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阿拉斯加大秀,背后藏了“三把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8 19:31 1

摘要: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敦志刚受邀做客新浪新闻 《热搜时代》栏目,与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文晶 从战略试探、外交礼仪、领导人风格、地缘博弈等多维度解析美俄、美欧乌会谈背后的权力逻辑与深层意图。现将对话主要内容发布如下: (全文约550

编者按: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敦志刚受邀做客新浪新闻 《热搜时代》栏目,与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文晶 从战略试探、外交礼仪、领导人风格、地缘博弈等多维度解析美俄、美欧乌会谈背后的权力逻辑与深层意图。现将对话主要内容发布如下: (全文约5500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2025年8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阿拉斯加举行自2019年以来的首次面对面会晤;三天后,特朗普在白宫会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及欧洲多国领导人。这两场会谈被视为俄乌冲突三年来最具战略意义的元首级对话,虽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但其背后的外交细节引发了全球关注:

泽连斯基为何妥协穿西装?特朗普晾着一屋子的欧洲领导人中途离场与普京通话40分钟?普京如何用一句话俘获特朗普?红毯窄一分,车门开一道,在大国强权面前,外交礼仪全然沦落为废纸一张?

热搜时代: 泽连斯基2025年2月与8月两次见特朗普,着装从军绿色战术服(带三叉 戟标志)换成不合身西装,态度从强硬变谦卑,如何看待这一细节和态度差异?

文晶 :从战略层面看,当前乌克兰在俄乌冲突中处于被动状态,这和2025年2月时的弱势状态有本质区别;从战术层面,之前乌克兰作为主权国家和俄罗斯有领土纠纷,还能“硬气”要求美国主持公道,但上次碰壁后,这次着装调整是向美国释放友好信号——放低姿态,希望通过会面争取美国支持,为之后可能与普京的会面攒主动权。

敦志刚 :衣服确实能“说话”,这次泽连斯基相当于换了张“名片”。2月那次穿战术服,是想凸显“前线总指挥”身份,强调“我们在对抗”,但特朗普团队觉得不尊重总统,场面尴尬;这次换的西装是乌克兰设计师专门设计的,后背还保留了原来的图案,有“和平”的小寓意——现在还没到和平状态,只是战事到和平的“中间转折点”,所以西装不合身、开合小,不是完全的正式款。这标志着他的身份从“强调硬气的总统”变成了“需要美欧帮衬的求助者”。

另外,欧洲多国领导人和北约秘书长来参会,是怕特朗普压乌克兰割地求和,想给泽连斯基“壮胆”。现在美国对乌支援从拜登时期的“给”变成了特朗普时期的“卖”,乌克兰国库扛不住,只能低头示好,争取“打折”或让欧洲掏钱。说到底,姿态低是没办法,只能在“虎狼堆里找活路”。

热搜时代: 特朗普在美乌欧多边会谈中途,中断讨论去给普京打40分钟电话,留欧洲领导人在屋里等,这个行为怎么看?

文晶 :从照片和现场情况看,特朗普的姿态摆得很高,但欧洲各国 都是主权国家,本该是平等关系,这本身就很反常。更关键的是,这种多边外交场合,中途离开去跟“相关方(俄罗斯,还是乌克兰的对手)”通40分钟电话,完全不符合外交礼仪——就像三个人聊天,中途有人出去40分钟不打招呼,还聊跟另外两人相关的事,很不尊重人,也会影响后续讨论的判断,特别不合时宜。而且电话内容肯定关乎乌克兰利益,却把乌克兰、欧洲这些直接相关方排除在外,很不合适。

敦志刚 :这就是特朗普的“权力秀”,核心是告诉所有人“谁说了算”。满屋子欧洲大佬在,他偏要跟普京打电话。欧洲人又气又急,因为俄乌冲突烧钱、出难民、有安全风险,最受影响的是欧洲,结果美俄私下商量框架,把他们排除在外。特朗普和普京聊的,很可能是“地盘怎么分”“怎么给乌克兰安全保障”,乌克兰的国土命运,等于在自己“大哥”和“敌人”的电话里被“定价”了,把国际政治的现实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热搜时代:美乌欧会谈有什么成果?特朗普想促成的美俄乌三方会谈能成吗?

敦志刚 :这次会谈成果很“水”,口号响但关键问题都绕着走。喊得最响的两个“成果”,一是“安全保障”,二是“促成乌俄元首见面”,但都是空头支票。“安全保障”是特朗普让欧洲“操办”,美国只负责协调,“打仗”“割地”这些核心问题没人敢碰。

至于乌俄元首见面,双方诉求根本对冲:俄罗斯要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州是俄领土、乌克兰永久中立、不准北约进乌;泽连斯基底线是“恢复1991年苏联解体时的边界(包括克里米亚)”“用欧美冻结的俄3000亿资产赔偿乌克兰”,两边都不让步,停火谈不拢。欧洲想赶紧停火,怕俄罗斯多占地;特朗普却主张“边打边谈”,说以前都这么干,“打着打着就谈拢了”,所以三方会谈能不能成,现在看还悬。

热搜时代: 欧洲是俄乌冲突的直接利益方(能源、经济、安全都受影响),怎么从“直接利益者”变成被排除在外?

文晶 :欧洲是把乌克兰利益当“自己利益”维护的,因为地缘上离乌克兰近,能源上德国、法国都要从俄进口天然气,冲突对欧洲能源、经济影响直接;但美国地缘上远,受影响小。现在欧洲被踢下谈判桌,核心是欧洲自己“不硬气”:防务、外交、政治上都在走下坡路,没多少“王牌”,很多方面要靠美国支持。

热搜时代: 特朗普和普京的会晤选在阿拉斯加,两人都要飞8-9小时,为什么选这?

文晶 :阿拉斯加是美国领土,普京去相当于在“美国主场”会面,同时它历史上曾是俄罗斯领土,位置特殊;更重要的是,阿拉斯加远离纽约、华盛顿这些政治中心,相对安全、不容易被打扰——现在俄乌问题敏感,两人会晤受全球关注,保障“不被打扰”是关键,阿拉斯加刚好符合这个需求。

敦志刚 :阿拉斯加是1867年沙俄以720万美元卖给美国的,堪称“历史上最著名的国土交易”,比新疆还大的冻土,当时是“白菜价”。特朗普选这,其实是在暗示“国土交易,美俄有百年老传统”,乌克兰那点事,“照方抓药就行”——等于把这个地方当“信号”,提醒所有人“领土问题可以谈”。

热搜时代: 特朗普去接普京,还跟普京同乘一辆“野兽车”,这种情况在外交活动中普遍吗?

敦志刚 :很不普遍。“野兽车”是美国总统的专车,是国家安全的“硬根子”,防弹防暗杀,历来都是“各坐各的”,不允许外人碰,这次普京把自己的专车扔一 边,钻进特朗普的车,能看出两人在个人层面有信任。还有个细节,红毯只铺了30厘米宽,特朗普用窄红毯暗示“给俄罗斯的空间就这么点”——暗指乌克兰东部和克里米亚,这都是故意设计的,像演谍战剧一样,每个细节都在传递权 力信 号。

热搜时代 : 美军B2轰炸机带F35飞过会晤头顶,有人说是威慑,有人说是高 规格礼遇,怎么看?

文晶 :两种解读都站得住脚。国际上确实有用军机迎接的高规格礼遇惯例,但特朗普肯定有“小心思”——B2轰炸机实力强,在机场上空飞,既能吸引媒体关注,又能秀美国的肌肉,让大家认同美国的实力,毕竟这是他的主场,得“撑场面”。

敦志刚 :表面是“欢迎”,实际是“武力绑架”。会晤地点靠近俄罗斯远东的埃尔蒙多夫基地,摆F35编队飞过,就是告诉普京“我有硬家伙,硬杠没用”;同时这也是特朗普的选举广告——几十亿美元的隐形飞机飞一圈,在他粉丝眼里就是“空中摇滚”,能拉选票。所以这不是单纯的礼仪,是特朗普用“噪声当扩音器”,告诉所有人“我拳头硬,规矩我来定”。

热搜时代: 普京说“如果2020年特朗普赢了大选,俄乌冲突根本不会发生”,这句话被说“说到特朗普心坎里了”,怎么解读?

文晶 :普京这句话特别聪明。首先,特朗普一直不认同2020年大选结果,觉得是“选票作假”,普京这话等于变相说“你本该赢,是拜登偷走了胜利”,顺了特朗普的心意;其次,美国国内有“普京操纵美大选”的谣言,普京这话也是在否认干涉美内政。更关键的是,这话把俄乌冲突的责任全推给了拜登,撇清了俄罗斯的关系,相当于说“战争不是俄的问题,是美国选出来的总统有问题”,特别巧妙。

敦志刚 :这话表面是“戴高帽”,实际藏了“三把刀”。第一把刀,专挑特朗普爱听的话说——普京懂特朗普,知道他在意2020年大选,故意说“你能阻止战争”,定制款的好话,让特朗普听得舒服;第二把刀,捅美欧的腰眼——把战争黑锅扣在“民主党窃选”上,说“是美国党派之争导致冲突”,一句话离间美欧关系,普京稳赚不赔;第三把刀,把三年战争、乌克兰国运当“儿戏”——这话看似夸特朗普,其实是用“马屁”当烟雾弹,让特朗普默认“俄罗斯占的乌克兰地盘是既定事实”,淡化俄的责任。

热搜时代: 普京在联合记者会最后用英语邀请特朗普“下次去莫斯科会晤”,特朗普很惊讶(之前没沟通过),回应“压力大但很有可能”,普京这是PUA吗?

文晶 :不算PUA,但普京对特朗普的人性把握得太准了。整个记者会普京都没说过英语,最后突然用英语说“in Moscow”,完全没提前沟通,特朗普的惊讶是真的,但他回应“interesting(很有趣)”,没否定也没肯定——普京就是让特朗普在那个场合下,既不觉得难堪,又不好直接拒绝,有种“盛情难却”的感觉,处理得特别巧妙。

敦志刚 :普京是“捏准了特朗普的心思”,这话不是单纯的邀请,是有前提的——暗示“你要去莫斯科,得先把对俄的制裁取消”。美国对俄的制裁是俄罗斯的“负担”,普京用“邀请”的方式提出来,既给了特朗普面子,又明确了自己的诉求:想让我跟你继续谈,先解决制裁问题,不然免谈。

热搜时代: 特朗普多次提想拿诺贝尔和平奖,他真的这么在意吗?

文晶 :特朗普是真的有很强的意愿,不是开玩笑。特朗普想做“改革型总统”,不管是国内还是外交,都想搞突破。他第一任期推动以色列和阿联酋等国签订了“亚伯拉罕协议”,在中东问题上有突破,现在想在俄乌问题上复制这个成功,再签一个类似的协议,拿到“实实在在的成果”,为拿诺贝尔和平奖铺路。 他的思维就是“商人式”的,觉得以前的政客都“玩虚的”,他要“来实的”——诺贝尔和平奖是“名”,解决俄乌问题是“实”,两者能结合,对他来说是“双赢”。

敦志刚 :对特朗普来说,当总统的权力、利益他都有了,诺贝尔和平奖是“最高荣誉”,能让他“名载史册”,这是他现在追求的;另外,他是商人,知道战争打下去没经济利益,想赶紧结束战争,把焦点转到跟俄、跟欧的经济合作上,一起赚钱——所以拿和平奖既是“荣誉需求”,也是“利益需求”。

热搜时代: 特朗普多次夸普京是“天才”,两人关系到底怎么样?

文晶 :领导人的风格会很大程度影响两国关系,双普都是个性很强的人,这跟以前的大国领导人不一样。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时,看普京的眼神就有点“星星眼”,他对普京可能有“个人崇拜”——普京从冷战后带领俄罗斯二三十年,硬汉形象鲜明,特朗普作为“政治素人”,可能很认可这种“强人风格”。

普京则特别洞察特朗普的需求,知道他爱听什么、想要什么,说的话都能“踩在特朗普的点上”,两人互动很“match”。到特朗普第二任期,这种私人关系确实推动美俄关系比拜登时期近了很多,跟常规的官方关系不一样。

敦志刚 :他俩的关系就是“豪华版塑料兄弟情”,表面像“穿一条裤子”,实际全是利益。特朗普夸普京,是想营造“我跟世界最强的人是好哥们儿”的形象,让美国老百姓觉得“咱总统牛,连普京都服他”,本质是满足自己的“强人叙事”,拉选票;普京递顺耳话,是知道特朗普国内有一堆死对头(民主党、情报局、主流媒体),想让特朗普开心了,在对俄政策上“放水”。

但核心还是利益,比如2017年“通用门”事件,特朗普再怎么夸普京,还是签了制裁俄几十个高官富豪的名单;普京转身就加大力度支持委内瑞拉,跟美国叫板——所以这种交情是“光鲜亮丽给外人看的”,一旦利益不合,该翻脸就翻脸,彼此是“能用就用、该卖就卖”的关系。

热搜时代: 普京是克格勃出身,他的谈判风格、外交风格是什么样的?

文晶 :普京的风格跟他克格勃出身有很大关系,首先是“强硬”,不妥协;其次,他执政俄罗斯,风格很延续——核心是“维护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想让俄罗斯从苏联解体后的状态里“重新站起来”,恢复以前的全球影响力,所以不管是谈判还是外交,都透着“强势”,不让俄罗斯吃亏。

热搜时代: 2018年赫尔辛基峰会,特朗普公开质疑美情报机构“俄干预2016年大选”的结论,说“相信普京”,这件事对特朗普影响大吗?

敦志刚 :影响特别大,当时直接炸了锅。美国网友直接造了“赫尔辛基叛国”这个词,刷爆热搜。 后果很严重:一是“通俄门”调查原地升级,特别检察官穆勒的调查获得空前支持;二是共和党大佬麦凯恩都痛斥这是“美利坚的耻辱”,特朗普压力山大,没多久就把FBI局长科米炒了;三是他国内信誉大跌,原本铁杆支持他的军方、情报界人士都动摇了,觉得“总统胳膊肘往外拐”。最关键的是,普京一句话“我没干”,就让美国陷入长达数年的内耗,两党斗得更凶,普京成了“旁观者”,坐收渔利。

2025-08-27

2025-08-27

2025-08-26

2025-08-26

2025-08-25

2025-08-25

欢迎

加入人大重阳社群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来源:人大重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