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陈浩的妻子林雅是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主任医师。
从医八年,医术精湛,身体一向健康。
可就在三个月前,她开始出现莫名其妙的症状:头晕、恶心、皮疹、关节疼痛...
更让人困惑的是,跑遍了杭州各大医院,做了无数检查,所有结果都显示正常。
专家们束手无策,林雅的症状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记忆力下降、视听力减退等新症状。
就在小夫妻俩绝望之际,一个平常的周末早晨,丈夫陈浩在换饮水机水桶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异样。
那一瞬间,他脑海中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让他浑身发冷。
早晨七点半,闹钟准时响起。林雅睁开眼睛,习惯性地摸了摸身边——空的。
陈浩昨天又飞上海了,参加什么心血管介入技术研讨会。
三十二岁的林雅已经习惯了这种独自醒来的感觉。结婚五年,丈夫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数。
作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外科的骨干医生,陈浩总是有开不完的会、做不完的手术观摩、参加不完的学术交流。
“习惯就好了。”林雅对着镜子整理白大褂,嘴角挤出一个微笑。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这个头衔她用了八年时间才得到。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再到现在的主任医师,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
“林医生,今天的排班表。”护士小张把表格放在她桌上,“你今天又是满号啊。”
林雅点点头,翻开病历。她的号总是很难挂,因为她看病仔细,对病人有耐心,在医院里口碑很好。很多慢性病患者都指名要找她看。
“张大爷,血糖控制得不错,继续按时吃药。”林雅温和地对一位老患者说。
“林医生,还是你看得仔细,我儿子带我去别的医院,人家医生就看两眼,连话都不愿意多说。”这样的夸奖林雅听过无数次,每次都让她觉得自己的付出有价值。她喜欢这种被病人信任的感觉,哪怕经常要加班到很晚。
中午十二点,同事们都去吃饭了,林雅还在整理病历。
“林医生,又不吃午饭啊?”护士长李姐探头进来,“你这样下去身体会吃不消的。”
“没事,我不饿。”林雅头也不抬,“这个病例有点复杂,我想再研究研究。”
其实她是懒得一个人去食堂吃饭。一个人吃饭总显得有些孤单,不如在办公室啃个面包,再喝点水就行了。
晚上八点多,林雅才收拾东西准备下班。医院附近的雅致小区就是她的家,走路十分钟就到了。两室一厅的房子,装修简洁,陈浩说简单点好,反正他们也不常在家。
打开门,屋里静悄悄的。林雅换了家居服,走到饮水机前倒了一大杯水。她习惯每天喝很多水,觉得这样对身体好。
“咕噜咕噜”,她一口气喝了大半杯。
这个桶装水是三个月前换的牌子,陈浩在微信群里看到有人推荐,说价格比原来便宜不少,就让林雅试试。林雅对这些生活琐事不太在意,便宜就便宜吧,水还不都一样。
手机响了,是陈浩的视频通话。
“雅雅,吃饭了吗?”
“吃了,你那边怎么样?”
“挺好的,明天还有一台手术要观摩,可能要后天才能回去。”
林雅点点头,这样的对话她们已经重复了无数次。
“你注意身体,别老是加班。”
“知道了,你也是。”
通话结束,屋里又安静下来。林雅打开电视,随便调了个频道,声音开得很小,主要是为了有点动静,不让家里显得太死寂。
洗漱完毕,林雅躺在床上刷手机。陈浩发来几张会议现场的照片,都是一些医学界的知名专家在做讲座。
“很有收获,学到了不少新技术。”陈浩在微信里说。
“那就好。”林雅回复完,就把手机放在一边。
这样的生活她已经过了五年。白天忙碌的工作,晚上安静的独处,偶尔和丈夫视频聊几句,周末如果陈浩在家就一起出去走走。平淡,但也算安稳。
她从来没有想过,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就要被打破了。
02周二上午,林雅像往常一样开始查房。第一个病房里住着一位患糖尿病的老先生,病情稳定,准备过两天出院。
“老张,感觉怎么样?”林雅边问边查看病历。
“林医生,我觉得...”
话还没说完,林雅突然感到一阵眩晕,眼前发黑,身体向前倾斜。她赶紧伸手扶住床头,深呼吸了几次。
“林医生,你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老张担心地问。
“没事,可能昨晚没睡好。”林雅勉强笑笑,但心里知道这种感觉很不对劲。从医这么多年,她从来没有在工作中出现过这种情况。
护士小张也注意到了:“林医生,你要不要休息一下?我看你脸色很苍白。”
“没关系,继续查房吧。”林雅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正常一些。
接下来的几个病房,林雅都感觉有些吃力。头晕的感觉时有时无,让她不得不时常停下来缓一缓。
“林医生,你今天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护士长李姐走过来关切地问,“要不你回办公室休息一下?”
“我没事,就是有点累。”林雅摆摆手,但她知道自己今天的状态确实不好。
回到办公室,林雅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想让头晕的感觉消失。同科室的王医生端着茶杯走过来。
“小林,我看你今天脸色不太好,要不去做个检查?”
“王主任,我就是工作累了,休息两天就好了。”
“你们年轻人啊,总觉得自己身体好,什么都不在意。”王医生摇摇头,“我们做医生的,更应该关注自己的健康。”
林雅点点头,嘴上答应着,心里却不以为然。她才三十二岁,平时身体一直很好,偶尔头晕一次能有什么大不了的?
下午的门诊,林雅坚持看完了所有的病人。只是到了后面几个,她明显感觉体力不支,说话的声音都小了不少。
“医生,你今天看起来很疲惫啊。”一位中年女患者关心地说。
“谢谢关心,我没事的。”林雅挤出笑容。
晚上回到家,林雅感觉比平时累了很多。她倒了一大杯水,一口气喝完,希望能缓解一下疲劳感。
陈浩的视频电话准时到来。
“雅雅,你今天看起来没精神,怎么了?”
“工作有点累,没什么大不了的。”
“要不你明天请个假休息一下?”
“不用,我又不是病人。”林雅不想让丈夫担心。
“那你早点休息,别熬夜了。”挂断电话后,林雅觉得更加疲倦了。她早早洗漱上床,希望睡一觉能恢复精神。
深夜,林雅被一阵恶心感惊醒。她捂着嘴跑到卫生间,趴在马桶边干呕了好一会儿,但什么也没吐出来。
“怎么回事?”她看着镜子里苍白的自己,心里开始有些担心。
接下来的几天,情况并没有好转。头晕、恶心、乏力的症状反反复复出现,有时候轻一些,有时候重一些,但从来没有完全消失过。
“林医生,你最近是不是瘦了?”护士小张担心地问。
林雅低头看看自己,确实感觉衣服松了一些。她本来就不胖,这一瘦就显得更加单薄了。
“可能是工作压力大,胃口不太好。”她这样解释,但心里开始怀疑是不是真的有什么问题。
周五晚上,陈浩终于结束了为期一周的出差回到家。一进门就看到妻子坐在沙发上,脸色苍白,整个人显得很没精神。
“雅雅,你怎么瘦了这么多?”陈浩放下行李,走到妻子身边,“这才一个星期没见,你的脸色怎么这么难看?”
“最近工作比较忙,可能没休息好。”林雅勉强笑笑,但连笑容都显得很勉强。
陈浩作为医生,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仔细观察妻子的面色,发现不仅仅是疲劳这么简单。
“雅雅,你老实告诉我,最近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林雅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实话:“这一周总是头晕,有时候还恶心,吃不下东西。”
“什么时候开始的?”
“就是你走后的第二天吧,开始还以为是工作累了,可是这几天越来越严重。”
陈浩的表情严肃起来:“明天我们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
“不用这么紧张吧,可能就是...”
“听话,检查一下放心。”陈浩的语气不容置疑。
第二天一早,陈浩就陪着林雅来到医院。他联系了几个科室的同事,安排了全面的体检项目。
血常规、生化全项、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一项项检查做下来,两人都有些紧张。
“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吧?”林雅坐在等候区,握着陈浩的手。
“不会有事的,可能就是太累了。”陈浩安慰着,但心里也很担心。
两个小时后,所有检查结果都出来了。陈浩仔细查看每一项指标,眉头越皱越深。
“怎么样?”林雅紧张地问。
“从检查结果看...都在正常范围内。”陈浩的话里带着困惑。
“那就没事了吧?”
“可是你的症状...”陈浩看着检查报告,作为医生的直觉告诉他,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正常的检查结果配上明显的临床症状,这种情况往往更加复杂。
内科的老主任看了检查结果后说:“从化验单看确实没什么问题,可能是工作压力太大,注意休息,再观察一段时间。”
走出医院,林雅松了一口气,但陈浩的心里却更加沉重了。
03检查结果正常的消息让林雅暂时安心了一些,她以为过几天症状就会自然消失。医生说了,可能就是工作太累,休息几天就好。
可是事情并没有像她想象的那样发展。
周一上班,林雅发现自己的手臂上出现了几个红色的小疹子。起初她以为是过敏,没太在意,可是到了中午,疹子明显增多了。
“林医生,你手上怎么起疹子了?”护士小张关切地问。
林雅看看自己的手臂,红疹已经蔓延到了手腕附近:“可能是接触了什么过敏源吧。”
“要不要去皮肤科看看?”
“再观察一下,应该过两天就好了。”
可是到了晚上,红疹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扩散到了脖子上。林雅对着镜子看着自己,心里开始不安起来。
第二天,新的症状又出现了。她发现自己的手指关节开始疼痛,特别是早上起床的时候,手指僵硬得连拳头都握不紧。
“这是怎么回事?”林雅试着活动手指,关节发出轻微的响声。
工作中,她发现写字变得困难了。握笔的时候手指疼痛,字迹也变得歪歪扭扭。
“林医生,你的字怎么了?”一位患者看着病历上潦草的字迹问道。
林雅尴尬地笑笑:“最近手有点不舒服。”
更让她担心的是,记忆力也开始出现问题。有时候刚说过的话转身就忘了,查看病历的时候经常需要反复确认,生怕出错。
“林医生,你刚才说什么来着?”一位老患者困惑地问。
林雅愣了一下,她刚才确实说了什么,但现在完全想不起来了:“对不起,我重新说一遍。”
这种情况让她非常恐慌。作为一名医生,记忆力下降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万一因为记错了什么而延误病人的治疗怎么办?
陈浩注意到了妻子的变化。
“雅雅,你最近是不是记性不太好?昨天我跟你说的事,今天你完全没印象。”
“可能是太累了吧。”林雅不敢承认自己的担心。
“还有,你的皮疹越来越严重了,手指也肿了。”陈浩观察得很仔细,“我觉得我们应该再去医院看看。”
这一次,他们去了省人民医院的皮肤科。
“这种皮疹很像是过敏反应,你最近有没有接触什么新的东西?”皮肤科医生仔细检查着林雅手臂上的红疹。
“没有什么特别的,工作和生活都和以前一样。”
“那可能是食物过敏,或者是环境因素。我开点药膏,你先用着看看。”
药膏用了一周,皮疹不仅没有消退,反而更加严重了。红疹从手臂扩散到了背部,有些地方还开始脱皮。
“这不对啊。”陈浩看着妻子身上密密麻麻的红疹,“一般的过敏不会这样。”
他们又去了浙医一院的风湿免疫科。
“从症状看,很像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免疫科的专家看了林雅的情况后说,“关节疼痛、皮疹、记忆力下降,这些都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典型症状。”
听到“红斑狼疮”四个字,林雅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作为医生,她知道这种病的严重性。
“我们做一些相关的检查吧。”专家安排了一系列自身免疫相关的化验。
一周后,检查结果出来了:抗核抗体阴性,抗双链DNA抗体阴性,补体正常...所有指标都显示正常。
“从检查结果看,不是红斑狼疮。”专家有些困惑,“但是你的症状确实很像...”
又是正常的检查结果。林雅和陈浩面面相觑,不知道该高兴还是担心。
接下来的一个月,他们跑遍了杭州的各大医院。
浙医二院的神经内科:“会不会是神经系统的问题?做个脑部MRI看看。”
结果:正常。
市一医院的血液科:“从症状看像是血液病,做个骨髓穿刺吧。”
结果:正常。
省中医院的中医内科:“可能是体内湿热,调理一下试试。”
中药喝了半个月,症状没有任何改善。
每一次检查都让他们燃起希望,每一次正常的结果都让他们更加绝望。
“为什么所有检查都正常,可是我的症状越来越严重?”林雅坐在医院的长椅上,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这时,她又出现了新的症状:视力开始模糊,看东西时需要眯着眼睛;听力也有所下降,有时候别人说话需要重复好几遍才能听清。
“林医生,你最近看起来很憔悴啊。”同事们都开始担心她的状态。
“要不你请个假,好好休息一下?”护士长李姐建议道。
林雅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请了病假。这对一直以工作为重的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我一个医生,连自己的病都搞不清楚,还怎么给别人看病?”她对陈浩说,声音里充满了挫败感。
“雅雅,不要这样想。”陈浩紧紧抱住妻子,“我们一定会找到原因的。”
可是,连他自己都开始怀疑了。这么多医院,这么多专家,都查不出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
夫妻两人的关系也开始变得紧张。林雅因为身体不适而变得焦躁易怒,陈浩因为工作和照顾妻子而疲惫不堪。
“你能不能不要总是问我怎么样?我要是知道怎么样,还用得着这样受罪吗?”林雅对陈浩发脾气。
“我只是关心你...”
“关心有用吗?有本事你把我的病治好啊!”话说完,林雅就后悔了,但话已经说出口,收不回来了。
陈浩默默地走出房间,留下林雅一个人在床上哭泣。
医疗费用也成了一个负担。虽然有医保,但各种检查的自费部分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最重要的是,钱花了,病却一点没好,这让他们感到更加绝望。
就在林雅症状出现的第三个月,她又发现了新的问题:肠胃开始不适,经常拉肚子,吃什么都感觉恶心。
“会不会是慢性中毒?”这个念头突然在她脑海中闪过。
作为医生,她知道慢性中毒的症状:头晕、恶心、皮疹、关节疼痛、记忆力下降、视听力减退、肠胃不适...这些症状和她现在的情况几乎完全吻合。
可是,中毒源是什么呢?家里的环境、吃的食物、用的日用品,都和以前一样,没有什么改变。
“陈浩,我怀疑自己是中毒了。”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丈夫。
“中毒?”陈浩也是一惊,“可是什么东西能让你中毒呢?我们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啊。”
“我也想不出来,但是这些症状太像中毒了。”
两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可能的中毒源。家里没有装修,没有买新家具,没有养宠物,没有接触化学制品...
“要不我们换个环境试试?”陈浩提议,“去我妈那住几天看看。”
在婆婆家住了一周,林雅的症状似乎有了一点点好转,但不明显。
“可能是心理作用吧。”她这样想着,又回到了自己家。
可是刚回家第二天,症状又加重了。这个现象让陈浩开始怀疑,是不是真的和家里的环境有关系?
但是,到底是什么呢?
04这是一个难得的周末,陈浩总算没有出差安排,可以在家陪陪林雅。最近妻子的状态越来越差,新增的肠胃不适和听力下降让他非常担心。
“老公,我想喝点水。”林雅有气无力地躺在沙发上,脸色苍白得像纸一样。这几天她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了,大部分时间都在床上或沙发上休息。
“好,我去给你倒。”陈浩放下手中的医学杂志,起身走向厨房。
刚走到饮水机前,机器就发出了“咕噜咕噜”的声音——水快没了。
陈浩皱了皱眉头。平时这些家务活都是林雅在管,他对换水的流程不太熟悉。看着饮水机上空空的水桶,他只好硬着头皮去储藏室搬新的水桶。
水桶不轻,陈浩费了些力气才把它搬到饮水机旁边。他按照记忆中的步骤,先把旧桶取下来,然后准备安装新桶。
在撕掉新水桶封条的时候,他习惯性地闻了一下——有一股淡淡的异味。
“奇怪,水怎么好像有味道?”他心里嘀咕着,但也没太在意。也许是塑料桶的味道。
陈浩的心里开始有些不安,但他还是把新水桶安装上了。
走向客厅准备给林雅倒水,刚按下出水按钮,一股更浓的异味扑面而来。
他立刻停下动作,仔细闻了闻——不太对劲。
“雅雅,你先别喝,我觉得这个有点不对劲。”陈浩拿着水杯,但没有递给妻子。
“怎么了?”林雅疑惑地看着丈夫,“你的脸色怎么这么难看?”
陈浩没有回答,他的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一个让他浑身发冷的念头。
他想起了妻子症状出现的时间——大概三个月前。
他又想起了换水公司的时间——也是三个月前。
时间上的巧合让他心跳加速,一个可怕的想法在他心中慢慢成形。如果...如果真的是他想的那样...
“不,不可能的,怎么会这样...”他喃喃自语,声音颤抖。
“老公,你怎么了?你在说什么?”林雅挣扎着想要坐起来。
陈浩的手开始颤抖,水杯差点掉在地上。他看着手中的水杯,如果真的是他想的那样,那么这三个月来,林雅每天都在...
“不,这不可能...”他摇摇头,试图甩掉这个可怕的念头。
可是作为医生的直觉告诉他,这个可能性太真实了。妻子的所有症状:头晕、恶心、皮疹、关节疼痛、记忆力下降、视听力减退、肠胃不适...这些不正是慢性中毒的典型表现吗?
而且,为什么只有林雅有症状,而他没事?因为他经常出差,在家的时间很少,喝的水也相对较少。而林雅每天都在家,水的摄入量很大...
陈浩站在那里愣了好几分钟,大脑一片空白。、这种可能性让他既震惊又愤怒,更多的是恐惧。
如果他的猜测是对的,那么这三个月来妻子承受的所有痛苦,所有的检查,所有的绝望,都是因为...
作为医生,他见过各种各样的病例,但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这种事会发生在自己家里。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这件事远比他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老公,你到底怎么了?”林雅的声音带着担心。
陈浩回过神来,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不能让林雅知道自己的怀疑,至少在确认之前不能。万一自己猜错了,那就是给妻子虚假的希望;万一猜对了...
他不敢继续想下去。
“没事,我只是觉得这水味道不太对,小心点总是好的。”陈浩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一些,“这几天我们先不喝这个水了,我去买点其他的。”
“真的没事吗?你看起来很不对劲。”
“真的没事,就是觉得水的味道有点怪。”陈浩把水杯放在茶几上,“你先休息,我出去买点水回来。”走出家门,陈浩的腿都在发软。如果他的猜测是真的,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将决定这个家庭的命运。
他必须证实自己的怀疑,但同时又害怕这个怀疑成为现实。
05陈浩没有去超市买水,而是直接开车去了市质量监督检验所。作为医生,他知道这里可以做水质检测。
“我想检测一下这个水样。”陈浩把从家里偷偷带出来的水递给工作人员。
“检测什么项目?”
“全套,重金属、细菌、化学污染物...能检测的都检测。”
“全套检测需要三天时间,费用是...”
“钱不是问题,能不能加急?”陈浩的声音有些急切,“这很重要。”
工作人员看了看他的医生证件:“医院的?那我们尽量加快,明天下午应该能出结果。”
等待的这一天一夜,陈浩几乎没有睡觉。他坐在林雅床边,看着妻子痛苦的样子,心如刀割。
“老公,我现在连水都不敢喝了。”林雅虚弱地说,“你说我这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会好的,一定会好的。”陈浩握着妻子的手,但心里却忐忑不安。
第二天下午,检测结果出来了。陈浩拿到报告的那一刻,手都在发抖。
铅含量:超标3.2倍。 汞含量:超标2.8倍。 砷含量:超标1.9倍。 还检测出了工业染料、防腐剂等多种有害物质。
看到这个结果,陈浩差点晕倒。他最担心的事情成了现实——妻子真的是慢性重金属中毒。
“这些混蛋!”陈浩拳头紧握,青筋暴起。如此严重的污染水竟然被当作饮用水销售,这简直是在谋财害命!
他立刻开车回家,冲进门就大声喊:“雅雅,我找到原因了!”
林雅正躺在床上输液——这是陈浩找同事开的营养液,希望能缓解她的症状。听到丈夫的话,她顿时坐了起来,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真的吗?是什么原因?”
陈浩拿出检测报告,声音颤抖:“是水,我们喝的水有毒!”
“什么?水有毒?”林雅不敢置信,“怎么可能?”
“你看这个检测报告。”陈浩把报告递给妻子,“重金属严重超标,还有各种工业污染物。你这三个月的症状,都是慢性重金属中毒造成的!”
林雅看着报告上触目惊心的数字,先是震惊,然后是愤怒,最后是痛哭。
“你是说,我这三个月的痛苦,跑了这么多医院,花了这么多钱,都是因为水?”她声音颤抖,“那些无良商家,他们怎么敢这样做?”
“对不起,都是我的错。”陈浩紧紧抱住妻子,“如果我早点发现,如果我平时多关心家里的事情...”
“不是你的错,是那些害人的商家!”林雅在丈夫怀里哭得撕心裂肺,“三个月啊,整整三个月,我以为自己得了绝症,我以为再也治不好了...”
两人相拥而泣,既有找到病因的庆幸,也有对无良商家的愤怒,更有对这三个月痛苦经历的心疼。
“现在我们知道原因了,就能治好。”陈浩擦干妻子的眼泪,“重金属中毒是可以治疗的,只要排毒及时,不会留下后遗症。”
“那个送水公司呢?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林雅虽然虚弱,但眼中充满了愤怒。
“当然不能算了,我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陈浩立即开始调查这家送水公司。通过网络搜索,他发现这是一家注册时间不到半年的小公司,注册地址是一个偏远的工业区。
更让他愤怒的是,这家公司在网上有很多负面评价,不少客户反映水质有问题,但都被公司以“保存不当”为理由推脱了。
“这些人就是在拿人命开玩笑!”陈浩越查越愤怒。
他开始联系其他受害客户。通过送水公司的客户名单,他找到了同小区的几户人家。
“张姐,你们家最近有没有人身体不舒服?”他敲开了楼上张姐的门。
“别提了,我老公这两个月总是头晕,去医院查了好几次都没查出问题。”张姐一脸愁容,“还有我,皮肤上起了好多疹子,痒得不行。”
“是不是从换了那个便宜的桶装水开始的?”
张姐想了想:“好像是的,时间差不多对得上。怎么了?”
当陈浩说出水质有毒的事实时,张姐整个人都傻了。
“我的天哪,这还了得?我们全家都在喝这个水!”
类似的情况在小区里还有好几户。60多岁的李大爷最近总是肠胃不适,48岁的王姐出现了关节疼痛,35岁的小刘记忆力明显下降...
“这些症状都和重金属中毒符合。”陈浩对大家说,“我们都是受害者,必须团结起来维权!”
06知道了真正的病因,林雅的治疗终于有了方向。陈浩联系了医院的中毒科专家,为妻子制定了详细的排毒治疗方案。
“重金属中毒的治疗关键是排毒,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中毒科的张主任看了检测报告后说,“从检测结果看,中毒程度属于中等,及时治疗应该不会有后遗症。”
林雅开始接受正规的排毒治疗:静脉注射螯合剂,口服排毒药物,配合大量饮水和营养支持,停止饮用问题水源后,第一周林雅的症状就有了明显好转。
“老公,我今天头没那么晕了!”林雅惊喜地发现,困扰她三个月的头晕症状明显减轻了。
“真的吗?太好了!”陈浩激动得眼泪都要出来了。
第二周,皮疹开始消退,关节疼痛也减轻了许多。
第三周,林雅的记忆力开始恢复,视力和听力也有所改善。
“我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林雅对着镜子看着自己渐渐红润的脸色,“这三个月就像做了一场噩梦。”看到妻子一天天好起来,陈浩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同时,他也开始着手准备维权的事情。
“我们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权。”陈浩对其他受害者说,“不能让这些无良商家继续害人。”
他们开始收集证据:医疗记录、检测报告、购水凭证、通话记录...所有能证明受害事实的材料都要保留好。
陈浩还联系了专业的维权律师。
“从你们提供的证据看,这是一起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律师看了材料后说,“造成人身伤害的,可以要求经济赔偿和精神损失费。”
可是维权的过程并不顺利。当他们找到送水公司时,对方的态度极其恶劣。
“你们有什么证据证明是我们的水有问题?”公司负责人一个光头中年男子趾高气扬地说,“水质出问题可能是你们保存不当造成的。”
“这是专业机构的检测报告。”陈浩拍出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谁知道你这水样是从哪里来的?”光头男子不屑地说,“说不定是你们自己添加了什么东西,然后来敲诈我们。”
“你血口喷人!”陈浩气得站了起来。
“我告诉你们,没有确凿的证据,别想从我这里拿走一分钱。你们要是敢到处乱说,我就告你们诽谤!”
面对如此无耻的态度,受害者们都很愤怒,但一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我们去找媒体曝光。”林雅建议道。虽然身体还很虚弱,但她的斗志已经恢复了。
陈浩联系了当地的电视台和报社,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来维护权益。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电视台的记者很感兴趣,“我们来做个专题报道。”
记者来到他们家进行了详细采访。林雅作为医生,从专业角度详细解释了重金属中毒的危害和症状,陈浩则讲述了发现问题的经过。
“作为医生,我们对疾病很敏感,可是连我们都被这种劣质水害得这么惨,普通老百姓怎么办?”林雅对着镜头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事件,提醒大家注意饮水安全,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严厉打击这种违法行为。”
报道播出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观众打电话到电视台,反映自己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也开始关注这个事件。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安局等部门联合组成了调查组。
“经过调查,该送水公司确实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调查组的结果让人震惊,“该公司使用未经处理的地下水,甚至掺杂工业废水,严重违反了食品安全法。”
原来,这家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在郊区找了一个废弃的工厂,用简陋的设备灌装未经处理的地下水。而那口地下水井附近就有化工厂排放的污水,水质早就被严重污染了。
“这些人简直丧心病狂!”得知真相后,陈浩愤怒到极点。
在媒体关注和相关部门的介入下,送水公司很快被查处。公司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涉案的几个工人也被依法处理。
受害者们得到了相应的经济赔偿和精神损失费,虽然钱不多,但这个结果让大家感到了正义的力量。
“虽然赔偿不能完全弥补我们的损失,但至少这些害人的家伙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张姐说。
“最重要的是,以后不会再有人被他们害了。”林雅说,“这才是我们维权的真正意义。”
07经过两个月的系统治疗,林雅的身体完全恢复了健康。各项检查指标都恢复正常,那些困扰了她三个月的症状完全消失了。
“恭喜你,林医生,你的身体已经完全恢复了。”中毒科的张主任看着最新的化验报告说,“重金属已经基本排出体外,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
“太好了!”林雅激动得想要跳起来,“我终于可以重新上班了!”
重新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林雅心情无比激动。三个月的病假让她更加珍惜工作的机会,也让她对生病的痛苦有了更深的体会。
“林医生,你回来了!”同事们都很高兴,“你气色比以前还好呢!”
“是啊,经历了这次磨难,我觉得自己重新获得了生命。”林雅笑着说。
“听说你的病是因为水质问题?”护士长李姐关心地问,“真的太可怕了,我们平时都没想过水还会有这种问题。”
“是的,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包括饮水安全。”林雅说,“有时候我们最信任的东西,可能就是最危险的。”
重新面对病人,林雅有了不同的感受。以前她只是从医学角度去理解疾病,现在她更能体会病人的痛苦和恐惧。
“医生,我这病会不会很严重?”一位中年患者担心地问。
“不会的,这个很容易治疗。”林雅温和地说,“我理解你的担心,生病确实让人害怕,但是相信医生,配合治疗,很快就会好的。”她的话更有说服力了,因为她自己就是从绝望中走出来的。
“林医生,你说话特别让人安心。”病人说,“感觉你特别理解我们的心情。”
林雅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病例报告,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上,题目是《一例饮用水污染导致的慢性重金属中毒》。这个病例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很多医院都把它作为典型案例来学习。
“林医生的这个案例很有价值。”医院的院长说,“它提醒我们,在诊断疑难疾病时,不能只关注常见病因,还要考虑环境因素。”
陈浩也因为这次经历改变了很多。他意识到家庭比工作更重要,主动减少了不必要的出差。
“以后我要多陪陪你。”陈浩对妻子说,“这次如果不是我碰巧在家换水,后果不堪设想。”
“这也算因祸得福吧。”林雅笑着说,“让我们更加珍惜彼此。”
夫妻俩开始更多地沟通,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以前因为忙碌而疏忽的感情,现在变得更加深厚了。
“我们以前总是各忙各的,很少坐下来好好聊天。”陈浩说,“现在我觉得,再忙也要留时间给家庭。”
他们也开始更加注重生活质量。选择食品时更加谨慎,定期体检成了必做的事情,也更关注环境健康。
“经历了这次危机,我明白健康真的是最宝贵的财富。”林雅常常这样说,“没有健康,什么都没有意义。”
她开始在医院里做健康讲座,经常提到自己的经历。
“大家不要觉得这种事离我们很远。”她对听众说,“我是医生,我丈夫也是医生,我们对健康这么敏感,都差点被害了。普通人更要提高警惕。”
很多听众被她的故事深深触动。
“林医生,你的经历救了我们全家。”一位听众激动地说,“我们家用的也是便宜的桶装水,回去马上换!”
陈浩也在心外科的学术会议上分享了这个案例,从另一个角度提醒同行们关注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我们在诊断疑难杂症时,往往关注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因素,但很容易忽视环境因素。”他在会议上说,“我妻子的case提醒我们,环境污染导致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常见,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最让他们欣慰的是,通过他们的努力,这个事件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市政府专门出台了《饮用水安全管理条例》,加强对桶装水行业的监管。
“虽然我们经历了痛苦,但如果能够帮助更多的人避免同样的遭遇,这种痛苦就有价值了。”林雅说。
一年后的一个周末,夫妻俩手牵手走在西湖边的小径上。夕阳西下,湖面泛起层层涟漪,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如果没有那次换水,我们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林雅望着远山,若有所思。
“或许你还在承受痛苦,或许我们永远找不到真正的病因。”陈浩紧握妻子的手,“说不定我们的婚姻都会因此出现问题。”
“所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林雅感慨地说,“一个小小的发现,就改变了我们整个家庭的命运。”
“是啊,如果我还像以前那样不关心家务,如果那天我没有在家,如果我换水时不够仔细...”陈浩想到这些可能性,就心有余悸。
“不要说如果了。”林雅靠在丈夫肩膀上,“重要的是我们都好好的,而且比以前更加相爱了。”
“有时候,危机也是转机。”陈浩抱紧妻子,“经历了风雨,才更加珍惜晴天。”
夕阳把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经历了生死考验,他们更加明白,最平凡的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最简单的关爱就是最深的情意。
“我们以后要好好生活。”林雅说。
“好好生活,好好爱彼此。”陈浩回答,远处传来西湖游船的汽笛声,生活在这一刻显得如此美好而珍贵。
来源: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