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广是越南人?越南称两广“故土”,这种荒谬观点在越南颇有市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2 19:08 1

摘要:越南将公元前203年至公元前111年间的南越国称为“赵朝”,其君主赵佗被越南许多史书刻画成“越人的英雄”。

越南的社交网络上,“两广原本属于越南”的言论并不算新鲜,只是这一次,舆论热度空前。

不少人在海外问答平台上提问:“本来是越南的,怎么被中国占走了?”

对此,中国国内媒体、学者、网民迅速回应,从历史、文化、法律等多个角度进行驳斥。

越南的这股舆论浪潮,究竟如何形成?

越南网友臆想地图

当大家一边嘲笑这种说法“太不靠谱”,一边又忍不住想搞清楚:为什么越南会如此执着于“两广故土”的历史叙事?

翻开越南的历史教科书,首当其冲的便是所谓“赵朝”叙事。

越南将公元前203年至公元前111年间的南越国称为“赵朝”,其君主赵佗被越南许多史书刻画成“越人的英雄”。

据此,越南学者不断强调:当时的南越国疆域包括现在的广东、广西,故此两广便是“越南文化的起源地”。

然而,在中国学术界看来,南越国更像是:汉朝时期在岭南地区设置的“准地方政权”。

考古发现,如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文物和铭文等,都证明南越国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有密切联系,而非“越南式政权”。

越南这套诠释,将“百越共同体”与现代的“越南国家”强加在一起,事实上是对历史概念的混淆。

更可笑的是,“行政区划的断裂性解读”也成了越南制造历史想象的手段。

由于东汉时分置交州前,的确存在两广与越南北部同属交州的行政管理记录,于是越南“史论者”就跳过了此后几百年、上千年中隋唐、宋元、明清乃至近现代的实际区划演变,单凭“一时之同属”,就企图论证“两广自古以来都是越南领土”。

这样断章取义的“拼图历史”,自然难以逃过史学界的法眼,但在越南国内,却因教育与宣传的长期灌输而颇具市场。

越南提出“两广故土论”,绝不仅仅是为了展示所谓的历史底蕴,更是服务于现实利益出发。

首越南国土狭长,北部多山地,一直缺乏可靠的战略纵深。

在历史上,越南曾试图通过“蚕食”临近地区来增强安全边界,如北宋时期的侬智高中曾经一度攻入广西境内。

这种地理弱势与历史野心相结合,使部分越南政客不断鼓吹对两广拥有“合法主张”,试图为扩张寻找历史依据。

作为中国经济重镇,广东、广西在2024年GDP总量达到2.1万亿美元,几乎是越南全国体量(约5000亿美元)的四倍以上。

越南学者阮德成等人在公开场合宣称:“广东应属越南,这样越南经济才能快速再腾飞。”

这种带着强烈“羡慕”与“投机”色彩的言论,背后是对发达地区资源和市场的觊觎。

并且越南政府或部分精英群体,时常利用这种话题来转移国内焦点。

有数据称,2025年越南官方组织的一份青年民调显示,63%的越南青年认同“两广与越南同源”。

这也意味着,通过煽动民族主义,可以一定程度上凝聚内部共识、抚平国内矛盾。

所谓“收复故土”,廉价却能在短期内塑造“团结”的假象。

如果说政治立场只是一时的手段,那么越南对“两广故土论”的长期宣传,还依托在独特的文化与教育建构之上。

越南将传说中的“雄王”奉为民族始祖,这些所谓“统治中国南方”的传说,逐渐被官方化、宏大化。

越南在富寿省建造了规模巨大的“雄王祭祀建筑群”,就连部分越南年轻人也坚信,“雄王王朝横跨中南半岛到岭南”。

与此同时,越南中小学教材对历史进行了大量改写或删减,尤其是在明清等朝代与越南的关系上,弱化了中国对越南地区的册封事实,反而极度夸大南越国疆域——甚至标出从红河到珠江“一脉相承”。

这种“人造历史”在年轻人心目中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来在社交媒体上炒作“两广归还论”埋下舆论伏笔。

更值得注意的是社交媒体的助推。

TikTok等平台上,越南网红频频发布“古南越地图”的短视频,播放量屡破纪录。

一些评论区里出现极端言论,甚至有人豪言:“向中国索要广州,这只是迟早的事。”

虽然这种言论并不代表越南整体民意,但在网络上大量传播,形成了越南国内舆论场对“两广故土”论调的稳固支撑。

四、中方回应

面对越南民间此起彼伏的“收复两广”声浪,中国官方和学术界都有明确、强硬且理性的回应。

外交部多次重申,从1887年的《中法续议界务专条》到2009年中越陆地边界的全线勘定,法律依据非常扎实,“两广属于中国”根本不存在争议。

对越南妄图重新解读历史边界的言行,中国敦促“尊重历史事实”。

(越南国家新闻社)

学界也不甘示弱。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越历史关系考》报告中,原文引用了越南陈朝时期皇帝的诏书。

该诏书清晰地将自己国家称作“南陲小邦”,以示对更大中国版图的朝贡与尊重。

如此“官方自证”让越南鼓吹者难以回击。

与此同时,广西地方政府也发起了“骆越文化溯源工程”,通过考古、DNA检测等手段,指明壮族与京族在血缘上并没有所谓“近亲一致”,更从根本上切断了“百越同源即越南”的荒谬逻辑。

与越南社交媒体火热讨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广民众在一开始更多的态度是“笑而不语”,但事态发展后,反击声浪也迅速高涨。

2025年初,有越南网友在Quora上发起“要中国归还两广吗?”投票。

广东网民直接用“煲仔饭投票法”反讥,意思是“两广美食才是我们的文化标签,你们出得起价吗?”

短短几小时,这个投票贴阅读量破千万,相关话题在中文社交媒体上也冲上热搜,引发10亿次阅读。

与此同时,属于本地文化认同的强化活动也层出不穷。

广州塔甚至打出“珠江自古中华地”的灯光秀,在抖音上“#两广一家亲”话题下,海量网友用粤语、客家话、壮语等地方方言拍视频,讲述自己对岭南文化的体验,进一步彰显两广深厚的归属感与省份认同。

贸易领域同样受影响:中越边境友谊关口岸数据显示,越南农产品对华出口一度出现了12%的下滑,不少商户坦言:“玩笑开过了,现在不好收场。”

越南在此事上的操作也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关注。

西方媒体有的乐于炒作,将这场争议称为“被遗忘的南越帝国”,却回避了它们在其他领域同样认可中国主权的事实记录。

这种“双重标准”,在南海等议题上屡见不鲜。

东盟国家则普遍保持低调,新加坡学者黄基明直言:越南此举更像“试探中国红线”,但大多数东盟成员都不愿公开站队,意在保持与中、美、越三方的平衡。

同时,越南也在国际法层面上寻找突破口。

2025年,它继续援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试图质疑中国对南海以及包括“两广”在内的历史权利。

然而,中国立即提交了《南海仲裁案立场文件》,不仅在海洋权利上进行严正反驳,也顺带澄清陆地漫延无权延伸到“跨境主权”的道理。

合作方是邻邦,相互开放经贸、促进人文往来,才能造福两国百姓。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全文约3000字,以上内容引用参考了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社等官媒分析与广西卫视、南方都市报等二级媒体报道,并结合观察者网自媒体的多维度资料。力求在历史、政治、文化、舆情、国际关系等领域,条分缕析地呈现越南对两广主张的现状与争议,但内容仅作客观探讨,不代表对任何群体或个人的抹黑。)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越南视广东、广西为“故土”,荒谬观点为何在越南颇有市场?

2.广西通志-外事志:第七篇-中越边界

3.越南国家新闻社:中越处理边界争端的做法-经验、相关性和对南海局势的影响

4.北京日报:中越完成陆界勘界立碑意义重大

来源:老张健康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