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三首诗词,冷门却美到极致,偷一句去惊艳所有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9 04:26 2

摘要:星河迢迢,鹊桥暗渡,金风玉露,胜却人间无数,节日的诗笺里,藏着流传千古的浪漫;

金风入树千门夜,银汉横空万象秋。

又是一年七夕。

星河迢迢,鹊桥暗渡,金风玉露,胜却人间无数,节日的诗笺里,藏着流传千古的浪漫;

雨送残暑,风传秋意,荷散清香,竹含疏韵,季节的词章里,写满秋的温柔与美好。

“天上佳期称七夕,人间好景是秋光”,三首七夕诗词,冷门却美到极致,偷一句去惊艳所有人。

01

露重风轻七夕凉,魁星高宴共称觞。

幽窗还听喁喁语,花果香灯祝七娘。

——张湄《七夕》

更深露重,晚风轻柔,七夕的夜里,泛着清爽的凉意。

前院里,男子设宴祭拜魁星,祈求学业有成,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后院里,女子点亮香烛花灯,案上摆着新鲜花果,虔诚地向织女祈求灵巧。

宴会散后,幽静的窗畔,还能听见家人轻声细语,温柔缠绵对话。

张湄是清朝人,出生浙江钱塘,雍正年间高中进士。

根据史书记载,他在诗歌创作与书法方面皆有所成。

这首诗以“全景式视角” 描绘七夕夜的民俗盛况与温馨场景。

“魁星”,是古代神话中主管文运的星宿,七夕有 “祭魁星” 的传统。

文人学子设宴供奉魁星,祈求文运亨通、学业有成。

“七娘”也就是织女,向织女“乞巧”是七夕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包含了古代女子对爱情美满、生活顺遂的期盼。

整首诗就像一篇温暖的 “节日日记”,记载了七夕最本真的美好。

不是神话里的银河鹊桥,而是身边的凉风、眼前的团聚、耳边的私语,藏在烟火里,落在人情中。

02

秋到郊原日夜凉,黍禾高下已垂黄。

荷花犹有晚来香。

天上佳期称七夕,人间好景是秋光。

竹洲有月可徜徉。

——吴儆《浣溪沙·竹洲七夕》

秋日的郊外,充满生机与清凉。

田垄间的黍禾,高低错落,泛着成熟的金黄,沉甸甸的穗子,在风中轻轻摇曳;

晚开的荷花,散发着淡淡的的清香。

这一日,正是牛郎织女相会的佳期,更何况还有这动人的秋光。

竹洲上,月亮升起来了,清辉漫过竹林,洒在石阶上。

不妨就循着这月色慢慢走,竹叶沙沙,荷香袅袅,尽情享受秋夜的清幽与浪漫。

吴儆是南宋人,出生徽州休宁,早年曾与其兄吴俯讲学授徒,世称“江东二吴”。

绍兴年间,高中进士,辗转各地为官,历任安仁知县,邕州通判等官职。

这首《浣溪沙》打破了“七夕诗”的传统,既不吟咏牛郎织女的悲欢离合,也不描写节日的风俗,而是以“秋景”为切入点,表达对 “人间真实美好” 的偏爱与珍视。

全词语言舒缓,每一句都透着松弛与惬意,令人回味无穷。

03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林杰《乞巧》

农历七月初七,正值新秋,天高气爽,夜空澄澈。

牛郎织女正踏过鹊桥,赴一场一年一遇的约会。

姑娘们一边穿针引线,一边仰望夜空,对着明月祈求心灵手巧。

林杰是唐朝诗人,自幼聪慧,六岁便能吟诗作文,有“神童”之名。

这首诗以“七夕”为背景,紧扣“望月”“乞巧”等习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七夕的热闹场景与浪漫氛围。

还原了唐代七夕民俗风情的同时,也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的期许。

既有文化厚度,又充满生活情趣,成为流传千年的七夕佳作。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