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抗战|并肩战斗 “飞虎情谊”永不褪色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9 07:19 1

摘要:2023年9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格林和飞虎队老兵莫耶、麦克马伦时强调:“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新时期飞虎队员的参与和支持,希望飞虎队精神能够在两国人民之间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援华美军飞虎队战机在备用机场加油和补充弹药。

2023年9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格林和飞虎队老兵莫耶、麦克马伦时强调:“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新时期飞虎队员的参与和支持,希望飞虎队精神能够在两国人民之间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1942年8月6日,广州天河机场上空万里无云。突然,引擎轰鸣声划破天际,数架美军轰炸机在P-40战斗机掩护下,如鹰隼般撕破云层俯冲而下。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机场上十余架日军飞机瞬间被烈焰吞噬。

空袭广州天河机场的,正是美国空军驻华特遣队,又称飞虎队。两天后,《新华日报》二版头条刊登了《美空军出征广州 轰炸天河敌机场》的报道,对此次胜利给予了积极评价。

飞虎队由美国退役军官陈纳德组建,在烽火岁月里,他们与中国军民并肩战斗,同日军展开了一次次殊死搏斗,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立下卓著功勋。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等进步报刊曾多次报道飞虎队出征战绩以及陈纳德将军的言行,这些泛黄的旧报纸成为“飞虎情谊”的重要见证。

“中国人民没有忘记飞虎队。我们在重庆专门修建了纪念馆。”202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时指出。

重温历史,飞虎队的存在,不仅在军事上保护了当时作为战时大后方的重庆,也极大地鼓舞了重庆人民的士气,最终凝铸成“愈炸愈强”的城市精神。80年后的今天,这段血与火铸造的中美人民友谊仍在山城延续,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

飞虎队队员使用过的物品。记者 苏思 摄视觉重庆

抵抗轰炸

捍卫战时重庆空域安全

在连接渝中区李子坝和鹅岭之间的三层马路旁,重庆渝中区友好飞虎队博物馆(以下简称飞虎队博物馆)掩映在绿荫之中。这是一座古朴的巴渝阁楼,依山而立,与之相邻的便是著名的史迪威将军旧居。

走进飞虎队博物馆正门,右侧墙壁最显眼的位置挂着陈纳德将军的照片。

“陈纳德将军是个传奇,要讲述飞虎队的历史,就要从他开始。”坐在长桌前,50多岁的博物馆馆长代庆标娓娓道来。

1937年,陈纳德作为美国空军退役军官来到中国,为中国抗日志愿服务。抗战时期,为了逼迫国民政府投降,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6年10个月的大轰炸。这期间,陈纳德目睹了“房屋毁于烈焰,死伤塞途”的惨象,他形容当时的重庆为全世界遭受轰炸最惨烈的城市,心中倍感激愤。

“真正促成飞虎队诞生的,是1940年9月的‘璧山空战’。”代庆标介绍,当年,装备落后的中国空军与日军在璧山上空展开殊死搏斗,24架中国战机悉数被击落,而日军竟无一架飞机被击落。

璧山空战彻底暴露了抗战中敌我空军实力的悬殊,使得国民政府有了组建外籍空军兵团的想法。1941年,陈纳德从美国招募了110名飞行员、150名机械师及其他后勤人员,编制了三个飞行中队,组建了美国志愿航空队,这便是后来赫赫有名的“飞虎队”。

关于“飞虎队”名字的由来,代庆标讲述了一段趣闻:航空队刚组建时,战斗机机头画着鲨鱼头,当时西南后方的居民很少有人见过鲨鱼,错认成老虎,便亲切地称他们为“飞虎队”。后来,陈纳德及其同僚觉得这个名字不错,在设计军标时,就以“Flying Tigers”为图案,飞虎队因此扬名。

“可以说,飞虎队的组建对捍卫战时重庆的空域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代庆标说,陈纳德还进一步完善了重庆的防空情报网。

“简单来讲,在敌人飞机起飞前,侦察兵就会利用时间差,通知被轰炸的城市做好防御。”代庆标站在沙盘前,模拟当时的战况——那时,空袭重庆的日军飞机基本来自湖北武汉、山西运城以及山东。飞机起飞后,侦察兵利用2小时的飞行时间差提前发出预警,使重庆方面能提前做好防御准备。当敌机飞至梁平上空时,飞虎队会进行拦截,若拦截失败,侦察兵便升起两个气球,向重庆司令部发出敌机突破防线的信号。随后,当敌机飞过广阳坝时,侦察兵升起第三个气球,表明空袭迫在眉睫,全城立即拉响警报,提醒市民迅速撤离到防空洞避难。

“这套防空情报网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预警体系。”代庆标说,飞虎队的存在,不仅在军事上保护了重庆,也极大鼓舞了重庆人民的士气。在当时的街头巷尾,飞虎队如何击落日军飞机是人们口中的热门话题之一。

1942年8月8日,《新华日报》对飞虎队的报道。(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供图)

夺取制空权

飞虎队空中游击战术形成于重庆

李子坝嘉陵新村,几栋小洋楼掩映在郁郁葱葱的黄葛树下。飞虎队博物馆游客不多时,代庆标会来这里走走:“这里的1号、2号别墅,曾是飞虎队在重庆的办公地点之一。当时他们的飞机停在白市驿机场,后勤人员主要在这里办公、休息。”

由于中日空中实力的巨大悬殊,中国在开战不久就丧失了制空权。日本飞机一方面支援地面部队作战,一方面肆无忌惮地对重庆、昆明、成都及许多战略要地进行狂轰滥炸。

1941年12月,飞虎队在昆明进行了第一次对日空战。面对印着鲨鱼标识的飞虎队战机,日本空军节节败退,10架日军轰炸机有3架被当场击落焚毁,另有6架在飞离中越边境途中迫降坠毁。这场战斗飞虎队以9∶0的赫赫战绩,一鸣惊人。

多年后,代庆标曾前往美国回访那些参与了昆明空战的飞虎队老兵。代庆标说,虽然老兵们彼时都是八九十岁高龄,但当年的战斗情景仍是历历在目。“其中一位老兵兴奋地回忆道,自己由于太激动,一开始忘了打开机关炮保险杆。第二次,他迂回到敌机后方,一炮将日机击落。”

从1941年底到1942年,不到半年时间,飞虎队与侵华日军进行了多次正面交锋:1941年12月25日,日本空军空袭缅甸仰光,飞虎队起飞拦截,击落敌机22架,这便是著名的“仰光之战”;第二年1月10日,飞虎队会同英国空军空袭了日军在泰国的一个空军基地,击毁敌机24架、卡车3辆,并扫射了敌部队;同年5月,得知日本空军在越南河内嘉林机场集结,飞虎队又出动10架P-40战斗机,击毁敌机16架。

1942年6月,飞虎队司令部从昆明迁入重庆后,很快布局了一个多层级的区域防空网。当时的重庆拥有广阳坝、珊瑚坝、白市驿等多座机场,是飞虎队重要的作战基地,整个防空区域网从最核心的白市驿机场向外辐射,甚至涵盖了四川的成都、遂宁等地。以重庆为基地,飞虎队多次出动,轰炸日军占领区,有效打击了敌人的后勤运输线,为中国正面战场的反攻争取了宝贵时间。

“飞虎队抗击日军的许多战略战术都是陈纳德在重庆的时候总结的。”代庆标说,飞虎队成立后,陈纳德逐渐发现日本空军作战的特点与规律,针对性地发明“打了就跑”的空中游击战术,并成为制胜法宝。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将飞虎队并入美国陆军航空队,同时,国民政府也将他们与中国空军一起编组成混合联队,隶属于十四航空队。这期间,飞虎队不仅集中袭击了汉口、广州、香港等地,逐步夺回华南、华中地区的制空权,还飞越喜马拉雅山,冒险开辟“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作为连接中印的空中通道,从印度汀江机场到昆明约800公里,到重庆约1200公里,是战时关键的物资运输线。“重庆是这条航线的最终站。当时,在飞虎队的保卫下,大量援华战备和生活物资运抵白市驿、珊瑚坝机场,再分头转送到各抗日前线,极大支持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代庆标说。

停在机场的飞虎队P-40战斗机。(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并肩作战

飞虎队与重庆人民结下深情厚谊

在网上输入“陈纳德将军告别”的关键词,很快就会弹出这样一条视频——

1945年8月的重庆街头,陈纳德乘坐的汽车被蜂拥而至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这天,陈纳德即将离开中国,重庆人民挤满了街道,自发前来为他送行,他们手推着陈纳德乘坐的车子,一直抵达欢送广场。

陈纳德离开中国的两星期后,日本正式投降,飞虎队队员们也陆续复员回国。

在飞虎队博物馆,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定格了那些青春洋溢的脸。当年,这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远渡重洋、舍生忘死,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正义与和平。史料显示,助战期间,飞虎队摧毁日机约2500架,消灭日军66700人,2000多名飞虎队员牺牲。

“我们现在提及飞虎队,一般就是指抗战时期美国志愿航空队和中美空军联队。他们在中国空军的至暗时刻登场,帮助我们击退了日本侵略者,而重庆人民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着这份情义。”代庆标说。

抗战时期,物资极度匮乏,当地村民不惜宰杀耕牛,以极低的价格供应给战士们;村民们将自家酿造的高粱酒卖给飞虎队队员,以高粱酒替代威士忌,成为官兵们难得的消遣……

在并肩作战的日子里,重庆人民和飞虎队结下深厚的情谊。

代庆标的手机里,一直珍藏着一张照片——一名手持柴火的女孩站在防空洞入口,对着镜头微笑,她的周围是一片大轰炸后留下的废墟。

“这是1945年,飞虎队队员艾伦·拉森用私人相机在七星岗观音岩附近拍下的。照片的原片保存在美国国家档案馆。”代庆标介绍,那时日军刚刚投降,负责影像留存的艾伦·拉森在七星岗观音岩拍摄大轰炸废墟时,意外看见一名正在瓦砾中捡拾木柴的女孩。

“Hello,American friend!(你好,美国朋友!)”女孩用英语跟他打招呼,简短的问候让艾伦倍感亲切,他立刻按下快门,将这一刻定格。

艾伦将随身携带的巧克力和罐头送给女孩,两人渐渐熟络起来。交谈中,他得知女孩名叫李梅芳,她的父亲在日军轰炸中身受重伤。女孩邀请艾伦到张家花园简陋的家中做客,当时,病榻上的李父发着高烧,非常难受。此后几天,艾伦都定期前来探望,并带来珍贵的药品。在艾伦的帮助下,李父的病情逐渐好转,李母为了表示感谢,亲手缝制了一双千层底布鞋赠予他。

2002年,艾伦受邀访渝,此时李梅芳已经去世。这段过往在李梅芳儿子的口中得到证实,在他记忆里,母亲生前经常提起飞虎队:“飞虎队的艾伦叔叔教我英语,还救了阿爸的命。”

2004年,代庆标聘请陈纳德将军遗孀陈香梅女士担任飞虎队博物馆荣誉馆长,陈香梅向博物馆捐赠了一百多件飞虎队的文物、纪念品,其中就包括陈纳德将军在重庆使用过的餐具、烟灰缸等珍贵文物。“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博物馆瞻仰飞虎队的传奇,也有许多外国人不远万里慕名而来,听我讲述这段历史。”代庆标说,“经常有人问我,飞虎队精神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人类在共同危难面前,可以不分国家、不分种族,超越彼此的分歧,携手创造历史,而这种精神正是当今世界最需要的宝贵遗产。”

2023年9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格林和飞虎队老兵莫耶、麦克马伦时强调:“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新时期飞虎队员的参与和支持,希望飞虎队精神能够在两国人民之间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来源:上游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