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生物学家乔治▪戴利曾言道:“如果说20世纪是药物治疗时代,那么21世纪就是细胞治疗的时代!”随着CAR-T细胞疗法、TCR-T疗法及TIL细胞疗法纷纷成功上市,全球细胞免疫疗法研发的赛道进入白热化,尤其上市的几款疗法的价格普遍在百万级别,昂贵的费用让许多肿
美国生物学家乔治▪戴利曾言道:“如果说20世纪是药物治疗时代,那么21世纪就是细胞治疗的时代!”随着CAR-T细胞疗法、TCR-T疗法及TIL细胞疗法纷纷成功上市,全球细胞免疫疗法研发的赛道进入白热化,尤其上市的几款疗法的价格普遍在百万级别,昂贵的费用让许多肿瘤患者望而却步。
NK细胞具有天然的抗肿瘤能力,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杀伤肿瘤细胞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而且具有做成通用型细胞疗法的潜力,在成本上具有极大的优势被寄予厚望。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多家NK细胞疗法的企业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也有企业进入临床前试验冲刺阶段。在适应症方面,已经不止在肿瘤领域,有企业将适应症拓展到了自身免疫疾病领域。而我国在细胞免疫疗法方面的研发可谓是突飞猛进。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统计显示,中国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市场规模预计2021年至2023年由13亿增长至10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81.5%,并预计将于2030年达到584亿元。未来十年将成为国内细胞治疗产业的增长爆发期。
31项研究,600例癌症患者的荟萃分析力证NK细胞在实体瘤中安全有效!
2024年10月,国际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了一篇关于31项研究、600例实体瘤患者、跨度了20多年的荟萃分析的最新研究结果,并力证NK细胞治疗在实体瘤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 图片来源:《Frontiers in Immunology》
该研究旨在探索NK细胞疗法在实体瘤患者中的应用潜力,选取1999~2020年的NK细胞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涵盖的实体瘤包括NSCLC(非小细胞肺癌)、HCC(肝细胞癌)、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RCC(肾细胞癌)、CNS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消化系统癌症和鼻咽癌等。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癌症患者的疗效显著,客观缓解率(ORR)为28.2%,疾病控制率(DCR)为63.2%;亚组分析,在肝细胞癌患者中,ORR为72.3%,DCR为88.9%。异体NK细胞相较于自体NK细胞展现出更高的ORR(39.6% vs 21.7%)和DCR(71.9% vs 56.1%)。
以上结果主要来源于两大优势:1.异体NK细胞的免疫相容性优势,主要是来源于健康供体,和患者的免疫系统不匹配,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2.自体细胞往往来源于已经接受过化疗或放疗的患者,这些治疗会使患者的NK细胞功能受损。因此相比之下,异体NK细胞来自健康供体,能够保持更强的自然抗癌能力。
此项研究表明,以NK细胞疗法为代表的细胞免疫疗法在实体瘤患者中能够展现出卓越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不失为一种能够治疗癌症、辅助预防癌症复发的新型治疗手段!
想寻求NK细胞疗法或CAR-NK细胞疗法及其他国内外治疗新技术帮助,且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可以先将病历提交至无癌家园医学部(400-626-9916)进行初步评估。国研PANK疗法获FDA孤儿药认定,NK治疗肝癌迎里程碑
2025年5月15日,一则消息震动全球癌症治疗领域:中国自主研发的PBMC来源同种异体NK细胞(PANK)疗法的肝细胞癌适应症,正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这是全球首个获得美国FDA肝癌适应症孤儿药认定的自然杀伤(NK)细胞疗法,标志着我国在免疫细胞治疗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据研究发现,NK细胞是肝脏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占肝内淋巴细胞的30%~50%。在肝细胞癌患者中,NK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显著降低,肿瘤浸润NK细胞的减少与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存活率低有关。这也表明肝内NK细胞在肝细胞癌的免疫监视中起着重要作用。
同种异体NK细胞疗法
一项由王福生院士团队主导、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的临床研究结果更令人振奋:纳入了3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均采用了同种异体NK细胞治疗方案,并进行了连续回输和疗效随访:
总控制率达64.5%,其中包括:
1、完全缓解(CR)4例(12.9%)
2、部分缓解(PR)4例(12.9%)
3、疾病稳定(SD)12例(38.7%)
4、疾病进展(PD)11例(35.5%)
也就是说,有超过60%的患者肿瘤得到了控制或缩小,这在晚期或术后复发的肝癌人群中,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积极信号。
NK细胞疗法+肝动脉灌注化疗
2022年6月2日,发表在国际期刊《frontiersin Immunology》上的一篇文章探讨了关于局部高剂量自体NK细胞联合肝动脉输注化疗(5-FU和顺铂)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此研究共纳入11例局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接受局部高剂量自体NK细胞治疗,其中结节型8例,浸润型3例;7例患者的肿瘤直径>5cm,8例患者有5个以上的肿瘤,5例患者有大血管侵犯。
试验结果显示,在接受2个周期的5-FU和基于顺铂的HAIC作为初始治疗的13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可以评估治疗反应,接受了3剂局部高剂量自体NK细胞治疗。
结果格外喜人,有4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3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2例患者病情稳定,客观缓解率为63.6%,疾病控制率为81.8%!
11例患者的治疗效果
当中位随访时间为55.9个月时,所有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0.3个月,12个月PFS率为36.4%,24个月的PFS率为9.1%。
中位总生存期(OS)为41.6个月,12个月总生存率为72.7%,36个月总生存率为54.5%。
在安全性方面,此项试验中的不良事件均与肝动脉关注化疗相关,与局部NK细胞输注无相关;因此,无论给予何种剂量的自体NK细胞,该治疗通常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据了解,这是局部高剂量NK细胞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的首次临床研究,此次的临床试验数据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不失为标准治疗失败的局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输注NK细胞后,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多发转移病灶缩小、消退!
在2023年8月发表于《Thorac Cancer》知名杂志上的一则关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病例报道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L1增强的外源过继转移NK细胞与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联合治疗显示出令人满意的短期效果!
▲ 图片来源:《Thorac Cancer》
一名67岁男性患者患有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位于右上肺,伴有胸膜和腹腔多发转移,纵隔淋巴结肿大。局部放疗后,采用联合治疗方法针对患者的多发性全身转移灶。该方法涉及程序性死亡配体 1 (PD-L1) 增强的外源自然杀伤 (NK) 细胞的过继转移,以及抗血管生成治疗。连续两天将同种异体脐带血 NK 细胞输回患者体内。第一天,治疗后服用 1200mg阿特珠单抗。随后,患者每天口服 10 mg安罗替尼,持续 14 天。随后休息7天,每个周期持续21天。对右肺原发病灶及纵隔转移淋巴结进行局部放疗后,局部病灶完全缓解,有效避免了上腔静脉综合征的风险。
经过6个周期的联合治疗后,大部分转移病灶消失,其余转移病灶体积明显缩小。最近的治疗效果导致部分缓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L1增强的外源过继转移NK细胞与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联合治疗显示出令人满意的短期效果,大部分转移瘤消失,剩余转移病灶明显缩小。
研究结果表明,脐血NK细胞疗法在联合其他治疗手段下,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为肺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希望。
国内首个NK细胞联合PD-1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成绩斐然!
2020年2月,一项由广东省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姜勇教授团队带领开展的研究,证实了派姆单抗加同种异体NK细胞在先前接受过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中安全有效。
这项研究的结果非常振奋人心,输注扩增的NK细胞后,患者的NK细胞数量显着增加,抗癌效果倍增。
1.派姆单抗联合NK细胞疗法的治疗效果是单纯采用派姆单抗治疗组近1倍(客观缓解率:36.5% vs 18.5%),并且肿瘤显著缩小。
2.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显著减少,肿瘤生物标记物下降,这说明NK细胞能够通过靶向血液中的肿瘤细胞清除体内残余的肿瘤细胞,来防止癌症的复发转移,这对于所有的肿瘤患者都是意义重大的。
3.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
此外,公认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减少能够反映NK细胞通过靶向血液中的CTC来防止转移并减轻残余肿瘤负荷。此研究是目前所知的第一个研究派姆单抗和NK细胞输注联合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派姆单抗联合NK细胞在先前接受过治疗的PD-L1+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提高了生存率。
该研究结果表明,将抗PD-1或抗PD-L1抗体与NK细胞联合使用可增强抗肿瘤作用,并为先前接受过PD-L1+晚期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潜在的治疗策略。
无癌生存近4年,新型NK疗法针对胃混合印戒细胞癌疗效不容小觑
与其他免疫细胞相比,NK细胞是免疫疗法的有力候选者,而脐带血是NK细胞的主要来源,因此,一篇刊登在《Medicine》上的病例报告就胃混合印戒细胞癌患者采用NK细胞辅助治疗的生存益处进行探讨。
该案例报道的是一名41岁患有胃混合印戒细胞癌患者,他于2015年12月~2016年5月在根治性胃切除术后接受奥沙利铂+替加氟联合化疗6个周期(V1)。治疗后CA72-4水平显著下降(V2)。3个月后(V3),CA72-4水平迅速上升至86.34 U/mL。2016年11月(V4),患者开始接受每年3次的NK细胞治疗。NK细胞治疗后(V4-V8)肿瘤标志物检测和腹部 CT 扫描显示,它正在变得正常且状况良好。
直到2020年9月最后1次随访时,患者在输注NK细胞后46个月保持无病状态!
这是NK细胞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和化疗对晚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首次证明。治疗决策完全符合患者的选择,更能反映临床实际情况。NK细胞输注联合手术和化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预防胃混合印戒细胞癌复发和延长生存期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转移性淋巴结缩小82.3%,NK疗法联手PD-1绞杀晚期胆道癌
2022年8月,国际知名医学杂志《CANCERS》上刊登了一项关于晚期胆道癌的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利用NK细胞与常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联合治疗化疗难治性胆道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单一疗法,NK细胞与PD-1抑制剂的联合治疗策略在改善临床疗效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此次研究共招募56例患者(11例患者参加1期试验,45例患者参加2a期试验)。最终6名符合条件的患者参加了1期试验,34名符合条件的患者和1名来自1a期试验的患者被纳入2a期试验。
这些均为年龄≥19岁、组织学确诊为不可切除的晚期胆道癌患者,在接受至少一种化疗方案后病情进展或因明显副作用而无法继续化疗者。在治疗的前两周,换着静脉注射高度活化的异体NK细胞(即SMT-NK),同时于第一周同步接受Keytruda治疗。此后,遵循此三周为一疗程的规律,对患者进行周期性的治疗重复。Ⅰ期和Ⅱa期分别共进行了3个和9个周期的治疗。
研究方案结束时,总的客观缓解率(ORR)为17.4%,按方案进行的客观缓解率均为50.0%。总的疾病控制率为30.4%,按方案进行的为62.5%,综合阳性评分的患者ORR无显著差异。
结合每位患者的最佳反应,疾病控制率高达73.9%,靶病灶与基线相比的最大变化为-82.3%至169%。重要的是,根据RECIST评估,有两例患者的主要靶病灶出现了持续的客观消退。
患者E0107
该例患者为40岁的女性,因胆囊炎接受胆囊切除术后被诊断为胆囊癌伴腹膜癌转移,之前曾接受过包括吉西他滨、顺铂、5-氟尿嘧啶、伊立替康和亚叶酸钙在内的化疗。在接受上述SMT-NK和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后,她的转移淋巴结缩小了82.3%,并且在首次治疗18个月后仍无进展。
患者E0217
该例患者为76岁的女性,被诊断为肝外胆管癌,接受了胆总管分段切除和胆囊切除手术。四个月后,她发现了多个肝转移灶,并接受了吉西他滨和顺铂的全身化疗。随后,多处肝脏病变进展。在接受上述SMT-NK和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后,她的肝转移病灶缩小了70.4%,并且在初次治疗12个月后仍未出现进展。
研究结果表明,异体NK与K药联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均与K药的使用有关。并且使用来自健康供体的同种异体NK细胞,没有报告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与先前报道的K药单药疗法相比,NK细胞联合疗法产生了更高的反应率和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这表明肿瘤患者确实可以从NK细胞疗法中获益。
NK细胞治疗前景广阔,CAR-NK疗法厚积薄发
经过几十年的临床研究,世界上已经实现了既增强了NK细胞活性,又成功增加了NK细胞的数量,完成了NK细胞回输体内对抗癌细胞必备的两项基本要求。目前,无论是中国、日本还是美国,NK细胞培养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
而CAR-NK与CAR-T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将修饰的免疫细胞由T细胞变为NK细胞,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前研究表明CAR-NK细胞在实体瘤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的抗瘤能力。
诸多研究证实,CAR-NK疗法在胰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胶质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肝癌等实体瘤方面的疗效颇佳,还能特异性识别和高效杀伤乳腺癌肿瘤细胞,对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显著。
相关文章:赶超CAR-T,攻克实体瘤的新星崛起!新型NK细胞免疫疗法瞄准肺癌、肝癌、胃癌!
总之,小编坚信,在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细胞免疫技术和药物联合使用的试验不断涌现,只要不放弃任何一点希望,攻克癌症指日可待!
本文为无癌家园原创
来源:无癌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