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显龙是谁?有人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说,“那不就是李光耀的儿子吗?”可他远不只是国父的儿子。他是近二十年新加坡的掌舵人,也是那个在风云变幻间拎得清大事小情的人。他带着鲜明的个人色彩,几乎是没怎么彷徨就走上了权力巅峰,人生轨迹像被提前规划好似的,但悄悄地就多了很多坎
李显龙是谁?有人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说,“那不就是李光耀的儿子吗?”可他远不只是国父的儿子。他是近二十年新加坡的掌舵人,也是那个在风云变幻间拎得清大事小情的人。他带着鲜明的个人色彩,几乎是没怎么彷徨就走上了权力巅峰,人生轨迹像被提前规划好似的,但悄悄地就多了很多坎坷和险滩。这种命运的张力,怎么看都挺新加坡特有的气质。
时光推回到1952年。他一出生,全家都等着看他怎么长大,毕竟李光耀的标准在哪里。别说怯场,李显龙自幼就是学校里路数最清楚的那一个。长到十来岁,他已熟知家里的风风雨雨。一点小事都能看出他的松弛感,不过认真劲随时能拉满。考学似乎也没遇见阻力,直接就考进了剑桥。这事其实让新加坡上层社会的人都觉得“顺理成章”,好像谁家孩子不是这样?但事实不到万分之一能复制。
剑桥之后,哈佛。拿着奖学金混在国际精英圈子里,他外语说得溜,思路做派也都和英美主流不冲突。这时候的他,未来似乎只有光明,没有灰色。他说不在乎外界的喧闹,实际却对政治事事关心。这种淡淡的野心,可能比谁都深。那时候的同学不少都是后来国际上的人物,但李显龙在其中就有种若即若离的味道。不急于表现,却也从没出过丑。他大多数时候,就是那个让人琢磨不透,却又不敢小看的家伙。
从校园到军旅,他没多耽搁。别人或许需要适应,可他仿佛天生就是这条路上的旅人。军中实战不多,却学到了权力的管理术,这一点放在后来极有用。三十二岁,他一脚踏进政坛,瞬间完成了转身。新加坡的官场里,“李家二代”的标签总是甩不掉,可这些年他似乎乐在其中。别人藏着掖着,他没掖。光环是什么?是压力,更是资本。打蛇打七寸,李显龙一直清楚自己的七寸在哪里。不吹不黑,这种自信其实在新加坡政坛并不多见。
说李显龙平步青云,他自己都未必信。在权力一路升迁的时候,他私下的生活已经被命运捉弄过好多回。年轻时候有次恋爱,认识了学医的黄名扬。他们几乎一拍即合,结婚快的甚至让身边人都觉得意外。可幸福没几天,真实人生的重量就砸过来了。大儿子李毅鹏出生,被查出罕见的白化病,还伴有自闭症倾向。那时的新加坡无论是医疗还是社会认知,对这种问题可以说极不友好。很多普通家庭会被压垮,李家也不见得能轻松面对。李显龙夫妻顶住了,但心里那些柔软的角落,怕是早就变得千疮百孔。
本来以为受过一次打击就够了。不料结婚第四年,黄名扬突然因病去世,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和李显龙一人。这事儿大多数人可能撑不过去。可他没退。他和家里那两个孩子艰难生活,好多人以为他会崩溃,其实没有反应。那时候政坛里也有人说:李显龙迟早会倒下来。没想到,他竟然越活越有力气。
后来何晶出现了。说是旧友介绍,有人认为这事安排得太巧。我倒觉得未必。何晶在国防部工作,早就成了职业女性的样本。她的行事风格在新加坡女性中,其实也算得上独树一帜。她没有表现出对李显龙的那种仰慕,很多人怀疑两人是利益联姻。但刘美君的朋友圈说过,何晶从进李家起到现在,始终都没拿自己当外人。她照顾李显龙与前妻的孩子,没有任何隔阂,甚至四处请医问药,比老母亲还像亲娘。说她有事业心没错,可她瞧着家底和自己事业两不误,那可真不是演出来的。
这段再婚其实对李显龙影响很大。他的工作曲线随之猛然上升,三十八岁当上副总理,那年新加坡政局稳定但暗流涌动。他对权力的理解变得细腻,但手腕其实更刚硬。四十岁那年突然查出淋巴癌。看上去天要塌了,但家里的氛围倒有点像小病。何晶四处忙着求医,孩子们一脸茫然。李显龙自己倒很镇定,表面上说“没什么大不了”,实际一年又一年地和病魔扳手腕。这一磨就是十多年。
若说命运非要刁难谁,李显龙其实并不特殊。但他偏偏能扛过来,2004年竟然成了新加坡总理。不是没人质疑,说他是靠父荫才爬到最高点。可数据在那儿放着,新加坡的人均GDP二十年内提升了两倍多。UNDP的报告也承认,新加坡治安、医疗、经济都比邻国高出一个量级。不可否认,李显龙手上确实掌控了这个国家最敏感的开关。这种能力,不是所有政二代都能炼出来的。
有人遗憾,说他事业太顺家庭太苦。可他自己曾说过:“有些坎过不去,就得绕着走。”听着像自我安慰,但细想也是实话。何晶辞了公职,钻进新加坡最大投资控股公司当CEO,这女强人架势,一时间和“第一夫人”一样有名。商界评价她杀伐果断,有的公司高管见了她都发怵。李显龙倒显得平静,两人公开场合不吝亲密,喜欢拉手,喜欢拍合影。这点令很多新加坡老年夫妻都觉得奇怪,有必要这么腻吗?但李家夫妻就是敢在公众面前释放心情。有人看着膈应,他们不管。怎么舒服怎么来。虽然外界说,权力夫妻都难得长情,但两人合作得还不错?结果真不是谁都能猜准。
孩子还在长大。李显龙和妻子轮流带孩子旅游,去欧洲、澳洲,不少照片流出都还带着点小孩子气。李毅鹏已经三十好几了,还是需要家人的照顾。大家都觉得这种家庭压力挺难。他却一直没表达什么“疲惫”,偶尔流露的只是想让生活尽量正常。这是不是回避?也许是。他可不是铁板一块。2019年的资料显示,李显龙在处理家庭和政务时,压力指数高到每年都做脑部扫描。他的痛苦表面上显得轻描淡写,其实谁也知道那后面藏着雪花一样密集的情绪。
他高位运行二十年,和父亲李光耀风格完全不同。李光耀演讲爱用排比句,李显龙喜欢开玩笑,网络直播讲政策。2023年新加坡网络调研,“对李氏家族满意度达到73%”,这并不算数字奇迹,但现今新加坡年轻人不再无条件崇拜任何权威。所以他能抓住人心,不靠仪式感,也没靠历史包袱,更多是以很实用的做事方法稳住社会预期。这点连新加坡资深学者许通美都承认:“李显龙身上的时代感远远超过保守色彩。”
不过换个角度,有人会说,有“李家接班”还算什么现代国家?但又有谁真的能说出比他更合适的总理人选?新加坡的精英制度,把权力集中在几个大家族,巨细无遗。有人怀疑这样会不会异化?其实可能本来就异化,但道理不在台面上,大家都懂。偶尔,也会觉得新加坡其实还是太小,李家再强也翻不出更大风浪。这话又说回来了,李显龙在国际场合上得体,内政稳健,好像没留下什么致命短板。
到了2024年,李显龙交棒,很多人感慨:一个告别,也许是个开始?他年事已高,公开照片里都有点疲惫。可周围的人都知道,这种从大悲大喜中走来的平实感,是新加坡社会最宝贵的底色。他和何晶,多年婚姻说不上多浪漫,可就是安安稳稳,这对许多人来说已经够了。
所以说李显龙开创了一个时代,还是时代选择了他?很难说清。这世界上没有哪条路完全坦荡,尤其是权力、家庭这两条线交错缠绕,人得绕一点走。
留到今天,也没必要去追求“最好”,能走这么远,本来也就少有。
新加坡有李显龙这样的人物,注定是个复杂的幸运。
来源:在茶舍中静享茶香的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