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澎湃产业兴——龙岩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调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8 16:53 1

摘要: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 457.7亿元,比增7.0%,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75.1亿元,比增0.4%;今年1至7月,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283.3亿元,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69.2亿元。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 457.7亿元,比增7.0%,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75.1亿元,比增0.4%;今年1至7月,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283.3亿元,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69.2亿元。

在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新赛道上

龙岩步履不停、争先进位

一串串数据正勾勒出产业发展的上升曲线

在传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口

老区龙岩如何抢抓

新材料新能源发展机遇

全力打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高地?

当前全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如何?

18至22日

记者就此深入部门、企业等

进行调查采访

山区蹚出产业新赛道

近日,在上杭县福建晶旭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厂房内,生产线技术人员在有条不紊地处理设备完成芯片制作,而在二期项目现场,基于氧化镓压电薄膜新材料的高频滤波器芯片生产项目建设正酣,预计第四季度完成初步试产。“届时将诞生全球首条超宽禁带半导体高频滤波芯片生产线!”公司副总经理简海荣告诉记者。

晶旭半导体的发展壮大是我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晶旭半导体二期航拍图。

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龙岩具有独特优势

作为福建省的主要矿产地,目前全市已发现矿产64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45种,其中稀土、金、铜、铁、高岭土、煤等16种矿储量居全省首位。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新优势,正是龙岩蹚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新赛道”秘诀所在。

“我市将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1年12月印发《龙岩市“十四五”工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年8月出台《关于做大做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若干措施》,首次提出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为全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厘清思路、擘画蓝图。”市工信局副局长肖桂文告诉记者。

政策加码推动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驶入“快车道”

近年来,通过制定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措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十二条措施等,我市积极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等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以来,新材料新能源企业累计争取各级工业支持资金超1亿元,全市共发放申报省重点新材料生产应用奖励、稀土及关联产品生产应用奖励资金1171万元。

与此同时

龙岩强化精准招商

绘制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链图及招商地图

按图索骥开展招商活动

2023年以来,全市共引进新材料新能源项目233个,总投资846亿元,仅今年1至7月,全市就新签约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项目36个,总投资114亿元。

短短几年时间,全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版图实现迅速扩张,目前全市新材料方面拥有规上企业78家已初步形成锂电新材料、稀土新材料、含氟新材料、半导体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等5条新材料产业链;新能源领域也不甘示弱,目前拥有规上企业42家,包括新能源电池、能源互联网及绿电三大主导产业。

集群发展塑造新优势

走进位于上杭工业区的福建紫金铜业高性能铜合金带箔热轧技改扩建项目生产车间,只见机器设备正有序运转,技术人员在熟练地操作,一卷卷铜合金带箔在经过质量检测后整装待发。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月明告诉记者,“热轧生产线2024年投产以来,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产品,公司产能释放到70%。”

福建紫金铜业的主要原料为阴极铜,依托紫金矿业集团强大的后盾,在高科技电子材料、物联网材料、高端汽车材料等领域深耕细作,公司目前形成热轧、冷轧两大生产工艺,主打产品锡磷青铜和铜镍硅,以其高精度、高表面、高板型、高性能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而在新罗区龙净智慧环保产业园龙净蜂巢储能电池模组PACK项目生产车间内,一排经过检测的电池模组PACK集装箱即将发往非洲科特迪瓦光储项目;在厂区的另一侧,龙净蜂巢新增的矿山重卡动力电池模组PACK生产线项目正有序进行模组堆叠、激光焊接、模组下线、涂胶等作业。作为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龙净蜂巢PACK生产线凭借先进的制造生产工艺和数字化管理水平,成为龙岩市新能源产业链的智能制造标杆。

近年来,在大股东紫金矿业的赋能下,龙净加快实施“环保+新能源”双轮驱动战略,全力开拓新能源产业。“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实现了从电芯智造到储能系统集成、矿山新能源运输与开采、风电光伏发电的全链贯通,形成了龙净电池、龙净蜂巢等新能源产业链主,推动龙岩市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龙净蜂巢总经理毛声杰告诉记者。

龙净蜂巢生产人员对电池模组进行入箱操作(企业提供)。

产业要发展

完善产业链是关键

目前龙岩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充分发挥紫金矿业、金龙稀土等

“链主”企业优势形成集聚效应

上杭工业园区、新罗北部新城等重点区域

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

其中,上杭工业园区依托“一园三区”模式,构建了蛟洋新材料产业园、白砂新材料科创谷和金铜新材料循环产业园协同发展的格局,持续推动园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新罗区则采用“一区多园”模式,在生物精细化工产业园、八一新材料产业园、龙净智慧环保产业园、能源互联网产业园等地精准布局,着力打造生物质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和半导体应用新材料产业集群。

作为全国六大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之一,我市还依托位于长汀的福建(龙岩)稀土工业园区平台,以金龙稀土为龙头,形成“稀土开采-分离冶炼-稀土功能材料-下游应用”完整的产业链。厦门钨业、央企中石油、中电科和信越化学(世界500强外资企业)等超20家稀土深加工企业已落户我市。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上杭县氟化工新材料、长汀县稀土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获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长汀县稀土精深加工产业更是被誉为福建的“金名片”。

创新锻造产业硬实力

上杭工业区蛟洋新材料产业园区的福建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利用和锂电三元前驱体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底积极拥抱市场,调整经营发展战略,于今年3月开始技改实施智能化电池拆解生产线项目建设,产线6月底已建成,目前正加紧软硬件调试阶段,预计年底可全面投用。

常青新能源研发人员对回收电池黑粉的组分进行分析。

“目前,大多数电池回收企业的电池拆解主流工艺采用废旧锂电芯直接破碎打粉,存在产线设备一次性投资成本高、黑粉中杂质含量高、副产品的计价系数不高、后续再生利用费用高等问题。我们通过将废旧锂电池进行精细化的深度拆解,可以降低物流、人工、湿法再生、设备维护、能耗等成本,提升产能。”常青新能源行政人事总监陈征贤告诉记者。

为实现数字一体化透明工厂建设,专注于环保型电缆生产的太阳电缆(龙岩)有限公司也迈出创新发展步伐,正式启用Ecode码质量追溯系统,通过在电缆产品表面喷码、合格证上打码,并将信息上传至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中心进行管理验证,从而实现一品一码,做到让每根电缆都有专属“身份证”。

太阳电缆操作人员对绞线半成品的放线装置进行调试。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近年来,我市鼓励现有新材料新能源企业“老树发新枝”,根据“工业二十条”,对新材料新能源“强链、补链、延链”技改项目,按生产性设备投资额的5%进行补助,2023年以来已对超30个技改项目下达补助资金,金额超3000万元。

数字赋能转型升级跑出“加速度”

我市通过制定《龙岩市发展工业互联网和工业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龙岩市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并以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培育的41家省级数字化应用标杆企业中,其中新材料新能源企业15家。

与此同时

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发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研究院作用

推动创新成果转化项目落地

龙岩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周江聪告诉记者,“研究院目前征集企业技术需求30余项,与14家企业签订15个产学研项目合约书,为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漳平市九鼎氟化工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提供10余项技术服务。”

创新的底气源于人才支撑

通过制定产业人才图谱,2022年以来,全市共为21家新材料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40人、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105人,推动天甫电子、贝思科电子、紫金佳博团队、龙新三维阵列、天守超纤、韩研环保等新材料企业入选产业领军团队,争取省级资金补助4800万元。

创新驱动结出累累硕果

截至目前,全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1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26 家。此外,德尔科技、晶旭半导体等企业多款研发产品突破国外“卡脖子”技术垄断,获“创客中国”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最高奖;金龙稀土磁性材料、中石油催化剂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经济随笔

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是龙岩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正朝着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稳步迈进,5条新材料产业链、3大新能源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呈跃进之势。

要让“新”潮更高,进一步“新”出高质量,就必须以重点企业和项目为重要抓手,在精准施策、协同创新、延链强链等方面持续发力,并且紧跟形势、瞄准市场,在巩固已有优势基础上着力提质、扩面、增效,不断扩大国内国际影响力,以产业高质量为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注入新活力。(莫志强)

来源:龙岩市融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