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急性肾损伤(AKI)是一项重大的全球公共卫生挑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亚临床急性肾损伤(subclinical AKI)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对于降低不良预后风险至关重要。
前言
急性肾损伤(AKI)是一项重大的全球公共卫生挑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亚临床急性肾损伤(subclinical AKI)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对于降低不良预后风险至关重要。
近期,《Kidney360》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The Utility of Urine Microscopy Score for Early Detection and Prediction of Acute Kidney Injury in At-Risk Patients”,旨在评估尿沉渣评分(UMS)作为替代性结构生物标志物,整合入急性肾损伤风险评估模型(ARA-F4 模型)中用于识别亚临床AKI及预测临床AKI发生的实用价值。该策略提供了一种可行、可推广的早期AKI识别与风险分层解决方案,有望改善患者预后。
研究背景
当前AKI诊断主要依赖血清肌酐(sCr)与尿量等功能性标志物,但其敏感性有限,通常在损伤后24–48小时才出现指标变化,难以检测早期或结构性肾损伤,且尿量精确量化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困难。基于此,亟需建立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用于诊断亚临床急性肾损伤并预测其向临床AKI的进展。
尿液沉渣分析作为肾脏病学经典诊断工具,能够通过识别肾小管上皮细胞、畸形红细胞、颗粒管型及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有效区分肾前性AKI、急性肾小管损伤(ATI)及肾小球肾炎(GN),为早期诊断与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ARA-F4模型基于临床参数、实验室指标及生物标志物(或替代指标,如UMS≥2)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中危指具有1–2项风险特征(如低血压或肾毒性药物暴露),高危则为多风险因素或肾应激证据阳性者。针对高危患者,可启动肾脏快速反应团队(NRRT)流程,包括AKI分期、实施防治措施、病因排查及出院后随访,从而改善预后。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纳入根据ARA-F4模型评估为急性肾损伤中高危风险的住院成年患者(非重症监护室患者)。患者入院时均接受尿沉渣检查:UMS≥2且无同期血肌酐升高者,被归类为亚临床急性肾损伤(AKI-1S);UMS=1 者,被归类为非急性肾损伤。研究主要结局指标包括:48 小时内临床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肾脏替代治疗(KRT)需求率及死亡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评估UMS对急性肾损伤的预测鉴别能力。
研究结果
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共使用ARA-F4模型对432例住院成人患者进行了筛查。其中103例(23.8%)被评定为中危或高危,纳入本项前瞻性研究。患者中位年龄为65岁(范围28–92岁),男性48例(46.6%)。基线血清肌酐(sCr)中位水平为0.91mg/dL(范围0.9–2.0),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中位值为82.3 mL/min/1.73m²(范围25–126mL/min/1.73m²)。入院时,39例UMS评分≥2分的患者(37.9%)被归类为亚临床急性肾损伤(AKI-1S)组,64例UMS=1分的患者(62.1%)被划分为非急性肾损伤组。在AKI-1S组中,22例评分为2分,17例为3分。基线临床特征详见表1。
表1. 入院时患者的基线特征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基于2021年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CKD-EPI)公式计算。
缩写说明:sCr,血清肌酐;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UMS,尿液显微镜评分;AKI,急性肾损伤;ADQI,急性透析质量倡议。
入院48小时后,AKI-1S组中有31例患者(89.7%)进展为临床急性肾损伤,显著高于非急性肾损伤组的7例(10.9%,p
图1:AKI-1S组与非AKI组的临床结局
条形图展示了按入院时AKI-1S状态分组的患者,在48小时内发生临床AKI、院内死亡率及需要肾脏替代治疗(KRT)的比例。临床AKI发生率和死亡率在组间均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p
入院48小时后,对临床急性肾损伤患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层如下:1A期(n=12)、1B期(n=6)、2期(n=11)和3期(n=9)。UMS评分≥2的患者发生临床AKI的风险显著高于UMS=1的患者,其比值比(OR)为37.9(95%Cl:11.3–127.2,pUMS对急性肾损伤发生的预测效能良好,受试者ROC-AUC达0.84(95% CI:0.75–0.92)(图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5% (95% CI:59.7%–86.1%)和92.9%(95% CI:82.7%–98.0%)。完整诊断性能指标见表2。
图2 尿液显微镜评分(UMS)预测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表2 ARA-F4 模型诊断性测试评估(尿液显微镜评分与急性肾损伤发展)
缩写:AKI,急性肾损伤;AUC-ROC,曲线下面积–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CI,置信区间
AKI-F4风险模型共识别出103例高危患者,其中47例(45.6%)在住院期间发生AKI。在F1危险因素中,脓毒症(89.3%)最为常见,其次为机械通气(68%)和血管升压药使用(43.7%);在F2(既往病史)因素中,主要风险包括年龄>65岁(62.1%)、高血压(43.7%)、糖尿病(35.9%)及肝或肺部疾病(32%)。
研究讨论研究结果证实,尿沉渣评分(UMS)可用于ARA-F4模型,作为早期肾小管损伤的结构性生物标志物,以识别亚临床急性肾损伤患者并预测其后续临床急性肾损伤的发生。
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以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联合检测等新型生物标志物相比,UMS的预测效能与之相当,但与这些依赖实验室的检测方法不同,UMS具备显著优势:不仅成本低廉、仅需基础设备,还可在床旁或床旁附近完成检测,有望成为未来AKI多模式诊断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Claure-Del Granado R, Torrico-Moreira D, Zhang J, et al. The Utility of Urine Microscopy Score for Early Detection and Prediction of Acute Kidney Injury in At-Risk Patients. Kidney360. 2025 Aug 13. doi: 10.34067/KID.0000000911.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仅供HCP观看。
来源:医脉通肾内频道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