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诗人四十岁时,受当时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其后又转池州、睦州等地。这首诗约作于这个时期。
唐朝、五代咏梅诗词赏析(33)
梅
唐朝 杜牧
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
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来。
偶同佳客见,似为冻醪开。
若在秦楼畔,堪为弄玉媒。
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诗人四十岁时,受当时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其后又转池州、睦州等地。这首诗约作于这个时期。
全诗紧紧围绕梅花的美去写,使梅花的形象得到了完美的塑造。
“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瑶台”,是神话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这两句主要描写梅花的优美姿态。轻盈的梅花,映照着如碧的溪水,实景与倒影浑然一体,构成一幅绝美的图画。为了进一步突出梅花的轻盈之美,诗人又采用拟人的手法,把梅花比成一群从瑶台翩然而降的仙女,舞姿曼妙,如惊鸿游龙,令人魄荡魂驰。
“始雪聊相比,欺春不逐来”,由于梅花太美了,所以雪花嫉妒,只好拿自己的洁白同它相比;艳丽的春光不敢跟随着梅花的脚步,只好等梅花开过后再来。这两句从侧面烘托了梅花的美丽动人、占得春先。
“偶同佳客见,似为冻醪开”,当诗人偶然同客人一起去观赏梅花时,他发现如此艳丽的梅花仿佛是为了冬酿的美酒而开。因为赏梅花、饮美酒乃人生之一大快事,故有“似为冻醪开”的遐想。
“若在秦楼畔,堪为弄玉媒”,“秦楼”、“弄玉”:《列仙传》载:“萧史者,秦穆公时人,吹箫作鸾凤之响,穆公女弄玉妻焉。日与楼上吹箫作凤鸣,凤来止其屋,为作凤台。”最后两句是说:假设梅花长在秦楼的旁边,它完全可以以自己的美貌做弄玉的大媒人,而不会为他人所见笑的。这两句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美丽。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官至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同期诗人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全唐诗》收其诗八卷。
来源:川雪诗词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