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我最爱的一句古话。它让我想起自己年轻时在农村插队的经历。那时候我们住茅草屋、吃糙米饭,但大家干劲十足。记得村里有个老铁匠,他打制农具的手艺堪称一绝。一次我问他:“您这手艺怎么练得这么好?”他笑着回我:“练出来的呗!当年我跟着师父学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我最爱的一句古话。它让我想起自己年轻时在农村插队的经历。那时候我们住茅草屋、吃糙米饭,但大家干劲十足。记得村里有个老铁匠,他打制农具的手艺堪称一绝。一次我问他:“您这手艺怎么练得这么好?”他笑着回我:“练出来的呗!当年我跟着师父学徒的时候,寒冬腊月里炉火都冻住了,可还是得硬着头皮干。后来啊,这双手就成这样了。”这让我明白,任何成就都不是凭空而来。
回顾历史,我们不能忘记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段艰苦岁月。那时百废待兴,国家像一艘刚出坞的巨轮,在惊涛骇浪中艰难前行。我父亲曾是铁路工人,他常跟我说:“那时候修铁路可不容易,没有现代化机械,全靠肩挑背扛。有一次为了抢工期,工人们连续奋战七天七夜,累得连饭都端不稳。”正是这些平凡英雄的付出,才换来了如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有人说,那些年的奋斗太苦太累,应该被遗忘。但我认为,这就像忘记自己走过的路一样愚蠢。物质财富固然重要,但更宝贵的是精神财富。比如那个年代培养出的坚韧品质,那种面对困难永不低头的精神,至今仍在激励着我们。就像那句老话所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当然,也不能一味沉湎于过去。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历史。就像看一棵树的成长,既要看到它年轮里的风雨痕迹,也要欣赏它枝叶间的勃勃生机。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建立在昨天的奋斗基础之上。所以,我们要怀着感恩之心,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繁荣昌盛。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位朋友的故事。他小时候家里穷,冬天穿不起棉鞋,脚经常冻裂。但他并没有因此怨天尤人,而是把这种经历当作动力。后来他考上大学,毕业后创业成功,还成立了公益基金会,专门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他说:“如果没有小时候那段经历,我可能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觉悟。”
其实,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过去几十年,我们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有人适应得快,有人适应得慢;有人抓住机遇,有人错失良机。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承认,那个时代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些人可能会问:“既然现在条件好了,为什么还要提那些艰苦岁月?”其实,这就像锻炼身体一样。虽然我们现在营养充足,但如果完全放弃体能训练,身体素质就会下降。同样,如果我们忘记了过去的奋斗历程,就容易滋生浮躁情绪,失去应有的定力。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现象:一些年轻人对历史缺乏了解,甚至产生误解。他们觉得那个年代的人们很可怜,过着苦巴巴的日子。殊不知,正是这种“可怜”的日子,孕育出了今天令人羡慕的生活。就像种庄稼,春天播种时虽然辛苦,但秋天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过去的发展模式存在不足之处。比如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忽视环境保护等。这些问题提醒我们,发展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否定那个时代的贡献。就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阴雨连绵的时刻。正是这些经历共同塑造了完整的自我。
说到这里,我想强调一点:感恩并不是盲目的怀念,而是理性地认识历史。我们应该看到,那个时代的物质条件虽然有限,但人们的精神世界却无比充实。大家团结一心,为了共同目标努力奋斗,这种氛围是现代社会难以复制的。就像一首歌里唱的:“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既映照过去,也照亮未来。让我们带着感恩的心,继续前行。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来源: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