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多元+创新”:菏泽市“暑期合作人”构建文化社区建设新范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8 20:03 1

摘要:文化社区建设作为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建设的基础单元,是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城乡生活文化新形态,也是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文化共同体。菏泽市在推进文化社区(文化书院)建设进程中,立足高位,紧扣本地文化特色与基层群众需求,创新机制、精准施策,探索出“以场地换服务”“社区文

文化社区建设作为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建设的基础单元,是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城乡生活文化新形态,也是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文化共同体。菏泽市在推进文化社区(文化书院)建设进程中,立足高位,紧扣本地文化特色与基层群众需求,创新机制、精准施策,探索出“以场地换服务”“社区文化联盟”“文化合作人”等协同共建模式,推动文化服务从“单向输送”迈向“多维互动”。今年暑期,菏泽市敏锐抓住大学生有时间、有热情、有活力、有想法的特点,创新实施文化社区“暑期合作人”计划,招募返乡大学生深度参与文化社区服务治理,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创新活力与社区多元文化需求有效链接,构建起激活人才潜能、创新服务模式、驱动文化繁荣的融合发展新范式。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招募“暑期合作人”240余名,服务社区(村)50余个,累计开展活动230余场次,惠及人群超5000人次,同时产出社区调研报告、宣传vlog、活动美篇等成果,实现“活动开展+价值沉淀”双向推进。

精准化定位:实现“人岗相适”与“需求对接”

“精准化”征集。结合前期调研梳理的文化社区(文化书院)实际需求,总结出项目活动策划、组织运营、新媒体创作、田野调查四大类别需求,设定岗位技能要求与服务内容,为后续招募提供靶向指引。通过市县两级媒体发布招募令、大学生联盟宣传动员等方式,吸引了一批返乡大学生踊跃参与。

“标签化”画像。科学设置专业特长、实践经历、参与意向、服务计划等参与标签,构建大学生“人才数据库”,并形成个人画像,方便试点社区快速精准掌握相关情况。

“灵活化”匹配。在服务点设置上,突出“家门口服务”,市级确定17个试点,各县区结合实际增设30余个服务点,覆盖城乡区域,解决大学生通勤问题。坚持双向沟通预匹配,社区负责人与大学生线上沟通,明确服务时间、内容、形式等细节,初步达成合作共识。

系统性赋能:确保“有能力干事”与“有方法干事”

岗前观摩培训。全市10个县区举办培训会、见面会等,通过现场观摩、业务培训,增强大学生对文化社区的理解和对家乡的文化认同感,为后续工作筑牢思想与能力根基。

配备“导师”扶持。为“暑期合作人”配备当地“文化导师”,负责日常工作指导与资源协调、专业技术支持,保障项目质量。巨野县举办文化社区“暑期合作人”培训洽谈会暨“文化合作人”聘任仪式,推动当地“文化合作人”与大学生“暑期合作人”结对策划活动。其中,巨野心理卫生协会副会长、心理咨询师苗孔湘与潍坊理工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学子韩昀晓共同策划“暑期青少年心理赋能训练营”,创新采用音乐疗愈形式,针对性解决青少年心理困惑,累计开展活动6期,直接服务青少年180余人次,以专业、温暖的服务获得了社区家长与青少年的一致好评。

项目全周期管理。合作人形成活动方案后,经研讨评估,在场地策划支持、实施、宣传发动等层面给予全过程支持,坚实保障每一环节,让大学生能够心无旁骛地开展工作,将创意转化为实际成果。

多元化服务:保障“全龄友好”与“做有成效”

儿童成长支持。针对双职工家庭子女暑期教育空白问题,设计阅读分享、科普教育等课程,既解决看护难题,又以趣味活动激发创造力。如,郓城县深化“乐郓”成长营文化品牌,联合辽宁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侯明远在东城文化社区组织开展“喜文乐郓 阅享经典”沙龙《趣谈武圣西游人物的多元魅力》,从全新视角赏析西游人物,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曹县围绕青少年兴趣与成长需求,联合上海电力大学学子高洁团队,组织开展“生气的小河豚”化学实验、“小小宇航员之太空之旅”、“石膏奇遇记”创作体验、“神奇磁铁之DIY桌宠”等科普活动7场,惠及170余名青少年;巨野县联合“暑期合作人”开设“书香实践营”、“21天青少年成长训练营”、“暑期托管课堂”等9期,多维度关爱儿童成长。

老年关怀服务。聚焦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与生活需求,积极开展关怀服务行动。东明县联合菏泽家政职业学院针灸推拿专业学子陈涵开展“情暖桑榆 话叙邻里”为老志愿服务活动;定陶区联合吕梁学院学子策划举办中医药文化、戏曲文化活动等6场,吸引150余名群众参与;巨野县联合北华大学学子孔祥博在社区内开展测血压、医疗咨询等健康义诊活动;成武县持续擦亮“银龄书院”品牌,推动“暑期合作人”在11家银铃书院开展陪老助老活动,直接服务老人200余名。

文化传承创新。深挖社区文化资源,开展漆扇、书画、剪纸、扎染等非遗体验活动。东明县开设“孔孟庄子的智慧小课堂”;成武县、巨野县策划开展博物馆研学、“古村打卡 非遗体验”、工笔牡丹画培训等特色活动,通过互动讲解、手工体验等形式开展沉浸式研学。

技能与知识培训。针对居民就业增收和生产生活需求,开展新媒体培训、法律普及、会计科普等多样化技能培训。其中,定陶区联合服装设计专业的“暑期合作人”开展“服装加工技能培训”,80余人次通过培训掌握基础技能,联合中医药专业的“暑期合作人”举办“中医药文化讲座”,讲解养生要点,制作知识手册,100余名居民参与。

创新性实践:突破“传统形式”与“服务边界”

大学生参与社区文化服务的创新,核心是用“年轻视角+专业思维”打破社区服务“形式单一、深度不够”等痛点。

一方面,依托大学生自身数字素养与创意能力,创作文化社区vlog、非遗剪纸、“文化社区里的暖心故事”等宣传短视频,生动呈现社区文化。另一方面,突破“单次活动”的局限,通过成果转化与资源复用,让服务价值从“一次性体验”延伸为“闭环式体验”。天津工业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子时冬双团队在曹县文化社区组织开展诗词朗诵基础培训10课时,200余名少年儿童参与学习,结课后顺势举办“童心向党 诗韵飞扬”诗歌朗诵比赛,让“培训—实践—展示”形成闭环,提升青少年参与成就感;重庆邮电大学张仕臣、山东交通学院田浩等学子在成武县文化社区组建儿童合唱团,经培训排练后,在文亭湖湿地公园每周六如期举办的星空音乐会上展示演出,实现“社区活动—城市舞台”的跃升。

仪式性激励:坚持“做有所得”与“情感共鸣”

一方面,让大学生的服务“被看见”。全过程宣传报道活动策划,推介大学生的策划实施过程,给予学生巨大的精神荣誉感和成就感。目前,“暑期合作人”活动情况在中国日报中文网、人民网、农村大众报、山东教育新闻、闪电新闻、菏泽日报等媒体平台报道。另一方面,让大学生的付出“被重视”。举办项目总结会、风采展示会,颁发荣誉证书、奖杯,邀请社区居民代表参与见证,极大强化学生的正向体验。定陶区举办文化社区“暑期合作人成果展示暨座谈交流会”,为10名表现尤为突出的大学生颁发“优秀合作人”荣誉证书,并邀请他们上台进行交流发言,以ppt展示、视频讲解等形式,展示了自己的实践成果。

“暑期合作人”带来哪些经验启示?

重构价值交换的新模式。在文化社区(文化书院)及文明实践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要摒弃“单纯公益性活动”的思维,构建平等尊重、互惠共赢的可持续价值循环,平衡“送什么”和“群众得到什么”的关系。目前,我们在工作开展中,特别是前期宣传发动环节,囿于“身在此山中”的思维固化,过度强调“我们将送什么”,却忽视群众在信息时代已能自主获取所需。这导致活动参与度、粘性不足,有时问题往往不在于内容质量,而是价值挖掘与宣传不足。以本次“暑期合作人”计划为例,招募信息明确“合作人能获得什么”,成功吸引大量大学生参与,形成了开放式、增值型的价值交换模式。再如,我市今年推出19条文明实践体验线路,设计时即考虑参与者收益,如少年儿童通过志愿服务增加社会体验,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推进中。

激活持续共建的新生态。社区文化建设是长期系统工程,发展核心在于持续的“生成”与“活化”,这就要求我们要构建开放协作的资源整合机制,形成政府、社会、居民多方协同的文化生态。官方资源下沉基层不仅是简单地送服务,更多的要起到一种示范性、引领性的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品牌背书,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激发群众的文化自觉,撬动社会资源联动。文化社区建设的本质是激发人的文化创造力与归属感。因此,需要打破“社区围墙”,通过机制创新,让官方资源、社会力量、居民主体形成有机联动,才能构建起良性循环的文化生态,让社区文化真正成为滋养居民精神生活的源头活水。牡丹区洪福社区探索“文化合作人”模式,招引艺术家成为“文化合作人”,社区提供支持,艺术家反哺社区,构建良性文化互动机制。目前,市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委会在此设立公益教学点,中国书协、美协会员成立工作室,定期开设艺术教育课程,培育书画爱好者300余名,其中30余人已从事书画产业。文化集聚效应也成功引入文创类电商,让书画作品和文创产品走向云端,帮助居民增收。

打造闭环管理的新路径。在文化社区建设、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等工作中,要构建闭环思维体系,既要建立“自上而下”的精准输送机制,也要形成“自下而上”的成果反哺路径,为基层搭建更高层次的成果展示交流平台。巨野县将工笔牡丹画作为文化社区(文化书院)建设的特色抓手,探索出了一条上下联动的路径,通过上级项目师资帮扶,在技法题材、市场对接等方面精准赋能,推动传统农民画向艺术精品迭代。去年以来,省文联“强基工程”名家讲堂在巨野开设了90多个学时的课程,成效显著,今年7月初,在济南举办了培训成果展,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形成了“资源下沉、创作提质、成果输出”的完整闭环。

下一步,菏泽市将以“暑期合作人”计划为突破口,推动社区文化服务向“常态化、体系化”升级,形成“居民主导、资源联动、持续迭代”的社区文化共建体系。一方面加强成果转化。推动对大学生服务成果的转化利用,强化对优秀活动项目、宣传作品等内容的推宣。对于形式新颖、服务精准的项目进行持续深化拓展,不断丰富文化社区内涵;另一方面总结经验模式。总结“暑期合作人”计划成功经验,深化文明实践体验线路建设,持续探索“社区文化联盟”“文化合作人”等具有菏泽特色的文化社区建设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和参与。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