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患者关爱日 | 以爱启航守护希望:线上义诊点亮患者希望之光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8 18:05 1

摘要: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年新发病例约占全球的53.7%,死亡病例占比超49%[1],尤其在河南、河北、山西等区域呈现明显聚集性。此外,由于食管癌早期症状不典型,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一项基于国内医

作者:雨过天晴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年新发病例约占全球的53.7%,死亡病例占比超49%[1],尤其在河南、河北、山西等区域呈现明显聚集性。此外,由于食管癌早期症状不典型,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一项基于国内医院的多中心研究显示,我国食管癌患者确诊时,Ⅰ期患者仅占17.00%,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分别占比32.42%、30.27%和20.31%[1],这一数据表明我国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率仍然较低,大众对该病的认知度仍显不足,防治意识亟需加强。

自2020年起,在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倡议下,每年8月24日设立为“食管癌患者关爱日”,旨在提升公众对食管癌的认知,推动早筛早诊,传递科学防治理念。8月20日至22日,值食管癌关爱日来临之际,与癌共舞论坛特邀来自全国多家医院的10余位食管癌领域权威专家,连续举办三场大型线上公益义诊活动,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专业、便捷的医疗咨询服务。

专家发起

以责任护航,用专业破局

本次义诊活动由江苏省肿瘤医院曹国春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陈克能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魏立教授共同发起。

曹国春 教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曹国春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作为长期奋战在食管癌诊疗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深切了解这一疾病对患者健康的威胁,也深知肩上所承担的责任。他指出,当前食管癌诊疗已呈现出多学科协作(MDT)的主流趋势,个性化与精准化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免疫治疗的出现,显著延长了部分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也衷心感谢参与此次义诊的所有专家,能够利用休息时间,为全国的患者答疑解惑,用实际行动推动食管癌诊治水平提升。

魏立 教授

河南省人民医院

魏立教授在致辞中强调,食管癌在我国属于高发且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因此也会导致很多食管癌患者及家属在诊疗、康复和日常照护中存在大量困惑,亟需专业医务人员予以解答。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来举办此次公益义诊,就是希望通过“零距离、低成本”的方式,为患者及高危人群提供专业、便捷的医疗服务,既缓解大家的诊疗难题,也传递社会对食管癌群体的关注与关爱,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科普先行

强化食管癌认知,筑牢防治基础

食管癌在中国不仅具有显著地域聚集性,更与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提高公众对危险因素的认知,是预防和早期发现的关键。在本次系列活动中,三位专家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实用的科普讲座。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峰教授科普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峰教授以“发病人群半数在中国,食管癌究竟有何来头?”为主题,从流行病学角度出发,详细解读了我国食管癌高发的地域分布特点、人群特征(如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中老年为高发群体),并结合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梳理出食管癌的核心危险因素,让观众清晰了解 “为何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大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玉蓓教授科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玉蓓教授则聚焦饮食习惯,以“还喜欢吃烫食吗?您的食管可能已经受不了了!”为切入点,用通俗的语言科普了人体口腔、食管和胃黏膜的适宜温度在10-40℃之间,高温会直接烫伤黏膜,反复损伤导致黏膜在自我修复过程中发生异常,从而增加癌变风险。过去的“趁热吃”源于卫生条件有限的时代,煮熟热食可避免肠胃疾病。但在现代食品安全水平下,继续这一习惯反而可能带来食管癌风险。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庞青松教授科普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庞青松教授则带来“浅谈中国食管癌的特点与防治”主题分享,分析了中国食管癌的流行趋势、高危人群识别及早期筛查策略。呼吁大众树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意识,只有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高风险人群筛查、推进早诊早治,才是降低发病和提高生存率的根本途径。

三场科普内容层层递进、贴合实际,让观众既了解了食管癌的“来龙去脉”,也掌握了可落地的防治方法。

病例解析

一对一答疑,直播间互动升温

除科普环节外,“病例一对一解读”是本次义诊最受关注的部分。先后共有12位外科、内科、放疗科专家组成诊疗团队,针对前期征集的20余个复杂病例——涵盖术后巩固治疗方案选择、手术并发症(如吻合口漏、反流)处理、80岁以上高龄患者治疗风险评估与方案调整、初治中晚期患者是否适合免疫联合治疗等热点问题,进行逐一分析与解答。

在直播间内,观众们互动踊跃,留言区不断出现“感谢专家详细解答”“准备进一步找专家问诊”“希望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等留言,部分患者还主动分享自己的治疗经验,形成了“专家答疑+患者互助”的温暖氛围。这种“针对性强、接地气”的答疑模式,让患者不仅获得了个性化诊疗建议,更感受到了来自医疗团队与病友群体的支持和鼓励。

活动最后,主持人通用技术辽油宝石花医院申龙海教授与航天中心医院闫新欣教授共同总结道:回顾本次活动的三天历程,共有15位食管癌领域的权威专家倾囊分享,针对20多个病例报告逐一展开专业讲解。在此,特别感谢所有专家的无私付出,也感谢直播间每位观众的积极参与,大家的提问既是对自身健康的重视,更是对医务工作者的信任与肯定,这份互动让公益更有温度。

食管癌的防治之路仍漫长,科学认知与早诊早治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希望通过此次食管癌关爱日系列活动,能够进一步推动公众关注食管健康,主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积极参与早期筛查,共同为降低食管癌发病风险、提升防治效果贡献力量,点亮更多患者的希望之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 中国食管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J].中华肿瘤杂志, 2022, 44(10):1066-1075.DOI: 10.3760/cma.j.cn112152-20220220-00114

来源:与癌共舞论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