 预制菜与休闲食品:甘薯芋圆、薯泥蛋糕、脆片等,拓展消费场景。

广东省农科院开发的甘薯代餐产品,终端售价可达鲜薯的20倍以上,带动农户订单种植收益翻番。

三、乡村振兴:产业链升级带动农民致富

1. 技术赋能:

- 科研机构(如广东省农科院)提供鲜切速冻、喷雾干燥等技术,降低加工门槛;

- 建立“品种-加工-产品”数据库,精准匹配市场需求。

2. 政策支持:

- 多地出台政策扶持薯类加工(如广东《甘薯产量提升行动方案》),补贴设备、推动产学研合作。

3. 企业+农户模式:

- 企业订单收购,农民定向种植高加工价值品种;

- 合作社共建加工车间,农民参与分红。

四、未来路径:从“卖原料”到“卖品牌”

- 打造区域IP:如“广薯”“陇薯”等,提升品牌溢价;

- 跨界融合:结合文旅(红薯节、加工体验)、电商(直播带货深加工产品);

- 绿色循环:利用薯渣开发饲料、有机肥,实现全产业链增值。

薯类深加工不仅是农业转型的突破口,更是乡村振兴的“黄金赛道”。通过科技、政策和市场三方联动,农民“种薯致富”的梦想正照进现实。

作者/小固

本文为“南阳固德威机械”原创

转载、挪用、搬运请注明出处

来源:晶晶论农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