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如何正确“拼爹”?黄仁勋的一对“叛逆儿女”,太有看点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9 07:01 1

摘要:今年的英伟达全员大会上,一个问题让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到黄仁勋身上——“英伟达员工二代开始进入公司,你怎么看这种裙带关系?”

以“志趣”为核心,用资源支持而非替代孩子的选择,最终靠努力赢得认可。

作者招募&投稿 |tbeducation@daznet.cn提供内容线索 |转载&合作 |文丨Luna 编丨Lulu

今年的英伟达全员大会上,一个问题让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到黄仁勋身上——“英伟达员工二代开始进入公司,你怎么看这种裙带关系?”

黄仁勋没有回避,大方地回答:公司确实雇佣了不少员工的孩子。这些父母要是没把握孩子不会给自己丢脸,绝对不敢推荐。

不管这次问答是即兴的,还是精心安排的,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黄仁勋的一对儿女也因此吸引了诸多关注——35岁的儿子斯宾塞(Spencer Huang)和34岁的女儿麦迪逊(Madison Huang)。

两人都在黄仁勋非常看好的新型部门任职,斯宾塞专注于专注于机器人仿真,是英伟达的产品经理;麦迪逊则投身于数字孪生项目,是英伟达物理AI平台产品和技术营销高级总监。

2007年黄仁勋全家福

这看似又是一个子承父业的故事,但实际上两人一个爱艺术一个爱美食,妥妥的文艺青年,也是美国家庭典型的“兴趣至上”式成长。

那他们是如何从散养的成长中,走到今天的成就的?全球市值最高公司CEO又有着什么样的育儿哲学?普通家庭又能受到什么启发?

“兴趣”,还是“志趣”?

当外滩君看到斯宾塞和麦迪逊的故事时,就有了一个疑问:他们真的仅仅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吗?

表面上看,确实如此。

哥哥斯宾塞甚至还曾在一所名为“自由风格传播艺术与技术学院”的非传统学校,学习摄影与电影。本科在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主修国际市场与文化研究;毕业后,又在台湾学习了中文一年。

此后,最知名的一段轶事,便是他在台湾经营RND Kotler酒吧时,酒吧开业首年就被《福布斯》评为亚洲50间最佳酒吧。

哥哥斯宾塞

妹妹麦迪逊则一心追随对美食的热爱,先后在美国烹饪学院和巴黎蓝带厨艺学院学习,修习餐厅运营、酒店管理、甜品和葡萄酒,还曾在纽约、旧金山担任厨师,甚至还为一位米其林二星主厨工作。后来,她还涉足奢侈品行业,在LVMH集团担任了四年的市场营销与开发经理。

妹妹麦迪逊

但再深入了解就会发现,他们的“兴趣”背后还潜藏着“志趣”。兴趣是感性的、短暂的,这种喜欢是宝贵的起点,但它的内核可能不够稳定,容易随着时间、心境和环境而改变。

在尝试和探索中,如何你能将个人热情与行业未来相结合,那“兴趣”就会升级为“志趣”。那是个人热爱、自身能力与社会发展趋势的交汇点,是比多变“兴趣”更持久、更具驱动力的内在罗盘。

黄仁勋本人就是个例子。他曾表示:“我从小就喜欢电脑,但俄勒冈州立大学让我看到了它们背后的魔力。”在大学,出色的教授和课程点燃了他的思维,他真正爱上了技术。“过去几十年我所学的一切,都建立在这里获得的坚实基础之上。”

看看斯宾塞,经营酒吧时他事事都亲力亲为。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商业嗅觉,还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2017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自己经营酒吧的技巧全是“从头学起”,先打工实习再和好友创业,设计APP管理产品库存,还利用大数据了解顾客消费模式,积极应用科技管理。

而麦迪逊显然即使投身美食行业,并不止步于美食。在蓝带学校毕业多年后的采访中,她提到学校的课程“比我想象的要密集得多,内容非常全面,而且我们甚至还讲到了统计分析,这真是太棒了。”

其实黄仁勋最开始也和普通父母一样担心。还记得2009年,麦迪逊去读烹饪学校时,黄仁勋曾对媒体说“心都碎了”。转眼十年后,兄妹两人的人生开始转向,但更像是一次厚积薄发。

黄仁勋

其实早在妹妹麦迪逊任职LVMH集团期间,她就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完成了数据科学短期课程。到2019年,兄妹两人都报名了MIT为期六周的人工智能在线课程。

同年,麦迪逊进入伦敦商学院攻读 MBA,斯宾塞则在2021年关闭了经营七年的酒吧,进入纽约大学攻读MBA。这成为他们正式进入英伟达的起点。

“拼爹”的正确打开方式:

资源是翅膀,而非轮椅

诚然,斯宾塞和麦迪逊最终进入英伟达,一个不可避免的议论便是:这不过是“拼爹”的常规操作。

不可否认的是,家庭资源为兄妹俩提供了极高的“试错成本”和广阔的探索空间。不过,兄妹两人的“拼爹”,绝非继承一个职位,而是继承一种视野、一套思维模式——资源是助你高飞的翅膀,而非让你安逸的轮椅。

全家人在斯坦福大学

与直接空降核心部门不同,斯宾塞和麦迪逊加入自家企业的方式也更为审慎和务实——他们都是从基层实习生做起。

其实,在硅谷顶尖科技公司中,类似的裙带关系并不常见,苹果的乔布斯、微软的比尔·盖茨,他们的子女都远离了父母的公司。

不过,斯宾塞和麦迪逊的故事,则提供了“拼爹”的另一种画像——从小在父亲身边,他们早早就置身于科技浪潮之巅的独特视野

有个小故事很有意思:2003年,英伟达曾推出了声名狼藉的GeForce FX显卡。在玩家圈,这款显卡因渲染速度迟缓饱受诟病,还因为风扇过度活跃,故障频发,被用户戏称为“尘霸”。有天回家时,黄仁勋发现一本游戏杂志都刊登了一篇尖锐的评论,旁边还有一张13岁儿子斯宾塞的便签:“爸爸,我觉得你得再加把劲儿。”

斯宾塞经营酒吧时,他就效仿父亲,要求经理们每周汇报“五件要事”(top five things)——这是黄仁勋在英伟达推行多年、要求员工每周邮件汇报的核心工作方法。他还无意中透露:“我从八岁起就知道怎么买股票了。”

哥哥的工作风格很有亲和力,妹妹麦迪逊则完全继承了父亲强悍务实的作风。

在同事眼里,她是一位工作狂人,邮件秒回。曾有同事在线上会议中准备不足,麦迪逊甚至直接下线,留下其他人面面相觑。一位曾向她汇报的前员工表示:“她标准极高,就像她父亲一样,会毫不留情地指出你逻辑中的漏洞。”

后来,麦迪逊悄然加入了黄仁勋的“御用演讲智囊团”(The Band)。这可不是个闲差,而是一个十几位高管组成的内部圈子,专门负责黄仁勋和英伟达的重大信息发表和形象。

每逢重大活动,智囊团就会陪同黄仁勋在酒店熬夜到凌晨,不仅逐页审阅PPT,甚至连灯光打在脸上的角度都要调试。这份耗神的幕后工作,也是麦迪逊进入父亲权力内圈的标志。

父母是孩子的“天使投资人”,但黄仁勋家庭更为可贵的一点是,家庭资源实现了“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升华。最高明的资源传递,不是转移财富,而是传承视野、勇气和智慧。

在新赛道赢得尊重:

努力是唯一的通行证

值得注意的是,斯宾塞和麦迪逊两人并未从事英伟达最核心的芯片与数据中心业务,而是在公司未来战略部门中乘势而上。

黄仁勋一直希望将公司业务扩展到芯片之外,兄妹两人也正在自己的新赛道上疾驰。

2020年夏天,麦迪逊在英伟达市场部实习后拿到了全职offer,先于哥哥加入公司。仅几个月后,她就被调入Omniverse部门,专门负责3D设计与仿真软件的产品营销。

彼时,Omniverse规模尚小,但黄仁勋认为战略意义极大。Omniverse的目标是为宝马、奔驰等工业巨头打造“数字孪生”工厂,在虚拟世界中模拟完整的生产线,将物理世界的试错成本降到最低。

有位前员工认为,“把麦迪逊放在Omniverse,外人可能觉得是让她远离聚光灯,但内部员工都明白,这代表着她父亲的绝对信任。”

那斯宾塞呢?2022年,他也加入了英伟达,担任Isaac Sim Cloud团队的产品经理,投身于父亲同样看好的新兴领域:机器人仿真。

斯宾塞团队的工作,是为机器人创建高质量虚拟环境,让AI能够自行学习很多现实中不具备条件学习的工作场景技能。比如现在他就为亚马逊仓库中的下一代分拣机器人开发强化学习模型。

薪酬也反映了他们的资历。《Outlook》报道称,麦迪逊在25财年的收入约为 110 万美元,而斯宾塞在同一时期的收入约为 53 万美元。今年3月,麦迪逊被提拔为高级总监,距离副总裁仅一步之遥,直接向一位向黄仁勋本人汇报的高管Rev Lebaredian负责。

前英伟达副总裁Greg Estes有句话一针见血:“黄仁勋子女的身份确实无法被忽视。我认为这是人之常情,任何人和他们中任何一位开会时,都不可能不意识到这一点。但关键是,他们两个都非常努力,精于本行,并且对公司怀有深厚的感情。”

而兄妹两人背后,父亲黄仁勋的角色很难被忽视。为孩子搭建舞台,而不是编写剧本;提供底层架构和支持,而将应用开发的主导权完全交给孩子自己。

其实,这也能从黄仁勋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找到蛛丝马迹。近期一次在中国的采访,他表示自己担任CEO的33年来,不曾有一分钟感到彻底的放松,每天工作16个小时、每周工作7天、只睡3个小时。因为投资者们在为他的未来下注,英伟达必须持续快速进行创新并交付成果。

不断开拓,几乎是英伟达的血液传承。去年,麦迪逊在Computex(台北国际电脑展览会)期间还比较低调,但今年英伟达GTC大会上,就台风稳健,控场经验十足。

如今,兄妹两人所在部门,虽然不是公司传统的强势业务,但它们代表着公司未来十年的战略支柱。

结语

黄仁勋的家庭故事显然不能轻易复制,但斯宾塞和麦迪逊的成长,还是带来了很多思考:孩子的兴趣怎么才能变成志趣?什么时候该把随心所欲的兴趣,“收束”到更有热情的方向上?

外滩君觉得上海交通大学唐鑫副教授的观点很有启发:志趣是“志向+兴趣”,它基于兴趣,但包含了更重要的使命感。

想要找到这种使命感,需要在生活中不断追问三个问题:我能做的事、我想做的事、对社会有价值的事,这三个方面相重叠的部分就是个人使命感的“甜心区”。

外滩君和唐江澎校长的对话也曾聊到相关的问题。他则是希望学生在高中毕业之后,能继续对人生有一些哲学思考,追问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今天的孩子生活条件优渥,所以都需要在社会这一真实课堂中中“学习”,去构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

而黄仁勋的家庭教育,也展现了一种温暖的智慧:它以“志趣”为核心,用资源支持而非替代孩子的选择,最终靠努力赢得真正认可。

在英伟达全员大会上,黄仁勋用一句玩笑话结尾:“许多二代孩子表现超过了他们的父母。”或许他们也有着相似的教育哲学,不为孩子铺就一条轻松的路,而是陪伴他们走向更广阔、充满可能性的未来。

参考资料:

(上下滑动浏览)

1.Nvidia’s Quiet Rising Stars? The Son and Daughter of Billionaire Founder Jensen Huang

2. 黃仁勳混血帥兒曝光曾開酒吧張忠謀也大讚、現職曝光

3. "This course gives you so much, take in everything you can!"

4. “公司离破产只有30天”,黄仁勋如何激励财富自由的员工?;中欧商业评论

5. 学院举行【学术活动月|山阴论心】第二十五讲:志趣的发展和培养;绍兴文理学院

追踪前沿资讯 洞察成长规律

挖掘充满温度的故事 探索融合世界的教育

来源:外滩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