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到:“启动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因为在和平年代,最刚需的物资就是粮食作物,它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可以承载的人口数量。当然了,有人会说不是可以从国外进口吗?但这恰恰才是问题的根本!因为既然是
有人说产粮大省应该得到更多财政补贴,我认为这是个非常合理的提议,因为粮食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命脉!
其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到:“启动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因为在和平年代,最刚需的物资就是粮食作物,它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可以承载的人口数量。当然了,有人会说不是可以从国外进口吗?但这恰恰才是问题的根本!因为既然是从别人那里买,那卖不卖的自由总在别人手里吧?如果别人故意不卖了,或者大肆坐地起价,这时候该怎么办,咱总不可能去抢吧?这样一来,等于整个国家的饭碗都掌握在别人手中,人家随时都可以用它来拿捏你!比如说我们的邻国日本,作为一个多山的海岛国家,国内的粮食自给率长期不到40%,严重依赖海外进口。当然了,小日子还是做了些努力,比如说打造出了一批世界级的粮食供应商,如丸红株式会社:
此外他们还在海外大规模屯田,尤其是在拉美国家巴西,二战前就有不少日本人在那里购买了耕地:
如今,日本在海外囤积了大约1200万公顷的耕地,是其国内耕地总面积的三倍之多。不过这种模式终究是不可靠的,因为一旦国际政治情况发生变化,那么持有的土地很可能会被没收,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要真正保障粮食安全,还是得依靠内部力量!
但耕地与工商业用地还不一样,它的单位经济效益非常有限,但又必须保有一定的数量(目前国家制定的耕地红线是18亿亩),所以农业大省在经济发展上多少会受到掣肘,与此同时受到一定的照顾与补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正是有了这些地区的托举与牺牲,我们才能把民族的饭碗牢牢抓住!那么哪些省是产粮大户呢?下面是去年的情况:
第一名是东北的黑龙江,总产量高达8000万吨。由于地处中高纬度,全年蒸发量低,长期以来形成了大面积的黑土地,土壤肥力极高。不过恰恰是因为纬度偏高,直到近代这里才开始被大规模开垦,北大荒是到了建国后才真正变成“北大仓”:
相比之下,总产量位居第二的河南则是世界最古老的农耕区之一,该省播种面积最大的作物是小麦(黑龙江是水稻);第三到第十名分别是山东、吉林、安徽、内蒙古、江苏、河北、四川、湖南,前十名的产量共占全国总产量的67.2%,保证了全国大半人口的饭碗。这些大部分都是我们熟悉的农业大省,其中可能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内蒙古,因为在传统印象中它是大草原,与种粮似乎不沾边:
但其实如今人家也在种田,而且还是农耕大户:
这些耕地在之前绝大部分都是牧区,也是到了才放垦。尽管内蒙的相当一部分农耕区处于400㎜降水线之外,但借助现代水利设施还是可以正常耕种的。当然了,从广义上讲畜牧业产出的奶制品和肉类也可以算作某种意义上的粮食;类似情况也包括各类水产品、海产品等;不过一般只统计各类谷物的产量。
2024年,中国的口粮自给率已经达到了91.5%,作为最主要的口粮,稻谷和小麦的自给率也继续保持在95%以上。该成果也意味着,作为14亿多人口的大国,如今我们能够牢牢端稳自己手中的饭碗。那些过往吃不饱饭的岁月,终究一去不复返了!
来源:地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