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复仇少年到帝国驸马:他手刃杀父仇人,为何反被朝廷嘉奖?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00:09 2

摘要:公元327年十二月,善于清谈,形象极佳、执政能力垃圾的国舅爷庾亮,逼反流民军统帅的苏峻。苏峻大军摧枯拉朽之势,打进首都建康城,皇太后庾文君受辱自杀,小皇帝司马衍与王导等大臣成为叛军俘虏。

公元327年十二月,善于清谈,形象极佳、执政能力垃圾的国舅爷庾亮,逼反流民军统帅的苏峻。苏峻大军摧枯拉朽之势,打进首都建康城,皇太后庾文君受辱自杀,小皇帝司马衍与王导等大臣成为叛军俘虏。

桓彝在宣城组织起一支队伍,抵抗着苏峻的大将韩晃。桓彝不是韩晃的对手,桓彝一路从宣城退守到广德,然后从广德退守到泾县。

桓彝部下看韩晃势大,纷纷劝说桓彝投降,结果被桓彝严词拒绝,他命令部下拼死抵抗。

泾县县令江播看流民军人多势众,就偷偷开门降了韩晃,桓彝被韩晃大军所杀。

桓彝的长子桓温当时15岁,听说父亲惨死,每天以泪洗面,甚至泪中带血。

苏峻叛乱被平定后,由于政治环境的复杂,投降分子江播得到朝廷的赦免。听说江播逍遥法外,桓温多次上书朝廷,请求严惩,结果上书都如泥牛入海、杳无信息。

看到朝廷不管不问,桓温决定自己手刃江播,他白天苦练武功,晚上枕戈待旦,发誓要为父报仇。

江播听说桓温要报仇的消息,吓得终日闭门不出,时时安排家丁保护。桓温三年守孝期满时,却收到江播意外死亡的消息,江播的三个儿子正在守丧。

早就听说桓温的动向,江播的个儿子还专门准备了能“藏剑于杖”的武器,而且昼夜不离身。

虽然不能手刃仇家江播,能手刃他的全家也行。桓温假扮吊客,混入丧庐,先杀江播的大儿子江彪,并追杀其二弟,终报父仇。

18岁的桓温为父报仇,名声大噪,被世人所称许,更是被东晋朝廷嘉奖。随后,桓温迎娶南康长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并袭父爵万宁县男。桓温之所以能成为驸马,获得官职,表面看是替父报仇,博得的好名声。

桓温是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谯国桓氏曾是很有势力的家族。在司马懿和曹爽的斗争中,桓温的祖上桓范站在曹爽一边,并在高平陵发生的当天,作为大司农的桓范逃出洛阳城投奔了曹爽。

等曹爽兄弟被抓,桓范作为曹爽一党,也被司马懿族灭。随着桓范战队的失败,桓家失去了高门望族的地位。

永嘉乱世衣冠南渡,社会崩溃会给原来沉在下面的人出头的机会。桓温的父亲抓住机遇,获得了名士圈的一点认可,桓彝与庾亮关系很好,庾亮与温峤又是好友。

公元312年,桓温出生那年,温峤到桓家做客,看到襁褓中的桓温,就说能不能哭一个,小桓温毫不客气的放声大哭,哭声洪亮。温峤一看这孩子说哭就哭,预言将来必定有大出息,并且对小桓温赞不绝口。

儿子被大名士温峤称赞,桓彝就以“温”取名,于是就叫桓温了。

桓温为人豪爽,姿貌伟岸,风度不凡,14岁就与人去赌场豪赌,成就一段佳话。后来,桓温赌徒的一面,逐渐展现出来。

桓彝在平定王敦之乱的过程里立功,又在苏峻之乱中,力战叛军殉国。有了这么个忠臣身份,桓彝等于是拿命,给儿子换回了一张士族入场券。

其实,桓彝是庾亮的死党,桓彝因庾亮连累而死,于情于理都要提拔桓温。苏峻之乱世庾亮惹出来,庾亮不好意思继续待在朝廷,他请求外放地方,朝廷中枢由弟弟庾冰负责。

庾亮另外一个弟弟庾翼与桓温是发小,两人一起长大,且关系密切。庾翼特意向皇帝推荐桓温强调说,桓温少年时就有雄才大略,不要把他当作普通女婿,要对他委以重任。

因此,桓温早早就做到了徐州刺史,这是王羲之一辈子可望不可及的官职。

03 伐蜀成功

就在桓温准备登上舞台中央时,曾经的东晋名士们纷纷退场,公元329年一代名臣温峤去世。公元339年七月,久经考验的王导同志也去世了;

339年十月,一代名臣郗鉴去世。庾亮的弟弟庾冰仁中书监,掌控中枢,庾亮掌权地方,与当年王导主政中枢,王敦掌权地方一样局面。

可惜,公元340年春,徒有其表的庾亮同志也去世了,庾翼接替庾亮的位子。公元341年,司空陆玩去世;公元342年六月皇帝司马衍驾崩。

332年十月,王允之去世,琅琊王氏至此彻底衰败。掌控东晋朝廷变成庾氏兄弟,庾氏兄弟要做些业绩,就提出北伐,桓温从此进入军界。

公元344年,就在准备北伐之时,庾氏兄弟扶立的皇帝司马岳驾崩,庾氏兄弟失去外戚的身份。

344年十一月,庾冰去世,庾氏掌控中枢的核心没了,从此颍川庾氏也向琅琊王氏看齐了。

永和元年(345年),庾翼病逝,临终前想让其子庾爰之接掌荆州。

但是,辅政的侍中何充防止庾氏继续做大,就推荐了桓温做安西将军,执掌荆、司、雍、益、梁 、宁六州诸军事。

33岁的桓温突然迎来人生高峰,他的前任都是威名赫赫的王敦、陶侃、庾亮、庾翼这类不是造反就是提出北伐的大人物。

东晋政权地处长江下游,若欲长治久安,必须依赖上游的巴蜀地区。只有长江上游可靠,下游才会安全。蜀 汉灭于曹魏,孙吴遂难自保,“一片降幡出石头”,东晋不可不鉴。

而当时的蜀地的成汉正日渐衰微,皇帝李势荒淫无道、百姓民不聊生,并且有人起来造反。

江夏相袁乔对桓温伐蜀极力赞同,建议桓温率领一万精兵轻军速进,直攻成都。同时,袁乔认为北方的后赵政权不敢趁机进犯,以此打消桓温的顾虑。桓温上书朝廷伐蜀,朝廷怕桓温兵力不足,一直拖着不给回复。

桓温看准时机,不等朝廷回复,亲率三万大军入蜀。原本蜀地山川水系复杂,谁能想到成汉政权管理拉垮,几乎没什么阻挡,桓温就到成都城下,然后一举攻克。

其实,成汉建国43年,比匈奴人刘渊、刘聪、刘矅的汉赵政权;羯族的石勒、石虎的后赵政权坚持的更长。

04 我见犹怜

据说,桓温在四川遇到了一个一百多岁的老人,曾经在诸葛亮手下做过小官吏。桓温就问老人家,你觉得当今人物,有谁能够和诸葛亮比啊?

小官吏就说了一句特别经典的对诸葛亮的评价:“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诸葛亮在世的时候,他的各种政策,也没觉得有多么神奇。

但是诸葛亮不在了才发现,就他手里这把烂牌能打成这个样子,这得多高的水平啊,后来再也没有他这样的人了。

照例,故事的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故事里桓温要特意问有没有人可以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呢?因为桓温是诸葛亮的粉丝,他这辈子的事业,可以说,就是在贯彻“隆中对”的战略。

当年,诸葛亮对刘备的建议就是“跨有荆益”。刘备没做到,荆州丢了。桓温却做到了,先当荆州刺史控制了荆州,然后灭成汉,取得了益州。

早在桓温被任命为荆州刺史的时候,就有人预言,桓温当了荆州刺史,以后怕是再也控制不住他了。

桓温灭蜀其实并未收到朝廷官方命令,可见桓温赌徒的心理开始作祟了,桓温只知道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能错过。

公元347年,东晋永和三年三月,桓温灭蜀成功,他在蜀地待了一个月就返回荆州。按理说桓温应该趾高气昂的返回江陵,不过此时他心里惴惴不安,因为他从蜀地带回来一位女子。

桓温灭蜀之后,顺手收了成汉皇帝李势的女儿作为侍妾,回到荆州又不敢告知正妻南康长公主司马兴南。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司马兴南知道了李势女的存在,向来脾气凶悍她率领十几位婢女闯进李势女的房中。

司马兴南进入李势女的房中,正撞见李氏在梳头,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垂地、皮肤白皙、面庞精致俊美,直接震撼到了长公主。

看到气势汹汹司马兴南,李氏镇定地说:我本不愿来你来此地,不过国破家亡是非本意,如果您要杀了我,我也算解脱了!

司马兴南看到李氏国色天香的容貌,以及国破家亡的心酸与无奈,顿时气消了一大半。同为皇家公主,司马兴南十岁就死了父亲(晋明帝司马绍),一年后母亲庾文君又在苏峻之乱中受辱自杀。

国破家亡之痛,司马兴南深有体会,她扔掉手中的刀,上前抱住哭泣的李氏说:妹妹不要哭了,阿姊见乳不能怜,何况老奴?这就是“我见犹怜”的故事。

桓温的情场危机就这样轻轻过了,不过朝廷对他的态度却变得更加复杂起来。往后,桓温要造反的谣言就没断过,朝廷对桓温的各种提防手段,也是玩得花样百出。

有时,谣言就是遥遥领先的预言,看到桓温以三万军队就灭了成汉政权,东晋朝廷骤然压力倍增。

来源:贵妇柳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