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探索文物考古新模式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8 22:24 1

摘要:8月28日,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一场)。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孙周勇、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种建荣出席,围绕“探索文物考古工作新模式、服务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

8月28日,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一场)。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孙周勇、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种建荣出席,围绕“探索文物考古工作新模式、服务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多维发力,筑牢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孙周勇在发布会上表示:“考古工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文化事业,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陕西始终将考古工作视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致力于从多维度推动考古事业的进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在“十四五”期间,陕西持续加强考古及文物保护工作。一方面,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实施《陕西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颁布多项法规,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完成众多文物保护单位的测绘和区划核对,为考古规划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印发相关意见,新增科研项目,发布地方标准,提升出土文物保护能力。同时,强化队伍建设,省市考古单位增加编制,联合多方力量完成考古任务。此外,深入研究阐释,参与重大课题,众多考古成果获奖,还举办高规格学术会议。

统筹协同,实现文物保护与基建双向赋能

陕西始终秉持“保护第一”原则,在全力保障文物安全的同时,积极为基本建设提供有力支持,有效推动二者协同发展。

全省严格落实“先考古、后建设”制度,西安、宝鸡等市出台“先考古、后出让”政策,通过考古前置方式出让土地超10万亩,“标准地”改革覆盖全省工业用地面积从25%提升至80%。近段时间,全省开展基本建设考古工作近4000项,推进西延高铁、古贤水库等600余项重点项目文物保护,发掘遗迹10万余处,出土文物约20余万件(组),年增超20%。咸阳国际机场三期建成全球首家机场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五桥并列遗址等成为保护与发展融合的典范。

展示交流,让考古成果讲述文明精彩故事

陕西通过强化展示交流,让考古成果“活起来”,讲好“陕西故事”“中国故事”。国际考古合作交流持续深化。陕西挂牌成立“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及哈萨克斯坦分中心,在“一带一路”国家开展20余次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我们建立费尔干纳盆地四国联合考古工作机制,与多国合作举办20余个文物展览。秦兵马俑‘史密森尼数字教育’入选联合国遗产教育创新优秀案例,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孙周勇介绍。

为统筹保护与利用这些珍贵遗迹,西安市基于西南隅宅邸遗址建设安仁坊遗址展示馆,同时推进隋唐长安城五桥遗址保护性设施建设,对第七横街、第八横街、朱雀大街五桥并列、安仁坊坊墙等遗址进行集中保护展示。种建荣强调,项目创新性地将唐长安城的营建思想及当时的市井生活形态活化呈现,“让考古成果走出‘实验室’,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空间,使隋唐长安城里坊制度布局的核心区域成为市民感受历史、触摸文化的重要场所,真正实现了文化遗产的阐释利用与传承发展”。

下一步,陕西将坚持“保护第一”原则,强化考古能力建设与成果传播,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文化强省建设注入更多考古力量。

来源:邻家小枣闲话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