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到“艾滋病”,不少人可能第一反应是害怕,甚至谈之色变。事实上,艾滋病(HIV感染)并不是只能“听天由命”的绝症,在现代医学的帮助下,只要及早发现、规范治疗,感染者也可以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很多年,甚至拥有正常寿命。
说到“艾滋病”,不少人可能第一反应是害怕,甚至谈之色变。事实上,艾滋病(HIV感染)并不是只能“听天由命”的绝症,在现代医学的帮助下,只要及早发现、规范治疗,感染者也可以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很多年,甚至拥有正常寿命。
但关键在于两个字:早知道。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好好聊聊:哪些群体更容易感染艾滋病?感染初期身体可能会有哪些信号?又该怎么正确防范?不论你是想了解自己是否有风险,还是关心家人朋友的健康,这些知识都值得一看。
在说高发人群之前,先来打破几个常见误解。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只有三种:
性传播: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包括异性、同性之间),是最常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输注未经严格检测的血液、针灸/文身使用不洁器具等;母婴传播:感染的母亲在怀孕、分娩或哺乳时传播给婴儿。不会传播的情况包括:共用餐具、握手、拥抱、蚊虫叮咬、同乘公交车、共用厕所等。很多人因为无知,对艾滋感染者歧视和恐惧,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现代社会,艾滋病并非只存在于某些特殊人群,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但确实有一些群体,感染的风险比普通人更高,需要特别重视。
1. 男男性行为者(MSM)
这类人群一直是艾滋病防控的重点。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
我国每年新报告的HIV感染者中,男男性行为传播比例超过25%,在一线城市甚至高达70%以上。
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包括:
一部分人群存在高频率、多伴侣的无保护性行为;对艾滋病防护知识缺乏了解或存在侥幸心理;社会偏见让部分人不愿意做检测或治疗。所以,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朋友属于这个群体,一定要高度重视自我保护和定期检测。
2. 年轻学生,尤其是高校男生
这点很多家长可能都没想到。近年来,15~24岁的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的人数持续上升,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社会信息传播开放,性观念更自由,但性健康教育相对滞后;缺乏科学避孕和性病防护知识;有些学生因“猎奇”“冲动”或使用社交软件,接触高风险性行为。教育和科普的缺失,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上风险之路。
3. 老年男性
你可能更意外: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近几年也成为新增感染者的重点人群之一。
原因主要包括:
一些丧偶或独居的老年人,有再次建立性关系的需求;使用不洁器具进行“保健”或接受非法注射疗法;对艾滋病传播知识了解少,自我保护意识弱;有人误信“老年人不可能得艾滋”,缺乏检测和筛查。实际上,2020年开始,全国多个省市新增HIV感染中,老年人占比逐年上升,这也提醒了我们:关注老人健康,不止于慢病管理,也要涉及性健康教育。
4. 静脉吸毒者、商业性行为人群
虽然近年来我国对毒品管控严厉,但部分地区仍存在共用针具、卖淫嫖娼等高风险行为。
这类人群往往隐蔽性强、流动性大、风险行为频繁,是疾病防控难度最大的群体之一。
很多人担心:“我是不是感染了艾滋?会不会已经发病了?”
其实,HIV感染的早期症状并不典型,但身体可能会悄悄“示警”。
我们把感染后的过程分几个阶段说:
第一阶段:急性期(感染后2~6周)
在感染病毒的2~6周内,有部分人(约40%~90%)会出现短暂的“类似感冒”的症状:
发烧(通常为低烧,37.5℃~39℃);头痛、肌肉酸痛、咽喉痛;全身乏力、腹泻;有时伴随皮疹或颈部淋巴结肿大。这些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为1~2周,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或病毒感染。但这一阶段,体内病毒复制非常快,传染性极强。
如果你近期有过高风险行为,同时又出现类似症状,一定要主动就医,做HIV抗体或核酸检测。
第二阶段:潜伏期(无症状期)
这一阶段可以持续几年甚至十几年。患者外表健康,看不出任何异常,但体内病毒仍在不断复制。
在这一阶段,如果不进行检测,是很难发现自己已经感染了病毒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不要等有症状了才去查!定期检测才是关键。
第三阶段:免疫系统损伤期(慢性症状期)
随着免疫系统被逐步破坏,身体会开始出现一些“反复不好的毛病”:
频繁感冒、发烧、肺炎;体重莫名下降(超过10%);反复出现口腔溃疡或鹅口疮;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带状疱疹;盗汗、夜间出汗;腋下、脖子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这些症状往往是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而且不容易用普通治疗解决。
第四阶段:艾滋病期(AIDS)
当CD4+淋巴细胞低于200/μL时,人体免疫系统崩溃,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机会性感染”:
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隐球菌脑膜炎;卡波西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艾滋相关肿瘤;慢性腹泻、全身衰弱。此时如果没有及时规范治疗,患者会很快死亡。
如果你或你的亲友不幸确诊感染HIV病毒,请不要恐慌,也不要自我放弃。
现代医学已经让HIV感染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国家早在2003年就启动了“四免一关怀”政策,为确诊感染者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只要按时服药、坚持治疗,很多感染者可以像普通人一样活到七八十岁。
你需要做的包括:
到正规医院接受CD4检测、病毒载量检测,评估免疫状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严格按时服药,不漏服、不停药;定期复查,监测病毒控制情况;健康饮食、规律作息、避免再感染其他病毒;正确认识自己,坦然面对,不自暴自弃。✅ 正确使用安全套
几乎所有性传播感染的HIV都可以通过正确使用安全套来避免,这是最有效的措施。
✅ 高风险人群可考虑暴露前用药(PrEP)
如男男性行为者、频繁更换伴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暴露前预防药物,提前预防感染。
不共用针具、不文身文眉不正规
任何与“穿刺皮肤”相关的操作,都要确保使用一次性器具,选择有资质的正规机构。
✅ 定期检测
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年做1~2次HIV抗体或核酸检测。
艾滋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蒙在鼓里”。
今天的你可能身体健康、毫无症状,但如果存在风险行为而又不检测,那就等于给病毒“留了空子”。
愿每一个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能多一分了解,多一份警惕。也希望社会能多一份包容,少一分偏见。
守护自己,也保护他人,才是真正的健康智慧。
来源:健康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