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2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2025-2027年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并联合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2025-2027年)的通知》,部署开展为期3年的专项行动,旨在加强
广告
2024年12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2025-2027年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并联合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2025-2027年)的通知》,部署开展为期3年的专项行动,旨在加强儿科、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提高服务可及性,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
在国家儿科和精神卫生三年行动到来之际,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重庆市第十人民医院)正以玉峰山新院区建设为契机,擘画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精神卫生服务蓝图。近日,该中心党委书记钟吉元就新院区建设、精神卫生服务升级等话题接受筑医台融媒体专访,详解如何以 “大专科、小综合” 定位守护群众心灵绿洲,为精神卫生服务年注入实干动能。
钟吉元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
锚定 “大专科、小综合”:让每类群体都能找到精准港湾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公共卫生六位一体的国家三级专科医院。始建于1953年,医院新院区——玉峰山院区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临空前沿科技城,占地面积170余亩,规划使用面积29万平方米,将建设成为医教研产深度融合、国家区域医学中心的研究型医院、精神(心理)卫生中心。
“精神卫生服务年的核心,是让更多人享受到专业、精准的精神卫生服务。” 钟吉元开门见山,新院区建设的出发点正是回应这一需求。他介绍,玉峰山新院区分三期推进,从 “心盾初擎・千床筑梦” 到 “医网扩容・全维护航”,再到 “智擎筑基・科教续航”,每一步都紧扣 “大专科、小综合” 定位。
在科室布局上,一期建设将精神科作为核心,细分出早期干预科、成瘾医学科、PICU、儿童青少年精神科、老年精神科等病房,“就像给不同心灵问题‘量身定制’诊疗空间”。同时配套综合 ICU、急诊部及医技科室,既让精神科患者合并躯体疾病时能及时救治,也为周边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
重庆市第十人民医院(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
新院区效果图
“设备和人才是硬支撑。” 钟吉元提到,新院区将引入高分辨率脑功能成像设备、多导睡眠监测系统等先进仪器,精准解析精神疾病神经机制;同时深化与国内外顶尖机构合作,引进高学历专家、培养骨干团队,在综合科室人才储备方面,“我们要求综合科室医生既要懂内外科,更要懂精神科患者特点,跨学科培训是常态”。
破解床位供需矛盾:数据背后的民生考量
谈及新院区 1200 张精神科床位(一期)与 600 张综合床位(二期)的规划,钟吉元直指数据背后的民生需求。“截至2024年末,重庆全市每千名常住人口精神科编制床位数仅0.36 张,显著低于《重庆市精神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的到 2025 年每千人口 0.6 张的目标,我们老院区床位使用率长期超 100%,供需矛盾突出。”
他解释,这一比例源于扎实的市场调研和区域医疗需求:通过对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精神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重症患者收治压力大;同时,精神科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比例也居高不下,周边居民也需要基础医疗服务。“精神卫生年不能只喊口号,要实实在在增加供给。” 一期 1200 张精神科床位将优先解决重症患者收治难题,二期综合床位则兼顾 “专科 + 普惠”,内外科 300 床、妇儿各 50 床的设置,正是贴合区域人口结构与疾病谱的结果。
与老院区的差异化定位同样清晰:“老院区依托地理与交通优势,强化门诊、服务轻症,聚焦常规精神疾病诊疗,服务本地及周边稳定病患;新院区作为主要院区,主攻重症、青少年精神健康、心理评估与干预等新兴领域以及科研创新,避免与老院区同质化竞争,让资源用在刀刃上。”
五年领跑西部:精神卫生服务年里的 “攻坚路线图”
“新院区建成后,我们计划用 5 年实现西部领先,这不是空谈,而是分阶段的硬任务。” 钟吉元详解 “路线图”:
1 1-2 年(启动期)
恰逢精神卫生服务年关键阶段,重点完成新院区的全面建设与人员入驻,建立高效的医疗与科研机制。“我们已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精神卫生机构的交流合作,引进了先进的诊疗技术与管理经验。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新技术新项目,并对医务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建立了科研激励机制。”
2 3-4 年(攻坚期)
聚焦疑难病症诊疗与科研突破。“我们将加大科研投入,建成高水平科研实验室,主攻精神疾病发病机制研究以及精准诊疗等关键领域。力争 3 年内形成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在高水平学术会议上发出‘西部声音’。”
3 5 年(领跑期)
全面实现精神科诊疗技术与科研成果西部领先,部分成果达国内一流。“届时,新院区将成为西部精神卫生人才培养基地,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临床服务,让患者享受到‘从实验室到病床’的快速红利。”
区位与人文:让就医成为 “温暖的旅程”
新院区选址渝北区玉峰山,背后是 “以患者为中心” 的深意。“交通便利是基础,我们已与交通部门对接,优化医院周边公交线路,配套地上地下停车场,还与网约车平台合作开通‘就医专线’。” 钟吉元说,周边餐饮、住宿等生活配套将同步完善,“就医体验不能输在‘最后一公里’。”
科研协同同样可期。新院区将与周边高校共建精神卫生联合实验室,“共享设备、共研项目,让科研贴近临床,这也是精神卫生年对‘医教研协同’的要求。”
而建筑与装饰中的 “心灵关怀” 更具温度:
1
在建筑风格上
新院区以 “精卫展翅,翼护心灵” 为核心理念,将医院标志性的精卫鸟形象融入建筑设计。建筑造型如巨鸟展翅环抱场地,给人以温暖、守护的感觉。立面设计以 “羽翼” 为灵感,采用吸声构件,既美观又兼具降噪功能,为患者提供安静的就医环境。
2
在室内装饰方面
各区域充分融入精神卫生相关元素。精神科病房采用柔和的色彩搭配,如淡蓝色、浅黄色等,给患者带来平静、舒适的感觉。病房内悬挂一些寓意积极向上的艺术画作,如描绘自然风光、和谐生活场景的作品。公共区域设置心理健康科普展示区,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传播精神卫生知识。在康复区,设置一些互动性的装饰元素,如音乐墙、光影互动装置等,帮助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放松心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3
在安全性与防伤害设计方面
墙面、地面采用防撞、防滑、易清洁的软质材料(如抗菌橡胶地板、防撞软包墙面),避免尖锐棱角。 病房门内嵌观察窗、外开或滑动式,避免反锁;窗户采用防破碎夹层玻璃,限制开启幅度(如只能上悬15cm)。床、桌椅等固定于地面,避免移动或拆卸可能。
4
在感官友好设计方面
墙面、天花板采用吸音材料(如矿棉板、布艺吸音板),降低噪声回响。保持恒温(22℃-24℃)和适宜湿度(50%-60%),新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
5
在促进康复的设计方面
设置多功能活动室(艺术治疗、瑜伽)、户外康复花园,鼓励运动与社会互动。 导向设计清晰的标识系统(图形化为主),避免复杂文字;病房以颜色或图案区分。此外,允许患者通过灯光亮度、窗帘开合等控制环境,增强自主感。
6
在医护人员支持方面
护士站采用环形或中心布局,视线覆盖主要公共区域。 隐蔽式报警按钮、快速疏散通道,急救设备易于取用。
“都是为了让患者放松、安心,感受到‘被理解’的温暖 —— 这正是精神卫生服务年倡导的人文关怀。”钟吉元说。
结语:以 “心” 为灯,照亮更多心灵角落
“精神卫生服务年是契机,更是责任。” 钟吉元最后表示,新院区建设不是终点,而是重庆精神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我们将以‘精卫展翅,翼护心灵’为信念,让‘大专科、小综合’的蓝图落地生根,让更多人获得专业的心理守护,为建设健康重庆贡献‘心’力量。”
本文图片来自受访者以及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采编:马志晖
广告
想了解更多关于医院建设方面的内容,请在筑医台资讯公众号发送消息,我们会不定期定制化推送您感兴趣的内容。
筑医台9-11月精彩活动速览
01 9.5-6 河南·郑州
02 9.12-14 浙江·杭州
03 9.12-13 山西·太原
04 9.19-21 重庆
05 11.1-2 广东
06 11.7-9 内蒙古·呼和浩特
07 11月 广州
……
加入医建同行社群
请备注姓名+行业
筑医台融媒体 · 传播矩阵
来源:筑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