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赛道上,李彦宏是如何「起大早赶晚集」的 | AI视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2 10:16 1

摘要:3月16日,百度发布基础款文心大模型4.5,性能对标OpenAI的ChatGPT4.5,深度思考模型——文心大模型X1,性能对标DeepSeek-R1。在各类测试中,市场对这两个模型给出了较为正面的评价。

终于,百度的AI大模型又推出重量级迭代了。

3月16日,百度发布基础款文心大模型4.5,性能对标OpenAI的ChatGPT4.5,深度思考模型——文心大模型X1,性能对标DeepSeek-R1。在各类测试中,市场对这两个模型给出了较为正面的评价。

至此,在1月20日后DeepSeek-R1带来的新一轮全球AI大模型技术竞争中,百度算是交出了一份尚可的答卷。

也是终于在3月17日美股和18日的港股中,百度在DeepSeek带动的这轮中国科技企业上涨潮中,有了一次9%以上的“AI涨”。

与此同时,百度宣布两款大模型免费,并且于6月底前正式开源。

文心一言官网截图

业外人士或许难于想象,重量级模型+开源+免费,这三组字眼代表着百度AI战略多么重大的转变。

上一次百度发布重量级模型还是在2023年10月,而整个2024年全球AI技术市场转变,百度事实上没有给出实质回应。李彦宏曾是闭源的强硬坚持派,这让百度在DeepSeek引领的开源浪潮中显得有些“难以掉头”。

尤其是从2025年1月20日DeepSeek-R1推出以来,百度先后遭到DeepSeek、阿里通义千问、腾讯元宝的三次“重击”。

综合来看,百度在AI大模型这条全球科技顶级赛道上,又一次从先行地位走到追赶地位,甚至是有些落后了。

所幸,百度的这两款大模型终于使自己待在了AI大模型的第一梯队中,并宣布自己还在牌桌上。

但是,市场比较惋惜和疑惑的是,百度从2024年下半年起,是如何一步步从AI大模型的优等生滑落为中等生的?

只能说,不是百度不进步,是竞争对手走得更快。

即使现在,百度又通过两款重量级模型回应了市场:百度还在!但同时,市场也会继续追问百度:然后呢?

忽然慢下来的百度AI

“上一次文心大模型的重要升级是在2023年10月,距离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请大家期待接下来的文心大模型4.5。”2月18日晚,在百度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电话会上,李彦宏如是说。

李彦宏口中的“上一次”重要发布,是指2023年10月17日,在2023百度世界大会上正式发布的文心大模型4.0。而在此前的9月18日晚,文心一言大语言模型曾作为科技创新成果代表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彼时,百度在国内AI大模型领域可谓风光无二。

至少在整个2024年上半年,国内外市场对国内文心大模型给出了较多的好评。2024年3月版《SuperBench大模型综合能力评测报告》显示,文心大模型4.0在综合能力上,与ChatGPT-4差距并不大,在人类对齐能力、中文推理、中文语言等评测上,文心一言在国内大模型中领先。

2024年4月16日,百度集团在深圳举行AI开发者大会。李彦宏发表演讲表示,文心4.0在理解、生成、逻辑和记忆这4大能力方面都达到了业界领军的水平。

在国内,百度的AI大模型发展原本身位就领先于几乎所有竞争对手。在2022年11月ChatGPT诞生以前,百度已有近十年的AI研发积淀,其中在自动驾驶领域更是十分突出。ChatGPT横空出世的仅两个多月后,2023年2月7日,百度就官宣新一代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ERNIE Bot)邀请测试。可以说,AI大模型方面,在国内各家大厂中百度准备最足。

2024年5月22日,李彦宏成为巴黎VivaTech主论坛唯一受邀发言的中国企业家,主办方认为他是“AI的长期主义者”和“中国AI的头号玩家”。该论坛被科技界视为“全球AI盛会”,主办方的评价显然有相当的代表性。

然而,从2024年下半年起,在AI大模型上面进取了一年半之后的百度,似乎随着行业的低潮也进入了低潮。这种低潮在技术精进和市场占领两方面均有明显表现。也正是从这一刻起,国内字节跳动的豆包、月之暗面的Kimi加大了技术迭代和市场宣传力度,尤其在To C的市占率方面,有了与文心一言齐头并进的感觉。

在技术方面,从2023年10月文心大模型4.0发布,至2025年3月16日间,长达17个月没有重要的技术迭代。这让业界有些“看不懂”。

而在此间,国内阿里、腾讯、华为、字节跳动等都有重要新模型发布。OpenAI更是发布了能力更强的GPT-4o,还在2024年9月13日凌晨发布推理能力更强、可以像人类一样“深思熟虑”的OpenAI o1。最终,推理能力成为通用基础大模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DeepSeek-R1正是在这一分支上深耕并最终全球爆火的。

因为百度长期未有重要技术更新,在2024年9月,市场甚至开始传言“文心一言背后通用大模型大概率被放弃”。百度集团文心一言市场部负责人张全文9月9日在朋友圈发文称:“所谓‘放弃通用大模型研发’纯属谣言!文心一言刚完成了功能全面升级。我们将持续加大在通用大模型领域的研发投入。”这才消弭了传言。

在市场方面,文心一言其实原本形势一片大好。百度官方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4月16日,文心一言用户数已突破2亿,API日均调用量也突破了2亿,服务客户数8.5万,千帆平台AI原生应用数超过了19万。2024年11月,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公布文心一言用户规模达到4.3亿。

但2024年下半年,字节跳动的豆包、月之暗面的Kimi携最新大模型,决心进军To C市场,大举投入宣传物料,在下载量及用户好评度方面开始超过百度文小言。

查阅DataEye相关数据可以发现,2024年10月中国大陆用户AI APP苹果端下载量为1411.6万,其中豆包占35%,Kimi占20%,文小言仅占4%居第5名。11月、12月数字与10月情况类似。

2025年1月、2月,因DeepSeek爆火,中国大陆市场AI APP苹果端下载总量大增,其中1月预估2300多万,2月预估4300多万,但前五名市场被DeepSeek、豆包、Kimi、夸克等包揽,文小言开始被挤入“其他”部分。

矛盾与转身

在中国,当DeepSeek-R1在1月20日后全球爆火,处境最为微妙的就是百度了。

其一,DeepSeek代表了低成本的开源方向,而国内原本AI领先的百度,曾是坚定的闭源派。其二,DeepSeek-R1是2024年中以来的基础大模型深度推理分支方向结出的硕果,而百度大模型并没有在这方面深耕。

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世界银行前行长佐利克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DeepSeek深入借鉴了OpenAI的一些优势,但它又是一个开源系统,(它)降低了AI研发成本,并创造了国际竞争。现任总统特朗普之前也发表过类似看法。

DeepSeek给全球AI领域带来的影响是实在且长期的,实质是用低成本、低算力实现全球顶级的大模型能力,并且完全开源。所以,DeepSeek随后引起了AI大模型全球范围内的价格战、算法(技术)战,并凭借一己之力将原本闭源为主要方向的AI大模型圈,扭转为开源为主要方向。

全球AI龙头企业OpenAI本来一直坚持闭源,但在1月31日,其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罕见地表态称,OpenAI在开源AI软件方面“一直站在历史的错误一边”。之后,OpenAI开始了其渐进开源之路。马斯克的xAI之后也宣布将渐进开源。

在国内,百度恰恰是闭源派龙头,李彦宏自己多次在公开讲话中为闭源站台。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

最著名的一次,是在2024年7月4日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李彦宏表示开源大模型在学术研究、教学领域等特定场景下有存在的价值,但并不适用于大多数应用场景。他认为,在同样参数规模下,开源模型的能力不如闭源,“如果开源能力要追平闭源,它需要有更大的参数规模,这意味着推理成本更高、反应速度更慢。”

李彦宏当时的看法,其实代表了2024年坚持闭源一派的通常看法。但DeepSeek是开源的,且是低算力的,成本没有更高反而更低。

时间来到2025年2月18日晚,在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电话会上,李彦宏再谈开源与闭源问题。他没有像奥尔特曼一样提到“历史错误”等词,而是说百度从DeepSeek项目中汲取了宝贵经验,即“开源最佳模型能够极大地促进用户对该模型的采用和认可”。

李彦宏解释称,当一个模型被开源后,人们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们进行尝试,这种自然的探索行为有助于模型更广泛地应用于实际场景中。

综上,人们或可以理解,此次百度为什么既推出了基础款模型,也推出了深度思考模型,并且实施了免费+开源战略。这其实是一次昂贵的补课。

再遭阿里腾讯暴击

进入2025年以来,如果说DeepSeek的崛起让百度中了“第一枪”,那“第二枪”、“第三枪”则来自传统竞争对手阿里和腾讯。

原本看,阿里的通义千问只是排在百度文心一言后面的后起之秀。2024年上半年,在多个国际国内测试榜单上,文心一言是普遍优于通义千问的存在。彼时,相比文心一言的声名鹊起,通义千问显得“不温不火”。

通义官网

时至今日,回头看,来自阿里通义千问的进击至少在五个方面胜过了百度。

首先是在技术上更为进取。2023年4月7日,通义千问开始邀请测试,4天后在2023阿里云峰会上揭晓。这比文心一言足足晚了两个月。但在百度大模型相比沉寂的2024年,通义千问坚持紧跟全球大模型趋势,进行密集的技术发布,且在全球各测试榜中渐渐居于前列。

在1月20日DeepSeek-R1出圈后的40多天后,3月6日,阿里巴巴发布并开源全新的推理模型通义千问QwQ-32B。这次早于百度。

其次是路线方面,如果说之前百度文心一言是国内闭源路线的带头人,那阿里通义千问则是开源路线的带头人。当DeepSeek出现后,赌对方向的那个,是阿里。

从2023年8月起,通义千问相继开源Qwen、Qwen1.5、Qwen2、Qwen2.5等4代模型,囊括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数学模型和代码模型等数十款。

再次是在市场声誉方面,通义千问也后发制胜。通义模型数次登上HuggingFace的Open LLM Leaderboard、Chatbot Arena大模型盲测榜单、司南OpenCompass等多个国内外权威大模型榜单,性能全球领先,屡次斩获“全球开源冠军”。

DeepSeek与通义千问的合作,对通义千问的声名更是起到助力作用。DeepSeek将R1的推理能力蒸馏 6 个模型开源给社区,其中4个模型来自Qwen。

第四,再具象化一些,两家标志性客户——苹果和通用智能体Manus,均在近期选择了与通义千问合作。尤其,苹果在2024年的决定是与百度合作,但在2025年却突生变数,宣布与阿里和百度均合作。

第五,在资本市场上,阿里最终成了“AI涨”的带头大哥,而百度相对涨幅有限。

来自另一老对手腾讯的竞争,对百度而言,也是难言之痛。

两年多以来,腾讯在大模型市场上一直声量不高,其自研大模型混元,以及元宝APP,在推出后市场反应也较为平淡。似乎,在AI大模型方面,腾讯长期都不是百度的对手。

但双方在面对DeepSeek的方式上,发生了巨大分野。百度和腾讯一样宣布接入DeepSeek,但百度仅用于改善文心一言的部分用户体验,仍然主推文心。腾讯则是那个把DeepSeek流量看明白的人,“打不过就加入”,直接重金投流元宝版DeepSeek,“用流量加持流量”,仅20多天就把自己带进国内AI大模型的头部阵营。

To C市场起势,百度跟还是不跟?

2025年对于开始奋起直追的百度AI来说,会变得至关重要。

在技术上面,百度不能再次在AI技术上懈怠,市场也不会一再给出犯错机会。如果仍然看好基础大模型,就必须盯紧方向并且时刻创新。一次次“起大早赶晚集”,不应该成为百度的标签。

目前看,全球AI大模型的To C市场已然开始起势,百度或许面临“跟还是不跟”的选择。DeepSeek不仅给市场带来冲击,更带来了红利,那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再次掀起AI热潮,带来“AI大模型有趣、有用并且便宜”的心智。从1月下旬以来,全球苹果端AI APP的下载量连创新高。

QuestMobile数据显示,DeepSeek在2月的月活跃用户达到1.8亿,或成为“史上最快月活过亿的应用”。

并且这种AI APP繁荣已外溢到全行业。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2月,全球(含中国大陆)AI APP苹果端预估下载总量约1.27亿(不含重复下载)。如果加上安卓等其他应用市场,即使保守估计,全球2月的下载总量也应该超过2亿。

据DataEye的数据,在2月,ChatGPT、DeepSeek、Kimi智能助手、Google Gemini及豆包位列TOP 5,占据了全球苹果端AI应用下载量的40%,文小言再次被包括在“其他”里。

此外,2025年百度AI或许还需要守住两个基本盘。一个是目前尚好的大模型应用大盘,一个是百度的业务腹地——搜索的市场份额。前者目前虽然数据良好,但AI行业最不缺的就是巅覆和变局,竞争对手的一个或数个爆款创新就可能随时改变局面。

在AI搜索方面,百度近年也面临市场份额被蚕食的问题。一个市场趋势是,AI大模型本身就是一种泛搜索,基本可以满足普通人的常规搜索需求。如果百度大模型在To C市场渐处下风,那么极可能波击到传统搜索的基本盘。

百度在新的追赶之路上已迈出关键一步。展望2025,李彦宏在电话会上表示,云的强劲增长源自市场对百度AI能力的广泛认可,“我们将持续向AI投入,以确保处于这一技术趋势的前沿。”

来源:阿田说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