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日头条8月28日讯“火箭点火成功那一刻,我满脑子只剩一句:我的研究成果该往哪儿投?”,13岁天才少年自制火箭点火成功,成稿后却发现找不到能接收高中生论文的期刊。
今日头条8月28日讯 “火箭点火成功那一刻,我满脑子只剩一句:我的研究成果该往哪儿投?”,13岁天才少年自制火箭点火成功,成稿后却发现找不到能接收高中生论文的期刊。
“天才少年自学两年攻克发动机设计、燃料配比等专业难题,用家用工具和网上材料造出迷你火箭,但写了一篇学术论文却没有地方可以刊发。”
还有研究恐龙化石、外太空、黑洞等领域的青少年“专家”,想通过文字表达困惑、犹疑、经验、教训、展望……但一直找不到好的刊发平台。
这是在当前国内素质教育大旗下,少年科创者的研究困境,道出了不少青少年的心声:青春智慧的火花,常因缺乏专业传播渠道而悄然熄灭。
这一僵局即将被打破。在科技强国战略引领下,中国科技发展出版社正式成立,旗下国际化学术品牌英诺威尔(INNOVIAIR)宣布:首本专注服务青少年科研群体的国际期刊《Appl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AAIR)将于2025年9月创刊。该刊面向高中、大学高校学生开放投稿,为未来青年科学家搭建直通全球学术圈的“绿色通道”。
破冰:用“出版速度”匹配“创新速度”
记者了解到,中国科技发展出版社以“传播硬核科技,赋能创新未来”为使命,直指传统学术出版瓶颈——冗长的审稿周期、严苛的投稿限制常将青少年创新拒之门外。
为此,英诺威尔祭出两大创新利器——
72小时极速响应,独创“AI预审+全球专家盲审”双轨机制,平均审稿周期压缩至3天;开放获取(OA)平台,免费开放前沿成果,让中学生论文与哈佛研究同等触达国际学界。
“青少年科研最需要即时反馈与正向激励,”出版社负责人强调,“我们以‘敏捷出版’为引擎,让年轻思维不再因流程阻滞而凋零。”
筑基:顶尖智库为青春智慧护航
2025年8月28日,广东工业大学教授通过邮件,向中国科技发展出版社递交资料,申请AAIR副主编,专业方向大数据、数据挖掘、协同计算、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在大数据、数据挖掘、协同计算与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有深入研究,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18件,在审申请发明专利16件。
这是中国科技发展出版社依托顶级学术资源,编织覆盖全球的质量保障网的一个工作侧面。
中国科技发展出版社积极构建学术网络,深度联动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哈佛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国内外顶尖机构;打造专家矩阵,编委团队囊括MIT、斯坦福学者,从选题论证到数据校验全程护航。同时,聚集领域,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精准医学等战略领域,接轨未来科技浪潮。
更值得关注的是,出版社已与首刊《Appl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AAIR)形成协同效应——其成熟的国际审稿团队与跨学科融合经验,将为青少年期刊注入学术基因。
育才:构建“科研-产业”全周期生态
出版社的战略视野不止于论文发表,记者了解到,中国科技发展出版社打造的多模态内容矩阵正重塑知识传播形态,开启沉浸式阅读,EPUB3交互电子书、AR增强现实图谱让复杂理论“可触可感”;构建跨境云平台,中英德日多语言智能翻译系统,一键实现全球分发;开放科研社区,支持青少年参与实时数据共享、跨国课题协作,推动学术生态从“单兵作战”向“群体进化”跃迁。
正如其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大学等机构共建的产学研网络所揭示的——平台最终指向的是贯通“实验室灵感-产业应用”的价值链。
当高中生设计的碳中和算法被推送至制造企业,当高校学生研发的机械臂专利进入工厂车间,青春智慧将真正转化为创新动能。
未来:中国方案赋能全球创新
沐浴新世纪的曙光,搏击科技革命的浪潮。INNOVIAIR以“创新、专业、合作、服务”为基石,正构建全新的学术话语体系。随着青少年国际期刊的诞生,它不仅为不少学子打开了通向科学圣殿的大门,更贡献出学术出版的革新范式。
2025年秋天,当第一篇高中生论文通过72小时审稿登上国际平台时,我们将见证历史:曾经被学术高墙阻隔的年轻思想,终将在开放、高效、包容的“中国方案”中照亮世界创新之路。
通讯员 梁湘茂 孙芃芃
来源:医声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