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安门广场上,铿锵的正步声如同时代的鼓点,叩响着一个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征程。当抗战老兵颤动的右手敬出军礼,当新型战机呼啸而过、在天幕留下七彩烟带,世界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国力展示的盛典,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对历史与未来的深刻思考。
文丨崔桂忠
天安门广场上,铿锵的正步声如同时代的鼓点,叩响着一个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征程。当抗战老兵颤动的右手敬出军礼,当新型战机呼啸而过、在天幕留下七彩烟带,世界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国力展示的盛典,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对历史与未来的深刻思考。
然而近日,一则令人愕然的消息从外交渠道传来:日本政府竟以“过度聚焦历史、反日色彩浓重”为由,“呼吁”欧亚多国领导人勿出席中国将于2025年9月3日举办的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这一举动荒谬至极!日方自身长期对侵略历史缺乏真诚反省,屡屡美化战争罪行,如今却对中国正当的纪念活动横加指责,企图阻挠国际社会共同铭记历史、捍卫和平,其用意不言自明。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共同引以为戒;传承历史,不是为了纠结过去,而是要开创未来,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大时刻,这番话更显其时代价值与思想分量。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之战,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民族解放斗争。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3500万人伤亡的巨大代价,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中华民族对待历史,自有其深邃的文明逻辑。我们修筑长城,不是为了自我封闭,而是守护和平、促进发展;我们遣郑和七下西洋,不为殖民拓土,而是以丝绸瓷器传递友好。今日阅兵,承续的正是这样一种文明基因:展示国防力量,不是为了威慑他邦,而是向世界庄重宣示“中国永远不称霸”的承诺。受阅的先进装备,与其说是征伐之器,不如说是护佑和平之盾——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强国之强,强以保和平;弱国之弱,弱以召侵略”。
遗憾的是,日本右翼势力多年来一直在美化侵略战争,竭力塑造“日本也是战争受害者”的虚假叙事,公然扭曲史实。他们篡改教科书,将“侵略”轻描淡写为“进出”,大幅删减关于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罪行的内容;他们一再参拜靖国神社,为战犯招魂张目;在2025年8月15日的战败80周年讲话中,仍未见只字道歉。据统计,自1955年以来,日本已有数十位首相及阁僚参拜靖国神社。这类行为严重伤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受害国人民感情,也令国际社会对其和平诚意深表质疑。
与日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德国将“奥斯维辛”刻入教科书,将纳粹符号列入刑法,以真诚忏悔的态度直面历史罪责。德国政府设立战争赔款基金,迄今已向受害国家及个人支付数百亿欧元赔偿,从而赢得了世界的谅解与尊重。日本若真想取信于亚洲邻国与国际社会,就必须彻底正视历史,与军国主义切割,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阅兵,不是武力的炫耀,而是对历史的致敬、对和平的宣誓。中国通过阅兵纪念抗战胜利,旨在向世界传递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强烈信号,彰显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所言:“人类应永远铭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它的起因与教训,并尽一切努力防止类似惨剧重演。”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俄罗斯、塞尔维亚、古巴在内的超30国确认派遣高级别代表团参与纪念活动。这些国家都曾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重大贡献,并与中国持有相近的历史认知。中国正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国际协作,稳步推进纪念议程。
据央视报道,中国将运用85种语言全球直播阅兵盛况。与此同时,《南京照相馆》《东极岛》《731》等多部重磅影视作品也将同步推出。这些影片依托新发掘史料与数字复原技术,将以极高真实度重现历史真相。有专家指出,这种“软硬结合”的传播策略,或将成为今后历史纪念活动的新范式。
长安街的铁流驶向的是未来而非过去,战机的轰鸣守护的是和平而非战争。这场阅兵最动人的一幕,并非兵器寒光,而是老兵眼角闪烁的泪光——那里映照着一个民族超越苦难的坚韧、坚守和平的决心、与奔向未来的信念。
正如阅兵式上那句响彻云霄的誓言——“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它是历史的回响、现实的宣言,更是未来的灯塔,照亮人类共同的前行之路。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
来源:京都闻道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