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克雷洛夫,《读者》(校园版)2024年第8期
生活中,许多人困在“准备陷阱”里。
办了健身卡,却永远“明天开始”;囤了写作课,却总觉得自己积累不够;想创业,反复修改商业计划,却怕失败不敢注册公司……
看似努力和谨慎,实则是用准备麻痹自己。
正如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巨婴国》中所说:“中国人的过度准备,常是防御焦虑的心理仪式。”
可世界的残酷性就在于,时间成本越来越高,容错率越来越小。
当你反复纠结之时,机会早已被行动派占有。
适当准备固然重要,但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余生,切莫掉入“过度准备”的陷阱。
总觉得自己没准备好,是人生最大的幻觉
俗话说:“在岸边学一万小时游泳,不如直接跳进河水里。”
总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是人生最大的假想敌。
2014年,深圳一位程序员想转型做跨境电商。
于是,他开始着手研究亚马逊运营规则、对比各种选品工具。
同时,他一边学习广告投放,还一边自学数据模型,以便用来抓取大数据。
每当有人问他店铺开好了没有,他总是信心满满地回答:“还在准备中,有个数据没有跑通。”
然而,两年后,等他一切准备就绪,市场早已千变万化。
他看中的蓝海品类已被别人占领,平台规则也早已更新。
更讽刺的是,他曾经看不起的一个下属,同一时间段用笨办法直接开干了。人家用Excel表管理库存,手动上架跨境商品。
办法虽然简单粗糙,却踩准了风口,两年来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喻颖正在《人生算法》中,曾提出了一个“5分钟启动法”。
那就是做任何事情,只要适当准备,基础可行,就先投入5分钟行动,然后再进行优化迭代。
他说,用最短的时间让项目动起来,比停留在准备阶段更有效。
2016年,雷军在内部演讲中说过:“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快速迭代,比完美规划重要10倍。”
期待“完美时机”,实则是一种认知陷阱。
王阳明在龙场驿站的蛮荒中悟道,马斯克在火箭爆炸中迭代技术,这些突破都在印证一个道理:60分的行动胜过100分的空想。
陷入“自己还需要准备”的怪圈,是人生莫大的幻觉。
现实远比计划复杂,即便做好了万全准备,市场突变、技术革新仍会颠覆预期设想。
冗余的准备,持续堆积,只会压垮决心;而果断出发,才能突破现实的围墙。
别让万事俱备消耗你的热情,更别因患得患失错失命运的馈赠。
高手在行动中成长,庸人在准备中衰老
王阳明《传习录》中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
生活中,高手总是在实践中快速进化,庸人却总是在无止境地准备中自我内耗。
事实上,真正的能力,永远在行动中历练,而非在准备中衰老。
2018年,得到公司计划筹备《薛兆丰经济学讲义》新书发布会。
众人在商议发布会地点要选择在哪里举办时,同事潘达笑着说:“选择菜市场吧,我觉得那里很接地气……”
没想到,潘达活跃现场气氛的玩笑之语,意外点燃了团队的热情。
按照“谁提出谁主导”的原则,潘达接下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任务。
虽然一开始她也很迷茫,但接了任务的潘达,并没有陷入漫长的准备周期,而是决定先完成两件事。
一是先找到菜市场,二是多方联络艺术家们洽谈合作方案。
在边行动边调整的过程中,奇迹逐渐显现。
她成功谈妥北京三元里菜市场作为发布会地点后,还邀请到八位当代艺术家参与。
不仅如此,菜市场摊主们纷纷化身为经济学大师,卖蔬菜的大叔扮演了李嘉图,卖牛肉的大姐化身为亚当·斯密。
这场别开生面的“菜市场遇见经济学”艺术展,最终大获成功。
其成功秘诀,正是在于潘达的及时行动。她没有追求万全准备,而是边行动边完善。
亚里士多德说:“要成为优秀的人,我们不能只有优秀的想法或者优秀的感觉,还必须优秀地行动。”
庸人总是困于准备和焦虑之中,把未知困境妖魔化;高手却是积极行动,将挫折化为前行的燃料。
人生没有预演,错过即是永恒。
生活从不会为“过度准备者”留席,只会给积极行动者设座。
与其在准备中辗转反侧,不如在行动中持续成长。
要知道,那些人生路上的坦途,都是前行者用脚印一步步夯实的。
相信“我准备好了”,世界自会为你让路
心理学上有一个“孕妇效应”现象。当一个人怀孕后,会突然发现大街上有许多孕妇。
这就是吸引力法则的奥秘。
你相信什么,就会看见什么。世界总会为坚信者打开别样的视角。
抖音知识博主@潇潇姐 的逆袭故事,也正是如此。
在无人问津之时,@潇潇姐 非常自律。
她除了坚持每天早上5点起床读书外,还尝试过158次剪辑试错。
在被人嘲讽时,她并没有气馁,而是专注于解决用户痛点。
她贴在墙上的标语写着:“今天要比昨天多进步1%”。
当她的视频一夜爆红后,众人惊叹她的好运。
可只有她自己清楚,所谓幸运,不过是持续行动积累的必然。
那些“偶然发现”的背后,实际上都有千百次的“主动亮相”。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错觉:
以为只要真心诚意许愿,好运就会来敲门;幻想有了完美计划,成功迟早会来临;等待“最佳时机”,却错过了播种的季节。
机会从来不会按图索骥,它更眷顾已在路上的行动者。
同时,每一次命运的垂青,都源于你曾无数次对自己说“我已准备好”“相信我能行”。
《撒野》一书中说:“人只要迈出去了第一步,就会发现其实所有的一切早就准备好了。”
所谓“我准备好了”,并非万事俱备,而是纵有不足也敢出发。
世界从不会辜负努力前行的人。它看似不动声色,却总为相信“已准备好”的人铺路搭桥。
种子破土时,大地会开裂。当你相信自己属于更广袤的天地,这份信念会化作破土的力量,助你在一路勇往直前。
一位知名企业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最怕你一生都在准备,却从未真正出发。”
允许起步时有所欠缺,才是走向完美的开端。
说到底,千万别困在“过度准备”的轮回里。
计划再完美,不迈出脚步永远只是纸上谈兵;远方再美好,不启程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
栽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让我们带着“准备好”的勇气启程,在行动中精进,在过程中成长。
让沿途收获的惊喜,化作生命中最甜的果实。
作者:芳草屋,热爱写作的猎头CEO,职业经理人。在人才市场编织星图,在字里行间打捞月光。
来源: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