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9年东渡日本求学,后辗转回国,1933年春再次东渡,进入日本东京大学学习三年,其间,主动接触进步思想,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文学书籍,浏览马恩列斯的著作,研究西方哲学思想,同时还参加了由进步青年组织的文艺座谈会和戏剧座谈会。
段洛夫(1911.11—1983.10.30)江西永新县高溪乡高溪村人,1938年9月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东渡日本求学,后辗转回国,1933年春再次东渡,进入日本东京大学学习三年,其间,主动接触进步思想,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文学书籍,浏览马恩列斯的著作,研究西方哲学思想,同时还参加了由进步青年组织的文艺座谈会和戏剧座谈会。
1936年4月从日本回到上海,从事进步文化出版工作,先后创办《国际导报》《国际译丛。等进步刊物,与陈非璜合译了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全国抗战爆发后,从上海撤到了武汉,并找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被介绍参加了新四军。历任新四军政治部敌工部干事,军教导总队政治教员,第1支队第1团政治处敌工股股长,第3支队政治部敌工科科长。皖南事变后曾任浙江历任新四军第7师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中共皖江区委秘书长兼联络部副部长、城工部副部长,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部秘书长。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野战军第3纵队秘书长,1947年调东北,历任旅大公安局秘书长,大连关东日报社、关东通讯社副社长,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编审处处长。
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局副局长,1954年调入国家教育部任计划司司长,后任高等教育部副部长,“文革”期间曾到“五七”干校劳动,1978年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1983年10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侵权,谣言或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衡水凌烟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