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2日清晨,新余市渝水区新苑社区工作人员陈佳妮像往常一样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她拿出手机,打开消防安全智慧监管平台,整个社区的场所数量、检查记录、发现的隐患、整改情况一目了然。
进超市检查(图/受访单位提供)
8月22日清晨,新余市渝水区新苑社区工作人员陈佳妮像往常一样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她拿出手机,打开消防安全智慧监管平台,整个社区的场所数量、检查记录、发现的隐患、整改情况一目了然。
作为城市“烟火气”的主要来源,小餐馆、小超市、小旅馆及教育、医疗、文旅、商贸等领域的“9+N”小场所,因隐患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成为基层消防安全治理的“关键考题”。为此,新余市消防救援支队以“整合资源聚合力、闭环管理补漏洞、源头防范固根本”为核心,推动消防安全治理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筑牢消防安全防线。
搭建“四级排查网”
“‘9+N’小场所作为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单元,业态杂、数量多、风险点分散,传统安全管理常面临覆盖不全面、监管不精准的问题。”新余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付强表示。
为此,新余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从制度层面破题,通过系统性举措推动小场所安全管理提质升级,出台《新余市“9+N”小场所提升高水平安全管理办法》划清“责任线”,明确属地政府、行业部门、经营单位三方职责,将小商店、小餐馆等25类场所纳入其中,覆盖从审批到经营的全链条。同时,按行业类别、隐患程度给场所“分级”,比如经营餐饮的划为“燃气重点类”,住宿类划为“疏散重点类”,为精准监管定好方向。
办法落地,离不开可操作的工具。新余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编制了一本《“9+N”小场所检查手册》,蓝色封面上,41项核心指标清晰列明,大到“消防通道宽度是否够1.2米”,小到“电线是否穿管保护”,甚至“灭火器压力值是否在绿区”都有图文标注。依托这本检查手册,新余市进一步搭建“四级排查网”:同区域商户组成“互助小组”,日常互相查隐患;乡镇网格员按网格划片,每周开展常态化巡查;行业部门聚焦高风险领域,排查安全隐患;消防、应急管理等执法部门随机抽查,对隐患“零容忍”,形成“日常互查+常态巡查+专项检查+执法抽查”的立体排查体系。
科技赋能提升监管质效
新余各地创新消防安全治理举措,让监管效率“提上去”、隐患整改“快起来”。
“现在开门先扫码,系统会提醒‘今日需检查灭火器’。”渝水区某店铺老板介绍。一年前,他的店铺因“电线私拉乱接、纸箱堆堵通道”被消防部门提醒。去年贴上了“消防安全智慧监管平台”专属二维码,扫码即可查看场所信息、隐患整改记录及消防培训情况。
“以前查店要带纸质台账,登记后还得回单位录系统,半天查不了5家。”网格员曾思琴介绍,如今,她打开手机里的“渝水区消防安全智慧监管平台”,轻点屏幕就能调阅店铺信息、填写排查情况,5分钟就能排查一家。截至目前,渝水区共有1.6万家“9+N”小场所完成“赋码”,纳入智慧监管。
新余高新区为4000余家“9+N”小场所加装“智慧烟感”,实现从“单机鸣响”到“云端联动”的升级。“智慧烟感”探测到险情后,报警信号会同步至业主手机、智慧消防平台及“智赣119”系统,形成立体化预警网络。业主端还支持录入多个紧急联系人,避免处置延迟。
多形式开展宣传培训
“大家看,食堂用天然气的话,燃气报警装置要装在离天花板30厘米处。因为天然气比空气轻,会往上飘。”镜头前,新余市消防救援支队消防监督员林峰手持检测仪,在新余九中食堂开展直播教学,全市上千家餐饮场所的负责人盯着屏幕记笔记。
“9+N”小场所负责人分散、经营时间不固定,传统集中培训难以全覆盖。今年5月起,新余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教育、市场监管、文旅等部门,推出“‘9+N’小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排查要点”系列直播课,把专业的消防知识转化为“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的实操技能。课后,该支队整理“图文指南+直播回放视频”,方便店主随时回看、学习。
新余市消防救援支队动员消防宣教员、社区网格员、消防志愿者等基层力量,以“分类发放+现场讲解+实操教学”模式,推动消防科普、实操演练进楼宇、入商铺,切实增强“9+N”小场所人员消防安全意识。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从“纸质台账”到“智慧监管”,从“知识灌输”到“实操落地”,新余市消防救援支队以“握指成拳”的协同力、“科技赋能”的精准度、“润物无声”的宣传力,拧紧“9+N”小场所的“安全阀”。
编辑:聂琪
校对:王小明
复审:全来龙
来源:新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