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10分钟!记者实地探访金川区义务教育学校15分钟课间改革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2 12:15 2

摘要: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怀进鹏透露已有 20 多个省市推行课间 15 分钟制度,甘肃省教育厅也在春季开学前明确,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并鼓励探索课间 15 分钟制度。

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怀进鹏透露已有 20 多个省市推行课间 15 分钟制度,甘肃省教育厅也在春季开学前明确,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并鼓励探索课间 15 分钟制度。

据记者了解,金川区在春季学期伊始,全区 19 所学校便全面推行了课间 15 分钟制度。那么,全面推行课间 15 分钟后,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学校又采取了哪些举措来落实这一制度?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展开了深入调查。

缩短早读与大课间活动时间

保障课间15分钟的执行

(金昌市第九小学课间活动)

金昌市第九小学校长王志广在谈及学校落实情况时介绍道:“为了确保课间 15 分钟得以落实,我校在时间安排上做了精细调整。将上午晨检时间从原本的 20 分钟缩短至 10 分钟,同时对下午大课间活动时间进行缩减,合理优化课后服务时间。通过这些调整,成功为学生争取到了宝贵的课间 15 分钟。”

记者深入走访调查发现,金川区多所学校在落实课间 15 分钟制度时,做法与第九小学有相似之处。大多数学校选择缩短早读与下午大课间活动时间,以此来保障课间 15 分钟的执行。更重要的是,这种调整方式并未对整体课程时间造成任何挤占。

金昌市第七中学政教处主任刘涛告诉记者:“就我校而言,此次调整将下午原本 40 分钟的大课间时间缩短为 30 分钟。经过这样的调整后,我们学生每天总的课外活动时间依旧能达到 140 分钟,既满足了课间时长的增加需求,又确保了整体教学活动不受影响,做到了教学与学生活动的平衡兼顾。”

开设投壶、茶艺、八段锦等项目

拓展学生活动空间

(金昌市实验小学课间 学生玩袋鼠跳项目)

走进各校园内,记者注意到,在操场及教学楼下的学生活动区域,学校绘制了学生喜爱的平面体育图,依据学生兴趣与年龄段特点,将操场划分为多个专属游戏区域。

低年龄段学生有色彩斑斓的跳绳、踢毽子专区,并且还结合课本及生活知识,创新设置“二十四节气”、”“声母-韵母跳一跳”、“红绿灯过马路”等益智类游戏,高年龄段学生则可在球类运动区尽情挥洒汗水。金昌市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兴奋地说:“现在课间太好玩啦,能玩骑小马、翻花绳、投壶、跳方格好多游戏,开心极了!”

同时,学校开设了体育扩展选修课程,从传统的田径、篮球,到新兴的飞盘、轮滑,丰富的课程选择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浓厚兴趣。“我们学校的社团活动现在有四十多种,这学期我们还新开设了茶艺、烹饪的社团,我十分感兴趣,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还真正让我学到了东西。”金昌市第三中学七年级潘有鑫说道。

(金昌市第三中学课间 学生玩踢毽子)

此外,部分学校着眼于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计划在后操场扩展游戏场地,开展各类体育素质拓展活动,包括体操训练、身体协调性锻炼以及拉伸运动等。金昌市第九小学校长欣慰地表示:“孩子们对这些拓展活动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

金川区第三中学在规划学生游戏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计划引入八段锦练习。八段锦作为传统养生功法,动作舒展优美,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传承文化。学校还计划选聘老师作为宣传大使,通过老师的宣传与参与,带动更多同学参与到课间活动中,也能更好的保证学生的安全。“我们所有的活动设置,都是既能让孩子们达到身体能出汗的效果,又能保证孩子们的安全。”金昌市第三中学老师杨栋越向记者介绍道。

探索AI智慧教育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金昌市第一小学课间 学生玩跳皮筋 )

在教育管理理念上,金川区多所学校积极创新。如金川区第一小学秉持启明教育理念,秉承“轻负担、高质量、有特色”的办学思路,并将这一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中,“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成为每一名一小教师的不懈追求,同时也将体育作为开启学生全面发展的钥匙,积极探索体育教育模式。

学校计划在操场设置 AI 体育角,据金昌市第一小学老师郭爱介绍,AI体育角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确认学生身份信息后,学生们在任意测试点位举手即可触发,各运动项目随心切换,包括跳绳八人同测、立定跳远、体感纵跳、蹲跳大师等,游戏积分实时显示,显示积分排名,激发运动激情,让孩子们在游戏化的同时爱上运动。此外,学校还将建设笼式排球场,这种创新型排球场地设计,能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排球运动中,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金昌市实验小学同样在智慧教育领域积极探索,计划引入一系列 AI 辅助工具。如智能手环检测运动负荷、走廊AI语音提示、运动数据云端同步家长端等,实验小学校长李克霞告诉记者:“这样一来能够让孩子们真正在大数据面前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也可以彻底解决我们孩子多、场地不足的问题。”

小改变 大成长

学生家长拍手称赞

采访中,学生们对课间15分钟争先恐后的表达着自己的想法。

“我最喜欢打羽毛球了,现在可以和我的朋友们打一场酣畅淋漓的羽毛球赛。”

“我们有了更多的休息时间,学习压力也减轻了不少。”

“以前 10 分钟课间根本玩不尽兴,现在能和小伙伴们尽情跳绳、比赛,还能尝试新的游戏,上课都更有精神了。”

……

家长们也对这一举措表示认可,一位家长称:“孩子回家后明显更开朗、活泼,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希望学校能继续保持,不断丰富课间活动。”

目前,金川区各学校积极投身于课间十五分钟游戏场地与形式的探索之中。记者就实施效果采访了金川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军政。张军政表示,这一政策有力地巩固了 “双减” 工作成果,全方位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不少学校反馈,课堂上学生走神现象显著减少,回答问题更为积极,学生们脸上的笑容增多了,整体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洋溢着蓬勃朝气,展现出更加阳光向上的状态 。

编后语

当"小眼镜""小胖墩"成为时代病标签,金川区的校园却用各类新的游戏形式和课间奔跑的脚步声,给出了最鲜活的配方与解药。当国家“体重管理年”遇上教育部的“阳光出汗论”,这十五分钟课间成为刺破应试铁幕的第一道光。

十五分钟能改变什么?足够让多巴胺完成一次神经突触的舞蹈,让压抑的青春期找到宣泄的出口。这不是简单的课间延长,而是将教育现场还原为生命成长的完整场域——当孩子们在立体运动空间里腾跃时,被激活的不仅是肌肉纤维,更是被标准化考试压抑的个性棱角。

但真正的考验刚刚开始:当体育课不再为文化课"献血",当课间不再是可压缩的教学边角料,我们是否准备好真正把童年还给孩子?教育部部长期待的"心里有阳光",或许就藏在下一个课间奔跑的身影里——毕竟,能自由呼吸的教育,才能培育出挺拔的生命。

来源:金川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