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柑橘大实蝇俗称“柑蛆”,又名桔大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果实蝇属。被害果称“蛆果、蛆柑”,雌成虫产卵于幼果中,幼虫孵化后蛀食果肉和组织,造成果实未熟先黄,黄中带红,提前脱落,使果实失去食用和商品价值,对柑橘产业造成严重危害。柑橘大实蝇在丹江口库区柑橘主产区为害十分
丹江口库区柑橘大实蝇绿色防控技术
柑橘大实蝇俗称“柑蛆”,又名桔大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果实蝇属。被害果称“蛆果、蛆柑”,雌成虫产卵于幼果中,幼虫孵化后蛀食果肉和组织,造成果实未熟先黄,黄中带红,提前脱落,使果实失去食用和商品价值,对柑橘产业造成严重危害。柑橘大实蝇在丹江口库区柑橘主产区为害十分严重,不仅对全市库区柑橘产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影响全市桔农增收和乡村振兴,同时不科学的药剂使用也造成了一定的农业面源污染。为了控制柑橘大实蝇的扩展蔓延和为害,多年来,丹江口市通过联合研究试验,探索出了一套柑橘大实蝇区域性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在柑橘园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减轻了柑橘大实蝇为害,保障了柑橘产业安全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
1 技术概述及成效
1.1 技术基本情况
为了控制柑橘大实蝇的扩展蔓延和严重为害,保障柑橘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丹江口市加强与华中农业大学和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丹江口试验站等科研院所及高校的技术合作,对柑橘大实蝇的为害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研究,根据柑橘大实蝇的生物学特征,整理总结了从虫情监测、技术培训、分类治理、联防联控、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为主的一套防治方法,重点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食诱剂诱杀、球型诱捕器诱杀、捡拾深埋落果等措施,开展柑橘大实蝇绿色防治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
1.2 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柑橘大实蝇绿色防控技术在丹江口库区等地累计推广面积 20 多万 hm 2 ,涉及十堰市郧阳区、张湾区、武当山经济特区、白浪经济技术开发区、茅箭区、郧西县、丹江口市、竹山县等,橘农 4 万多户;在与丹江口市相邻的河南省淅川县推广面积0.53 万多 hm 2 ,涉及 2 个镇 1 300 余户,辐射带动周边谷城县、老河口市、南漳县、荆门市等地广泛采用,广大橘农已掌握该项技术及防治方法,技术普及率达 98%以上。
1.3 提质增效情况
通过该技术推广应用,柑橘大实蝇为害损失率控制在 2%以内,防治大实蝇每 667m 2 节省人工 2个,节约农药用量 34%,每 667m 2 节本增效 360 元,柑橘价格每斤平均增加 0.2 元,优质率提高 20%,每年每 667m 2 可为橘农平均增收 300 多元。
1.4 技术效益分析
该技术全面采用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并与统防统治高度融合,经过培训,橘农易掌握易操作,并且可大面积推广使用,适宜湖北省其它柑橘产区,同时还可以兼防柑橘其它害虫,化学农药减量效果好,对生态环境友好安全。同时,柑橘品质明显提升,销售价格提高,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 主要措施
2.1 虫情监测
按照橘园不同海拔、不同地域、不同气候及不同环境条件等具体因素,在全市选择 5 个镇,每个镇布设大实蝇监测点 5 个,共 25 个监测点,对柑橘大实蝇羽化、产卵、蛹发育历期、成虫回园时间,幼虫入土等进行监测。
羽化出土期监测:用埋蛹法监测大实蝇羽化出土期和化蛹率,即每年秋季每个点捡大实蝇虫果200 个,埋于地下,上面覆盖 5 cm 左右的土层,用细沙网罩住,第二年 5 月份开始每天观察记录成虫羽化出土的时间和数量 。
羽化盛期监测:用食诱剂监测大实蝇羽化盛期,按照五点分布,在橘园内挂诱杀瓶,每天观察记录诱杀成虫的数量,确定大实蝇羽化盛期 。
产卵期监测:在桔园按照间隔 10 m、50 m、100m 距离悬挂球型诱捕器,每天观察记载诱蝇球上粘附的柑橘大实蝇成虫数量,推测成虫羽化期和回园产卵期 。
2.2 技术培训
各柑橘产区成立柑橘大实蝇防治工作技术专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和橘园巡回进行技术指导服务,采用印发技术资料,张贴宣传明白纸,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通过微信群 QQ 群短信平台推送、电视台播放等形式,做好技术指导培训工作。确保橘农熟悉害虫的生活习性,知晓防治时间,学会防治方法,掌握药物使用要领,保证防治时间不错过、防治技术不走样、防治措施家喻户晓全覆盖。
2.3 分类防治
根据对全市柑橘园大实蝇为害普查情况,把为害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采用针对性防治策略,集中连片的重度发生区域,采用橘园深翻、化学诱杀、捡埋落果的综合措施防治,逐步降低危害程度;对分布零散、管理较差、效益很低的橘园进行改造重建,改植改种;中度发生区域,重点采用化学诱杀和捡埋落果措施,达到诱杀成虫和减少发生基数的目的;轻度发生区域可采用诱蝇球诱杀和点喷诱杀,减少投入成本提高防治水平。
2.4 统防统治
在各柑橘产区组建专业化防治队伍,采用植保无人机和其它高效施药器械按照社会化、多元化、多主体、多层次,采取统一时间、统一培训、统一技术、统一药剂的模式实行区域内柑橘大实蝇统防统治,提高柑橘大实蝇防治效果。
3 防控技术
3.1 农业防治
一是加强水肥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虫能力。二是采用适度稀植合理修剪,密改稀,大枝修剪技术,新建橘园按照行距 5 m、株距 3.5m 的密度栽种,改善橘园通风透光条件,减少橘园病虫害发生。三是翻耕灭蛹。冬春季对橘园进行适度翻耕,将大实蝇入土越冬蛹翻出土面破坏其越冬环境,杀死越冬土壤中的蛹,减少羽化虫口基数。四是摘除捡埋虫果。9-11 月对橘园未熟先黄的虫果和落地的虫果每 2~3 d 摘除捡埋 1 次,采用将虫果装入塑料袋内密闭闷杀或挖坑集中深埋的办法杀死虫果中的幼虫。
3.2 物理防治
3.2.1 灯光诱杀
每 2 hm 2 橘园安装一盏杀虫灯,靠近森林和杂树林的橘园,将杀虫灯安装在外围靠近杂树林旁,其它地方安装在桔园中,杀虫灯高于橘树树冠 30~50 cm,诱杀部分大实蝇成虫。
3.2.2 食诱剂诱杀
大实蝇成虫回园产卵高峰期用红糖 30 份、醋10 份、白酒 10 份、水1 000份、敌百虫 0.5 kg 配制成诱杀剂,采用每 667m 2 橘园喷 10 棵橘树,每个点喷整株树体面积的 1/2,每个点间隔均匀散布于橘园中,每间隔 7~10 d 喷一次,连续喷 3~4 次,诱杀大实蝇成虫。或用 0.1%阿维菌素浓饵剂类柑橘大实蝇诱杀剂按照 1 ∶ 3 的比例兑水摇匀,均匀点喷在叶背面,每个点喷 1 m 2 面积大小不流淌,每 667 m 2 橘园喷 10~15 个点,每间隔 1 周喷 1 次,连续喷 4 次左右。喷药点选择在靠近树林水源边,橘园边缘处多布点,诱杀回园产卵的大实蝇成虫。
3.2.4 球型诱捕器诱杀
利用仿生原理及柑橘大实蝇生物学趋性,诱集柑橘大实蝇成虫觅食产卵。在 5-7 月柑橘大实蝇产卵期,每 3~4 棵树悬挂 1 个诱蝇球,每 667 m 2 悬挂 10~15 个,每 15 d 更换 1 次,连续更换 2 次,将诱蝇球悬挂于柑橘树冠下 1/3~1/2 的背阴处,避免太阳直射,表面粘满害虫时或粘度明显下降时及时更换。
3.3 生物防治
橘园养鸡。每 667 m 2 橘园放养 30 只鸡,利用鸡取食柑橘大实蝇落果中入土前的幼虫和越冬蛹。
4 注意事项
(1)由于该技术受海拔、温湿度、气候环境、柑橘品种的影响,应结合当地柑橘大实蝇发生情况、橘园地域特点,在用药量、防治次数及防治时间等技术上做适当调整。
(2)施药时应佩戴好防护用品,做好个人防护。施药后应及时将喷雾器械清洗干净,清洗药械的污水要安全妥善处理,防止污染水源和养鱼池塘,农药包装废弃物统一回收处理,使用药品应严格按要求配制,不得随意加大用量,施药要规范科学,严格按技术要求操作。
(3)禁止逆风喷药。大风中午高温,下雨时应停止施药,喷药后 4 h 内遇到大雨应选择合适天气及时补喷。
来源:青钱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