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从广东回来,行李箱里塞着房东阿姨给的陈皮。她说秋天来了,煮水喝祛湿。这趟十天,从广州吃到深圳,发现广东人跟北京人真不一样。他们做事情讲究得要命,连吃顿饭都要较真。
刚从广东回来,行李箱里塞着房东阿姨给的陈皮。她说秋天来了,煮水喝祛湿。这趟十天,从广州吃到深圳,发现广东人跟北京人真不一样。他们做事情讲究得要命,连吃顿饭都要较真。
在深圳科技园遇到个穿人字拖的老板,蹲在咖啡馆门口跟人聊物流成本。聊完才知道他公司年赚五千万,说话全是实打实的数字:“物流降12%,客单价得涨五块。”不像北京那些西装革履的老板,老说什么赋能、闭环,听半天没个准数。
在顺德粥铺看老板熬粥,长勺子从头搅到尾,问为什么,说必须顺时针搅360下,少一下粥不绵。旁边虾饺皮必须10个褶,少一个馅就漏。北京包子铺的褶歪了,老板还说“好吃就行”。广东人这较真劲儿,跟北京人比差远了。
那天跟三个广东朋友吃烧烤,428块的账单,刚吃完一个人就掏出手机算:“每人107块,你们转我吧。”北京人吃饭总玩“我来我来”,下回又等着别人请。广东人直接AA,谁也不欠谁,清清楚楚。
广州天河城买衣服,店员特意提醒:“这件棉的,反过来洗别掉色。”北京店员卖完就走,问保养方法还嫌麻烦。有次问厕所,路人不仅指路还说:“右边那间刚打扫完,左边的还没干。”说话带点口音,但特别实在。
明记烧腊每天六点降价,老板说肉凉了不好吃,宁可少赚不砸招牌。存了五年陈皮的老头说:“现在存的是五年后卖的。”北京商家总想着快钱,广东人却慢慢等,好像钱对他们来说没那么急。
顺德年轻人把双皮奶和奶茶混在一起,卖得特别好。深圳90后做跨境电商,用直播和海外仓,去年交易额八千亿。北京老字号守着老样子没人来,广东人却总想着怎么改良还保留传统。
广东人很少“卷”。科技园中午十二点,一堆人慢慢喝咖啡。广州早茶店,老人从早九点坐到十一点,慢慢喝茶聊天。北京上班族中午要么吃外卖,要么边工作边啃包子。顺德面馆中午关门,老板说回家陪孩子吃饭。
有个卖陈皮的老板,我头天说第二天来买,结果第三天才去,他还留着。托人订粥铺,到晚半小时,老板特意留了位子。北京人嘴上说没问题,转身就忘,广东人答应的事真做到。
住的民宿阿姨每天打招呼:“要不要买点荔枝,刚到的。”行李箱坏了,隔壁大叔帮忙修:“以前修家电的,小问题。”下雨没带伞,小姐姐借我:“我今天不出门,明天还就行。”北京邻居见了面顶多点头,广东人却像老熟人。
这趟胖了三斤,但明白广东人为什么活得通透。他们较真不是为了显摆,是觉得该这么做;通透不是冷漠,是不想绕弯子;守规矩不是古板,是怕砸了招牌。至于为啥这样,可能是气候潮湿要祛湿,也可能是祖辈传下来的规矩,总之挺有意思的。
回北京后,朋友请吃饭,我直接掏出手机算人均。他们说:“你咋这么实在?”我说:“广东人教的。”
来源:热事情暖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