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8日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牺牲时还不到30岁,没有留下一张照片,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今天,还有一群人,他们不忘先烈,用手中画笔,为烈士还原相貌。8月27日,高唐县双拥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就来到冠县六十二烈士纪念馆,送去三名烈士的画像。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8日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牺牲时还不到30岁,没有留下一张照片,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今天,还有一群人,他们不忘先烈,用手中画笔,为烈士还原相貌。8月27日,高唐县双拥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就来到冠县六十二烈士纪念馆,送去三名烈士的画像。
冠县六十二烈士纪念馆内,从高唐县双拥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手中接过画像,张万顺、张士成、张思俊三位烈士的亲属激动得热泪盈眶。“今天多亏了你们,见到我爷爷的样子了,谢谢你们。”张万顺烈士的孙子张长敬感激地说。
1940年2月,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先遣纵队一团三营十连为掩护大部队转移,60名战士在营教导员孙树生、连长王德林的指挥下,在赵官寨村与日军展开血战,全部壮烈牺牲。这62人牺牲时都很年轻,大部分没有成家,只有王德林和张万顺两人留下了后代。
“我爷爷在我爸爸很小的时候就牺牲了,被日军围炮楼上,用柴火柴油点着,活活地烧死的,这件事是俺叔给我说的,我知道这个非常难受和心疼。以前逢年过节的时候,只能对着爷爷的名字来纪念,现在终于有了爷爷的画像,多亏了志愿者的帮助。”张万顺烈士的孙子张长敬说。
为烈士送来画像的高唐县双拥志愿者协会,自2020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开展为烈士寻亲、为烈士送画像等志愿服务。他们广泛联系安徽师范大学、聊城大学等高校具备专业绘画技能的师生,参照后人的面部特征及描述为烈士还原样貌。
“很多烈士家属都反映,我们送出的画像,与他们记忆中家人的模样是非常接近的。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其实也遭遇了很多困难,尤其是烈士画像的修改与完善工作,我记忆当中最深的一次就是一幅画,我们修改了达到50多次,就是为了让我们的画像,能够与烈士的真实模样更加接近。”高唐县双拥志愿者协会志愿者王振鹏说。
截止到今天,高唐县双拥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已先后为山东、安徽、河南、湖北等地405位烈士完成了画像,以这样的特殊的形式,为烈士家属圆了“团圆梦”。“每当烈士家属红着眼眶,接过画像的时候,我感觉送去的不只是一幅画像,而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团聚。咱们全国的烈士亲属只要有需要,都可以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继续把这件事情做下去。”高唐县双拥志愿者协会会长张瑞友说。
闪电新闻记者 左新新 张思琦 程运洋 聊城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