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记得他的“呵呵”!苏轼年轻时,是个怼天怼地的“愤青”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9 09:04 1

摘要:他在黄州时,能把艰苦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发明了东坡肉,还留下了众多流传千古的诗词佳作,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 “佛系” 心态。可谁能想到,早年的苏轼,也有着年少轻狂、愤世嫉俗的一面呢?

你以为苏轼生来就是那个能写出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佛系文豪?错!曾经的他,可是个满腔怒火的 “愤青”。

这就好比你一直以为邻家那个笑呵呵、啥事都不往心里去的大爷,年轻时居然是个天不怕地不怕、到处 “怼天怼地” 的刺儿头,是不是很颠覆认知?

苏轼,这位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我们对他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他的豁达乐观、随遇而安上。

他在黄州时,能把艰苦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发明了东坡肉,还留下了众多流传千古的诗词佳作,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 “佛系” 心态。可谁能想到,早年的苏轼,也有着年少轻狂、愤世嫉俗的一面呢?

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山,那是一个文风鼎盛的地方。他自幼聪慧,饱读诗书,心中怀揣着远大的抱负。21 岁时,苏轼和弟弟苏辙在父亲苏洵的带领下,进京参加科举考试。

这一去,便如同雏凤初啼,惊艳了整个京城。主考官欧阳修看到苏轼的文章后,大为赞赏,甚至误以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将其列为第二。苏轼就这样,凭借自己的才华,在京城崭露头角,开启了他的仕途之路。

初入官场的苏轼,就像一个充满激情的战士,对各种问题都有着自己的见解,并且毫不畏惧地表达出来。当时的北宋王朝,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悬殊、边疆战事不断等。

年轻的苏轼,怀着一颗报国之心,想要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在给皇帝的奏章中,直言不讳地指出朝廷存在的各种弊端,言辞激烈,毫不留情。

比如在《上神宗皇帝书》中,他写道:“方今天下,非有水旱之灾,民未至于穷而怨,然而有忧者,何也?” 他深刻地分析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认为朝廷的一些政策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这种敢于直言的态度,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个 “愤怒青年” 的特质。

苏轼不仅在奏章中表达自己的愤怒,在诗词创作中也常常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他的一些早期诗作,如《和子由渑池怀旧》,虽然表面上是在感慨人生的无常,但细细品味,也能感受到他对仕途坎坷的无奈和愤怒。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诗句中透露出的那种漂泊无依、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感觉,正是他内心愤怒的一种体现。

然而,苏轼的这种 “愤怒”,并没有给他带来好处。在那个复杂的官场环境中,他的直言不讳得罪了不少人。尤其是在王安石变法期间,苏轼因为反对变法中的一些激进措施,与新党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新党人士对他进行打压,苏轼的仕途也因此变得坎坷起来。他先后被贬到杭州、密州、徐州等地,远离了政治中心。

在被贬的日子里,苏轼的心态逐渐发生了变化。他开始接触佛教和道教思想,试图从这些古老的哲学中寻找心灵的慰藉。他在杭州时,与佛印等僧人交往密切,从他们那里汲取了很多人生智慧。

佛教的 “空”“无常” 观念,让苏轼逐渐认识到,人生中的得失荣辱都是虚幻的,不必过于执着。他开始学会放下心中的愤怒,以一种更加平和、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

就拿他在黄州的经历来说,被贬黄州的苏轼,生活陷入了困境。他没有了俸禄,只能靠自己种地来维持生计。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他给自己取了个号叫 “东坡居士”,在东坡上种地、酿酒、写诗,与朋友一起游山玩水。

他写下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豁达心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面对滔滔江水时,苏轼想到的是历史的沧桑变迁,个人的得失在这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显得微不足道。这种心境的转变,标志着苏轼已经从一个 “愤怒青年” 逐渐走向了 “佛系” 人生。

苏轼的 “佛系”,并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一种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他依然关心国家大事,依然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用愤怒去对抗世界,而是以一种更加包容、更加智慧的方式去面对生活。

他在惠州时,看到当地百姓缺医少药,便积极推广医学知识,帮助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他在儋州时,虽然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但他依然坚持办学,传播文化,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苏轼的一生,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他从一个满腔热血、愤怒不平的青年,逐渐成长为一个豁达超脱、从容淡定的智者。他的这种转变,不仅仅是个人心态的调整,更是一种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洞察。

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愤怒和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学会放下,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才能在困境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压力和烦恼。当我们感到愤怒和焦虑时,不妨想想苏轼的人生经历。学习他那种在困境中依然能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学会用 “佛系” 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或许,我们也能像苏轼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风雨,都能坦然前行,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毕竟,生活的真谛,不在于永远一帆风顺,而在于在风浪中依然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从容。

来源:阿丽历史热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