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咱们开始中考历史复习的第一轮速通,我会按照七年级到九年级的课程顺序对知识点和考点进行梳理,同时把我对历史考试和复习的理解尽可能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述给大家。
今天咱们开始中考历史复习的第一轮速通,我会按照七年级到九年级的课程顺序对知识点和考点进行梳理,同时把我对历史考试和复习的理解尽可能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述给大家。
可能大部分同学觉得文科内容就是背背背,其实不尽然,该背的终究是要背的,但是更多的是理解,这不是一句废话,就好比你看到一个直角三角形自然会先想拿勾股定理试一下一样,如果我问你为什么会首先想到勾股定理,你肯定会反问我:“不就应该这样吗?不然呢?”同样的道理,通过我的讲述,我希望能帮你们把很多历史学科的知识点考点也理解成这样,看到某个考点自然而然的想到很多对应的知识点,而不是在自己的记忆中去搜索自己背过且有可能搞混或者压根想不完整的内容,以至于考完还惴惴不安的去找课本上对应的内容去核对。
话不多说,今天第一讲不讲书上的第一课,咱们先说说咱们国家的标准化历史考试考什么,这里指的不是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史,而是通过历史考试检验我们在历史学习当中具备哪些能力。也就是有的老师跟你们说过的五大核心要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1、唯物史观:你就记住几句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搞不懂没关系,为了考试,你就按我说的理解就行。生产力对应的就是劳作方式(比如牛耕)、劳作对象(比如土地)、劳作工具(这个不用说了吧),生产力不仅仅是这些,但是一直到高考历史,你就只掌握这三点足矣;生产关系对应的就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工厂制度、庄园制度、地主和佃农的关系);经济基础对应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物质条件,也就是我们学每个朝代都会学这个朝代的经济、政治、文化中的经济,比如说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就是经济基础的变化;上层建筑对应的就是政治和文化,比如说封建制度和现代民主制度的不同,这就是上层建筑变化的一个体现,文化方面更好理解,比如说古代的礼制和现代的民主自由的不同;社会存在对应的是经济和政治;社会意识对应的是政治和文化。为什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里面都有政治,因为政治既可以决定文化,同时政治也可以决定政治,这个以后我们讲到具体的例题的时候很容易理解。
2、时空观念: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也就是时空限定。几乎每一道考题都会涉及,比如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18年是时间,长安是空间,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去记历史时间表,这是我们的基本功;还有很多考题是隐形时间限定,比如说题目中提到科举制度,那就说明它肯定隋朝之后了。
3、史料实证:就是依据考题给的材料作答,主要围绕着提供的材料进行史料的性质、可信度、研究对象和研究价值进行作答,你实际要答的绝对不止这四个点,但是这四个点是保底的。
4、历史解释:对一个历史事件做出的相应理解,发掘历史本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
5、家国情怀:在学习和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应具有的一种人文情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咱们内心自然生发的基本情感追求。没什么好说的,字面意思。通俗的说就是政治正确。
看完以后一脸懵不要担心,这是整个历史课学习最难的,因为这是你要想取得好成绩要具备的核心素养,不是让你背的,将来高考历史考查的也是这五项。如果你的老师在平时已经让你们具备了这些能力,恭喜你,如果你在我这里刚看到,那也不用怕,来得及。接下来我的速通复习会围绕着这五大核心素养帮你们复习,走完这一轮以后,你也就基本能感受的历史真的不是全部都需要背(当然历史时间表这些基本功可千万不要不背)。
今天就讲这么多,有问题私信我,我会一一作答,但是不要问我怎么样才能学好历史这样的问题,那我只会告你,好好学习。
来源:宁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