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是内蒙古“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关键年,也是迈向“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的谋篇布局之年。这一年,内蒙古计划实施政府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投资亿元级重大项目3336个,总投资规模达3.7万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9611亿元,力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突破万亿元大
2025年是内蒙古“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关键年,也是迈向“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的谋篇布局之年。这一年,内蒙古计划实施政府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投资亿元级重大项目3336个,总投资规模达3.7万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9611亿元,力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突破万亿元大关。这些项目覆盖能源升级、生态屏障、产业转型、交通基建等核心领域,将全面推动自治区经济结构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内蒙古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加速推进新能源全产业链建设,2025年重点实施以下项目:
国家电投白音华50MW风电项目:位于锡林郭勒盟,计划投资10亿元,年发电量超1.2亿千瓦时,助力西乌珠穆沁旗打造“绿电园区”。苏尼特左旗32万千瓦新能源项目:总投资超10亿元,配套储能设施,推动风光储一体化发展,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30万吨。圣牧低温乳制品产业园:日产500吨低温乳制品,结合牧场光伏发电,实现“牧光互补”循环经济模式。氢能产业示范工程:在包头、鄂尔多斯布局制氢、储氢、用氢全链条项目,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这些项目将巩固内蒙古作为国家能源战略基地的地位,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占比突破45%。
2025年内蒙古计划实施72个交通重大项目,总投资3353亿元,涵盖公路、铁路、民航三大领域:
呼和浩特新机场高速:连接市区与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设计时速120公里,2025年建成后实现“空铁联运”无缝衔接。集宁—阿荣旗高速公路:全长约400公里,贯通乌兰察布与呼伦贝尔,缩短蒙东与京津冀的物流时间。包银高铁内蒙古段:设计时速250公里,2025年通车后,包头至银川通行时间压缩至3小时,激活黄河“几字弯”经济带。通用机场网络:新增阿拉善右旗、四子王旗等5个通用机场,提升偏远地区应急救援和旅游通达能力。到2025年底,内蒙古高速公路总里程将突破9000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1.6万公里,民航机场增至40个。
作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2025年重点推进乳业全产业链升级:
伊利奶粉三期项目:投资50亿元,年产能提升至30万吨,配套建设智慧牧场和乳品研发中心。蒙牛雅士利高端奶粉生产线:引入丹麦菌种技术,主打婴幼儿配方奶粉,目标市场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然牧业总部基地:整合饲草种植、奶牛养殖、粪污处理环节,打造“零碳牧场”样板工程。肉牛产业振兴计划:在通辽、赤峰建设百万头肉牛养殖基地,配套屠宰加工和冷链物流设施,产值目标突破500亿元。通过上述项目,内蒙古将进一步提升乳制品全球市场份额,推动农牧业产值增长8%。
内蒙古2025年生态领域投资占比提升至15%,重点包括:
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在乌海、巴彦淖尔实施河道整治、水土保持项目,修复湿地10万亩,治理沙化土地100万亩。大兴安岭林区碳汇项目:开发森林碳汇交易试点,预计年碳汇量达500万吨,探索“生态变现”新模式。工业园区绿色化改造:对包头钢铁、鄂尔多斯煤化工等5个高耗能园区实施节能技改,单位GDP能耗下降3.5%。岱海生态补水工程:通过引黄入岱,恢复湖泊面积至50平方公里,保障京津冀生态安全。内蒙古2025年安排3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创新,重点方向包括:
稀土新材料研发:在包头建设稀土永磁、储氢材料中试基地,推动新能源汽车、风电领域应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依托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创新中心,攻关煤制烯烃、煤基可降解塑料技术。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在和林格尔新区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服务器装机能力达50万台。生物医药产业化:支持金宇生物口蹄疫疫苗、联邦制药胰岛素等项目扩产,目标产值突破200亿元内蒙古2025年生态治理目标明确:完成防沙治沙2000万亩以上,并通过创新模式提升治沙质量。
库布其沙漠北缘420公里锁边林草带与乌兰布和沙漠东缘200公里锁边林草带,形成生态屏障,阻止沙漠扩张。巴丹吉林与腾格里沙漠锁边工程:实现两大沙漠间“合龙”,避免“握手”风险。“以路治沙”模式:在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建设2500公里穿沙公路,带动治沙455万亩,同步推进流动沙地歼灭行动。呼和浩特市以“六个行动”统筹城市发展,2025年计划实施项目覆盖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多个维度。
老旧小区改造:推进272个小区改造,同步实施供水、燃气管网更新工程。交通路网优化:加快S43机场高速、S27呼鄂高速等工程,提升区域连通性。“双一流”建设:自治区财政安排4.95亿元支持9所高校的35个学科,聚焦拔尖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算力产业发展:和林格尔新区布局多云算力平台,助力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来源:时刻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