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元611年,大隋王朝的军号声在辽东大地响起。百万大军集结,旌旗遮天,兵甲晃眼,气势如虹。统帅是谁?是隋炀帝杨广。目标是哪?是辽东之外的高句丽!
公元七世纪,东北亚的风云变幻比宫斗剧还要精彩!杨广三次出征高句丽,结果把自己国家打没了;唐太宗吸取教训,换个姿势继续干!
这事儿就奇怪了,高句丽到底是藏了什么“宝贝”,让隋唐统治者非打不可?
公元611年,大隋王朝的军号声在辽东大地响起。百万大军集结,旌旗遮天,兵甲晃眼,气势如虹。统帅是谁?是隋炀帝杨广。目标是哪?是辽东之外的高句丽!
事情还要从高句丽的“不安分”说起。早在隋文帝时期,高句丽就已经开始“蹬鼻子上脸”,多次干扰辽西边境,还悄悄跟突厥勾连。
隋文帝警告了几次,高句丽表面上道歉,暗地里却继续扩张。不得已,隋朝派军准备教训教训这个不老实的“小弟”,虽然隋军问题多多,但高句丽还是迅速滑跪,表示“我错了”。
当然,认错只是表面上的,为了保住自己的家园而已。实际上,它还是没有放弃膨胀的心,到了隋炀帝即位时,高句丽的野心已经暴露无遗。
大业七年(611年),杨广决定动手!这次战争的规模空前浩大。隋朝倾全国之力征调兵员,沿运河北上集结,号称出动了113.38万军队,加上后勤和辅兵,阵容庞大。
战事的第一步,是渡过辽河攻入高句丽的防线。隋军靠着巨大兵力优势,在初期取得了一些胜利。
然而,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辽东战场环境复杂,补给线太长,粮草运输困难,而高句丽军队凭借熟悉地形,频繁进行伏击战,给隋军造成了巨大伤亡。
尤其是612年的辽东战役,被称为大隋的“国运转折点”。隋军进攻高句丽的要塞,原本以为可以速战速决,没想到高句丽凭借坚固城防和反击战术,将隋军拖入消耗战。
最大的一场溃败发生在萨水(今朝鲜清川江)。隋军攻城不下,粮草不济,最终撤退时遭遇高句丽军队反扑,近30万隋军被围歼,仅有少量幸存者逃回国内。
隋炀帝被这次失败气得不轻,脸面挂不住,又在613年和614年发起两次攻势。但军队的士气已经严重受挫,连年征战导致国内财政崩溃,民众苦不堪言,最终导致了隋末的全面大乱。
可以说,隋炀帝这场战争不仅没赢,还把自己的王朝也搭了进去。
贞观初年,唐朝完成统一,全国经济回暖,百姓休养生息,国力逐步恢复。而与此同时,高句丽并没有闲着,他们趁着唐朝稳固政权的过渡期,继续扩张地盘,还与突厥、百济等势力联手,妄图抗衡唐朝。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出征!唐军从幽州(今北京)出发,主力10余万精锐,配合战马、战船等后勤力量,一路推进辽东。
与隋炀帝不同,唐太宗打仗讲究章法,采用的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术。战争初期,唐军连克辽东诸城,其中白岩城、盖牟城的快速陷落,充分展示了唐军的高效作战能力。
然而,高句丽也不是吃素的。当唐军进攻安市城时,情况变得棘手,唐军遇到了“地狱级难度”——城墙坚固、粮草不足,强攻不成。
安市城是高句丽的核心防御据点,城墙高大坚固,防守严密。唐军围攻数月,始终未能攻克。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唐军甚至动用了巨型攻城器械,昼夜轮番进攻,但守军顽强,不断反击。
最终,因寒冬将至、粮草补给困难,李世民决定撤军。虽然这次远征没有彻底灭掉高句丽,但唐太宗并未死心。他一再强调,高句丽必须被彻底击败,否则东北边境永无宁日。
虽然表面上没吃大亏,但唐太宗心里那个不甘心啊!甚至晚年还一直计划“再来一次”,结果造船时引发蜀地百姓起义,这才不得不作罢。
天不假年,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征讨高句丽的任务落到了唐高宗李治手上。
这回不留后患相比于隋炀帝的冒进、唐太宗的谨慎,唐高宗李治采取的是一场彻底的围剿战。乾封元年(666年),高句丽发生政变。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去世,内部斗争加剧,局势极度不稳定。
唐朝抓住这个机会,决定彻底解决高句丽问题。这一回,唐高宗学聪明了,他不再单打独斗,而是找来了新罗一起下手。
总章元年(668年),唐军联合新罗,发动最后的攻势。唐朝大军由李勣、薛仁贵等名将统领,分道进军,直扑高句丽腹地。此时的高句丽已经是强弩之末,在唐军的全面压制下节节败退。
战争的关键一战发生在鸭绿江畔,唐军以雷霆之势突破高句丽的最后防线,直取平壤。这一战,高句丽军队溃散,城门洞开,王城陷落。
高句丽末代国王高藏无奈投降,唐军全面接管高句丽领土,至此,高句丽正式灭亡。唐朝在东北地区建立都督府,加强对地方的直接管控,使东北边疆稳定下来。
这一场持续70余年的战争,终于在唐高宗时期画上了句号。从隋炀帝的失败,到唐太宗的半途而废,再到唐高宗的彻底取胜,中原王朝终于实现了对东北亚的绝对控制。
高句丽为何必须被灭?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政权,而是一个长期威胁中原王朝安全的“火药桶”。
隋炀帝为了威慑周边,结果被高句丽拖垮;唐太宗吸取教训,步步为营,却最终因战局不利而撤退;唐高宗则借助时机,发动最后一战,一举平定高句丽。
千年之后回头看,这场战争不仅影响了唐朝的东北布局,也影响了整个东亚的格局。高句丽消失了,可关于它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参考资料:
唐太宗为什么一定要征讨高句丽.华声·观察.2022
来源:小僧乱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