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公益诉讼助力抗日英烈保护——让抗战精神永续传承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9 08:20 1

摘要:重温入党誓词、聆听抗战历史,鲜红党旗迎风飘扬,英雄壮歌激荡回响……日前,漯河市源汇区人民检察院主题党日活动在该区大刘镇蔡庄村蔡永令烈士墓碑前举行,这座曾经沉降开裂、砖石裸露的墓碑,在区检察院和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合力推动下,经修缮后焕然一新,迎来了一批批瞻仰者。

泌阳县检察院检察官陪同吕有德烈士后人在烈士英名墙前追思缅怀。 程新青 摄

商城县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到抗日英雄赵崇德故居回访。 胡传仁 摄

安阳市龙安区检察院干警对马家乡交口村烈士纪念碑修缮情况展开“回头看”。 侯颖 冯慧君 摄

辉县市检察院检察官来到陈赓驻平甸抗战指挥部旧址,对建筑整体修复情况展开回访。裴晓霞 摄

□本报记者 祁思元 本报通讯员 李昀芝

重温入党誓词、聆听抗战历史,鲜红党旗迎风飘扬,英雄壮歌激荡回响……日前,漯河市源汇区人民检察院主题党日活动在该区大刘镇蔡庄村蔡永令烈士墓碑前举行,这座曾经沉降开裂、砖石裸露的墓碑,在区检察院和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合力推动下,经修缮后焕然一新,迎来了一批批瞻仰者。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在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的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为铸就伟大的抗战精神作出了重大贡献。

公益诉讼作为检察机关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司法手段,在捍卫英烈荣光、守护红色记忆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记者采访多地检察机关,探寻检察公益诉讼助力抗日英烈保护的积极实践,感受赓续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法治力量。

建立协作机制铭记英雄名字

“有德叔,我代表家乡亲人来看您了……”在安徽省巢湖市庙岗镇上北份村(现为庙岗镇童集行政村下辖自然村)新修缮的新四军五烈士墓碑前,烈士吕有德的侄子吕吉岱难掩激动之情。

上北份村有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新四军五烈士墓。八十余年前,五位抗日战士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被当地村民就地安葬,刻碑铭记。当地百姓一直在寻找五位烈士的亲人,却杳无音信。

“当时,网上一条‘寻找河南泌汤吕友德抗日烈士亲人’的线索引起了我们的关注。”8月26日,泌阳县人民检察院原办案检察官程新青向记者回忆了这起案件的办理情况,“河南没有‘泌汤’这一地名,而驻马店泌阳县曾是革命老区,吕姓分布广泛,且是当年新四军四支队老八团的主要兵源地之一。寻亲信息中,旧墓碑照片里的繁体字‘陽’又与‘汤’字形极其相近。我们分析,所谓‘泌汤’很有可能是‘泌阳’。”

为了查明烈士身份,该院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依法启动英烈权益保护公益诉讼程序,向有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联合多部门深入开展调查核实工作,积极为烈士寻找亲人。

收到检察建议后,有关部门迅速组织人员查阅泌阳党史资料、吕氏家谱,走访泌阳县吕氏家族分布集中的双庙街、泰山庙、赊湾等乡镇。经过一个多月的走访调查,终于在泌阳县双庙街乡夭庄村《泌阳吕家寨吕氏家谱》中查到“长子吕有德22岁外出当兵无音信……”的重要线索。

此“吕有德”,是否就是安葬在安徽的烈士“吕友德”?有关部门立即联系夭庄村,找到吕有德的亲属、邻居及知情老人等核实了解情况,最终确认了信息。

随后,泌阳县人民检察院、泌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相关部门陪同吕有德烈士的侄子吕吉岱赴安徽祭拜。抗日杀敌以身殉国八十多年后,远葬异乡的烈士终于等来了与家乡亲人的“团圆”。

今年3月,泌阳县人民检察院对吕有德烈士权益保护案开展了“回头看”,并与安徽省巢湖市人民检察院就新四军五烈士墓的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举措召开座谈会,共同签署《关于加强抗日烈士权益保护跨区域协作协议》,进一步建立健全异地英烈保护公益诉讼协作长效机制。

如今,在两地共同努力下,位于巢湖的吕有德烈士墓碑已焕然一新,吕有德烈士的名字也庄严镌刻在泌阳县烈士陵园的英名墙上。烈士安葬地童集村和烈士家乡夭庄村结为了“友好村”,共同的铭记让这份情谊愈发深厚。

推动规范管理守护烈士忠魂

“烈士用一腔热血换来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安宁,以法治力量致敬英烈忠魂、捍卫英烈荣光、弘扬英烈精神,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日前,兰考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齐改丽再次来到该县南彰镇双楼村回访,慰问抗日烈士张安祥的亲属。

穿过村庄,一片苍翠的松柏簇拥着一座庄严肃穆的烈士墓——张安祥烈士长眠于此。墓碑两侧,“忠烈千秋昭日月壮士万年骨犹香”的碑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轻轻诉说着后人对烈士的追思与敬仰。

在一次走访中,兰考县人民检察院发现张安祥烈士墓园内荒草丛生、垃圾散落。该院立即向相关部门送达检察建议,督促其健全服务、规范管理,保持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庄严、肃穆、清静的环境和氛围。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就检察建议进行讨论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并认真付诸实施,不久后,张安祥烈士墓得到有效修缮、保护和管理。

“全县还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存在?”带着这份沉甸甸的牵挂,兰考县人民检察院启动英烈保护专项监督行动,协同相关部门深入各乡镇调查走访,排查出42位英烈的墓茔等纪念设施零散分布各处,亟须保护。

每一位倒下的先烈,都是一座挺立的丰碑。为让英雄安息,兰考县人民检察院逐一采集英烈光辉事迹整理成册,制作烈士名录,并向相关部门提出检察建议。在检察机关的依法监督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42位英烈已有34位被迁葬至兰考县烈士陵园,他们的名字被庄重地镌刻在纪念碑上,接受后人的凭吊与缅怀。那些尚未迁葬的墓茔,也都得到了妥善的修缮与保护,荒芜不再,肃穆重现。

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

“1938年8月,陈赓率领部队在太行山南部辉县一带,指挥策划了多次战斗,有力地斩断了日伪铁路运输线。大家看,眼前的这个院子,就是当时的作战指挥部……”8月25日,在辉县市薄壁镇平甸村的陈赓驻平甸抗战指挥部旧址,“益心为公”志愿者正在向游客讲述这片革命老区的红色故事。

该旧址的保护性修缮,得益于辉县市人民检察院制发的一份检察建议。2024年8月,该院公益诉讼团队在开展专项行动中发现,陈赓驻平甸抗战指挥部旧址由于年代久远、风化侵蚀等原因,部分砖块、瓦片脱落,亟须保护。于是,该院向有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文物保护职责,及时消除文物安全隐患。

旧址的修复并非简单修旧如旧,而是对红色文化的系统保护。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部门迅速行动,不仅加固了砖块、瓦片,新增了指示牌,还通过设置“革命文物展”“陈赓日记”等展区,系统梳理了陈赓在辉县一带的抗战历程,重现当年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

今年4月,陈赓驻平甸抗战指挥部旧址修复工作如期完成。如今,抗战指挥部已接待参观者超过5000人次,成为党员干部、青少年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辉县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曾是豫北抗日指挥中心,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9处。以办理该案为契机,辉县市人民检察院与当地住建、文物保护等相关部门成立工作小组,围绕危害革命文物安全、妨害文物管理等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活动,促成八路军后方医院旧址、陈赓抗战秘密小道等10多处革命旧址保护升级。同时,深挖革命文物的文化内涵和史料价值,将其融入辉县文旅项目之中,助力红色基因的代代传承。

“越来越多的革命文物被利用起来,这同检察机关的主动作为密不可分。如今,这些革命旧址已成为游客瞻仰先辈事迹、感悟红色历史的纪念地,在检察力量的守护下绽放着新时代的光彩。”看到陈赓驻平甸抗战指挥部旧址风采重现,辉县市政协委员王景斌不禁感慨。

“捍卫历史、尊重英烈,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也是公益诉讼检察的重要职责之一。”省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田凯表示,全省检察机关将继续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抗日英烈的名誉荣誉、纪念设施及相关文物等的保护力度,以扎实的办案成效,彰显“检察蓝”守护“英烈红”的担当作为,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英烈、捍卫英烈的良好风尚,为传承抗战精神凝聚法治共识。

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英烈保护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守护他们,便是守护一个民族最深沉的血性与尊严,便是守护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时不我待,砥砺前行……

来源:大河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