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更“用活”,双闸亮“新招”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8 17:49 3

摘要:“新”,同样是该区域党群服务中心的鲜明底色。与建邺区乃至全市其他街道相比,双闸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空间较为充足、设施相对齐全、“颜值”比较突出,在硬件方面优势明显。如何将硬件一流的党群阵地切实转化为“精细微”的服务供给,成为辖区基层治理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在古都南京,建邺区是首个整体规划建设和重点打造的新城新区。新城之中,双闸街道以城市界面新、新居民导入集中而引人注目。

“新”,同样是该区域党群服务中心的鲜明底色。与建邺区乃至全市其他街道相比,双闸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空间较为充足、设施相对齐全、“颜值”比较突出,在硬件方面优势明显。如何将硬件一流的党群阵地切实转化为“精细微”的服务供给,成为辖区基层治理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直面新挑战,亮出新招数。双闸街道新亭社区和永初社区是建邺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集成供给首批试点社区。今年以来,试点社区通过盘活空间优化阵地功能、联动资源提升服务品质、共建共治凝聚民心民意,持续推动党群服务中心真正融入居民生活、走进群众心中。

优其“形”

盘活空间提质“新阵地”

“进球了,漂亮!”8月17日晚,“苏超”南京队主场迎战盐城队的比赛激战正酣。距离南京奥体中心7公里外,新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平台同样气氛热烈——数十组亲子家庭围坐于大屏幕前,紧盯赛况,为每一次精彩攻防欢呼呐喊。

恰逢这一天是新亭社区每周一次的“亭留”市集开放日。社区巧妙将赛事直播融入市集活动中,居民们一边观赛,一边在闲置物品交换区流连驻足、热情交流、挑选心仪物品。运动的激情与邻里的笑语交织融合,让这个夏夜洋溢着别样的温馨。

“以前这里就是一片边角闲置区域。以党群服务中心服务集成供给试点为契机,今年,我们将此打造成了便民市集,取‘在新亭停留,邂逅生活美好’之意。”新亭社区党委书记王玉梅介绍,7月1日首次“开集”以来,每周末都有居民来此看球、淘货、享受亲子时光。

每天清晨6点,天刚微亮,永初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初·见生活坊”就已人头攒动。来自栖霞区八卦洲街道七里村的新鲜蔬果直达居民“家门口”,青菜带着露珠,红薯沾着泥土,价格却比周边市场实惠不少。永初社区周边一直缺少蔬菜零售点,今年,社区专门在党群服务中心腾出约40平方米空间,打造了这个全年无休的室内市集,彻底打通了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新亭、永初两个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总能呈现出新的活力与变化。变化折射出建邺“打造一批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集成供给样板”的治理思考——在新城新区建设高标准、功能全的党群服务中心,硬件优势是基础而非终点。唯有推动空间功能从“物理建成”真正转向“服务活化”,让场地“用起来”、服务“活起来”,才能使其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传递温暖的情感枢纽。

聚焦空间的“用好”与“用活”,新亭社区持续优化百姓健身房、灯光球场、亭·留铺子等空间,打造集成养老托育、家政便民、儿童游憩等多功能服务的党群服务矩阵。永初社区创新“一室多能”,10号空间兼具乒乓球活动、技能培训、议事协商等功能,舞蹈房、健身房通过线上预约动态调配,该社区党总支书记戴超表示:“一步步改造,一层层激活,让空间围着居民需求转,目标是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居民‘愿来、想来、常来’的温暖家园。”

聚其“力”

资源联动做优“新供给”

新鲜蔬菜从田间地头直通市民餐桌,得益于今年年初永初社区与七里村党委的合作。双方协同建设蔬果直供渠道,引入第三方企业,依托“党组织引领、市场化运作”模式,成功化解了“菜农愁卖、市民愁买”的难题。

以党群服务中心免费场地置换农副产品让利,正是资源联动、优化服务供给的生动实践。戴超认为,基层社区自身资源与供给能力有限,要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的“集成”作用,通过阵地聚合资源、平台汇聚服务,推动供给方式创新。

在今年的“七一”主题党日活动上,永初社区发布了涵盖民生、就业、教育、文化及退役军人服务五大板块的“集成化供给”清单。这些项目多由社区提供场地,党建共建单位及经营主体提供服务,凭借“场地换资源”,有效拓宽了服务渠道。

在新亭社区,“能聚新亭”小程序几乎家喻户晓。居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建言献策等获得积分,不仅可预约使用党群服务中心的灯光篮球场、百姓健身房等功能室,还能兑换周边商业及公共服务资源,例如低至100元的大蓝鲸羽毛球中心畅打月卡、海峡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亭暖四季中医护理爱心包”等。

“党群服务中心物理空间是有限的,但可链接的资源是无限的。”王玉梅表示,新亭社区通过“空间联动”积极拓展资源途径。尤其自“亭留”市集启动以来,江苏银行、苏宁易购、中国移动、滨江公园等多家企事业单位主动寻求合作、入驻市集,社区资源体系更加丰富多元。

引入市场力量开展“跨界合作”,核心在于共赢。“初·见生活坊”项目负责人陶朋来自七里村,他深切感受到“城里人的餐桌连着村民们的生计”。为扩大党建引领下的“合作效益”,供应形式在持续拓展——从每周三、周日在社区广场设立露天市集,到进驻党群服务中心定点直供,再升级为通过微信群接龙下单并为居民配送到家,真正实现了村社互惠、互利共赢。目前,该项目日均服务居民近百人,线上覆盖已超300户家庭。

政府、市场、社会多方联动,有效整合各方优势,体现出“1+1>2”的协同效应。大蓝鲸产业园总经理祁正伟认为,与社区的合作可以培养居民的运动习惯,也为场馆带来了可持续的客源。海峡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刘银则坦言,居民得实惠的同时,借助社区场地与宣传渠道,显著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及性。

一项创新之举是,为更好赋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集成供给,双闸街道以“闸起新江潮”党建品牌为引领,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联动各单位、行业及相关领域党组织和党员,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党建资源超市”。在河西南党群联盟项目化运作基础上,聚焦资源对接与供需匹配,将社会资源和服务项目整合为空间、服务、活动三类,形成65项集成清单,“打包上架”供共建单位和社区按需选用,推动基层党建开放互联。

成其“治”

多维协同乐享“新家园”

双闸街道所在的河西新城南部区域,是建邺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客厅的重要展示窗口。伴随区域快速发展,一批高学历、年轻化新居民在此安家落户,他们对社区服务需求呈现出更加多元、更注重品质的特点。

为此,两个试点社区积极探索党群服务中心减免场地、水电等费用的基础上,允许经营主体、社会组织低于市场价收费的新型运营模式,从而为居民提供更高品质、更专业化的服务。例如,永初社区“初·拾光”学堂实行分层定价,老年大学基础课程150元/15课,精品班380—420元/15课,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新亭社区则探索百姓健身房免费开放基础场地,专业指导课低价收费,既保持公益属性,也通过合理收费激发居民持续参与的积极性。

社区工作者感受最明显的是,引入社会力量不仅弥补了社区在专业服务上的短板,使服务更加精准优质,同时相关收益也可“反哺”用于场地维护,形成可持续的服务闭环。

更重要的变化在于,在新城新区常见的“陌生人社会”中,优质服务正在真正凝聚人心——越来越多的居民通过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相识、相交,并主动参与到基层治理中。内生力量的激活,实现了服务从“外部输入”到“内外联动”的转变。

在新亭社区,热爱园艺的居民纷纷将自家种的花草搬进“亭留”市集,彼此之间交流养护技巧、分享种植经验,居民郑薇坦言:“这里不仅是展示兴趣的舞台,更成为结识志同道合伙伴的交流空间。”海峡城云玺湾居民杨昀充分发挥自己的瑜伽特长,自今年4月起,每周末在社区开设瑜伽课程,为邻里带来健康与放松。

在永初社区,10号空间改造后,佳兆业居民蔡群经大家推选成为乒乓球社团的团长。居民们不仅共同商议制定了《球室自治公约》,还建立起一套特色岗位体系:经验丰富的老球友担任技术指导员,定期开展公益教学;青年志愿者组成设备维护小组,负责场地日常保障;热心家长则成立赛事服务队,策划组织各类交流活动。在共同爱好的凝聚下,曾经的“陌生人”成为了亲密无间的“一家人”。

从“空间活化”到资源聚合,从服务创新到治理协同,建邺以实实在在的“服务集成供给”实践,回应了新城人群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为特大城市新型社区以党建引领驱动精细治理写下了生动注脚。

来源:建邺播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