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短板,STEM教育本土化如何发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8 17:52 1

摘要:作为国家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关键举措,STEM教育(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自21世纪初引入后,一直面临课程体系不连贯、社会参与生态缺失、教育公平性不足等现

作为国家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关键举措,STEM教育(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自21世纪初引入后,一直面临课程体系不连贯、社会参与生态缺失、教育公平性不足等现实问题。如何借鉴芬兰、美国等国在早期教育介入、全社会协同及国际化合作等方面的经验,构建适配中国国情的STEM教育体系,成为当下教育界亟待破解的课题。

《STEM教育2035行动计划》的发布,标志着中国STEM教育进入战略推进新阶段。这一计划的发布不仅关乎教育领域的转型,更与国家未来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战略布局紧密相关。

直面短板,STEM教育如何突围?

中国STEM教育仍处于初建阶段,具体表现为科学素养定位不清,教学设计缺乏高阶思维能力提升以及教师能力不足。这些实践困境,主要源于政策层面尚未形成专门体系,导致STEM课程体系不健全,缺乏全社会促进STEM教育的生态系统。

首先,STEM课程当前仅以交叉学科和信息化教学的形式嵌入科学教育体系,缺乏贯穿小学到高中的连贯课程体系。各学段之间知识逻辑承接不足,不同科目之间存在交叉重复,缺乏纵向教育链和横向学科链的有机衔接。同时,在教学实践上,多数学校相对重视理科教育、忽视工程教育,使得学生难以获得系统性的知识与技能。

其次,STEM领域未形成全社会合作生态。实践教学的缺失是中国STEM教育的突出问题。当前,产学合作机制尚不健全,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资源和机会十分有限。有调查表明,高等教育阶段超过80%的学生希望增加实践教学,而社会优质资源目前尚未能有效转化为人才培养资源,教育实践生态亟需改善。

同时,STEM教育创新多停留在小规模自发尝试阶段,STEM课程的开发商、政府、学校、场馆、教育研究机构之间缺乏密切的合作关系,难以形成紧密协作的STEM教育共同体。

此外,STEM教育在实施中也面临着教育公平性的争议。已有研究证明,STEM教育机会的获得受到学生性别、城乡背景、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城市学校通常拥有更好的资源和设施,城乡学生在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上的差距扩大。缺乏公平的教育机会分配,也限制了STEM教育的广泛推广和普及。

贯通学段,从小“播种”对STEM的兴趣

放眼全球,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和芬兰等国家普遍较早开展STEM教育,近年来更是不断从国家战略高度推动改革,部分国家取得的一些成效,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2023至2024年,芬兰、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和爱尔兰等国再次发布STEM国家战略计划或发展审议报告,在基于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系统性与差异性的教育体系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报告还呼吁构建全社会支持STEM教育的生态系统;强化数字化软环境建设,为STEM教育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确保不同背景的学生均能平等参与STEM教育,推动社会公平;提升国际化教育合作,借鉴全球最佳实践,推动STEM教育的持续发展。

发达国家的STEM教育体系,普遍贯穿基础教育至高等教育各阶段,强调不同年级与学龄段课程的连贯性与能力培养的差异性。

以法国为例。STEM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通过数学、实验与技术科学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科学探索能力,注重通过练习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入初中后,课程进一步细分为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及地球科学等,着重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方法,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在高中,学生根据兴趣和职业方向选择学术或职业导向的教育路径,STEM教育也相应地进行分科教学,旨在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芬兰则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游戏和日常情境相关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儿童对STEM的兴趣,并逐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芬兰的国家课程体系中设置了不同学习阶段的STEM教育重点能力。

基于这些国际经验,我们在构建STEM课程体系时,可从儿童早期教育入手,通过游戏和家庭环境培养对STEM的兴趣和基本技能。同时,确保从小学至高等教育的连贯性,避免学段间的脱节;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职业规划,提供差异化的课程和教育路径,以有效引导学生深入STEM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与研究能力。

超越传统,STEM教育需全社会共建软环境

STEM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更是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的核心基础。因此,我们有必要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STEM教育生态,打造一条完整的STEM教育链。

首先,要提升公众和家庭对STEM教育的认知。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和数字媒体软环境建设等实现。芬兰政府建议在社交媒体上持续讨论STEM主题,提高家长对早期数学技能发展的认识;同时,也可以通过妇幼保健所向父母提供更多信息,说明如何在家庭、自然和周围环境中支持STEM能力的发展。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则强调通过媒体宣传和社区外展活动来提升公众对STEM教育的关注,如开展全国性宣传活动,利用线上平台向年轻人推广加入STEM领域的途径。

其次,产研结合和校企合作不仅能为STEM领域的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也能促进STEM科研企业和社会科技产业的进步。美国STEMM机会联盟(STEMM Opportunity Alliance)聚集了来自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医学领域的组织,合作伙伴包括大学、非营利组织、慈善机构、专业协会、政府实体和涵盖从娱乐到金融等行业的私营公司,通过校企合作项目使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应用STEM知识。法国的开放科学计划通过数字技术手段促进科学研究成果、方法和产品的无障碍传播,建立了政府研究数据平台(Recherche Data Gouv),共享共建多元利益相关者的行动网络,推动科学进步并激发创新,为STEM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案例。

可见,我国STEM教育需超越传统学校模式,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其中。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开放科学资源丰富STEM教育内容和方法,强化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多重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增强STEM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参与度。

明晰定位,持续扩大全球“朋友圈”

STEM领域的重要性已成为全球共识,各国纷纷开展教育国际化合作,通过留学和知识共享,推动本国STEM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根据世界经合组织的调研数据,流动学生在STEM领域的参与度显著高于本国学生。如丹麦国际学生在STEM领域的比例高达40%,远高于本国学生的22%。这表明,通过国际课程的标准化和共同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在不同教育体系间的流动和知识转移。芬兰强调通过联合项目和交叉教学,加强不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国际合作,并建议在基础教育阶段增加数学和科学教师的国际合作机会。

欧洲科学教育社群(简称Scientix)也可被视为STEM教育区域组织的典范。Scientix旨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交流活动,促进STEM教育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激励学生从事STEM职业;Scientix还建立国家联络点网络,与各国政府代表联络,促进教师、学校和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该组织在10余年的发展中,通过在线平台展示欧洲STEM教育项目,逐步扩展至国家层面,并为国家战略的制定做出贡献。

Scientix的发展为我国构建国际化STEM教育联盟提供了借鉴。通过线上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同时,鼓励学生和教师参与国际会议、研究项目与跨国访学,推动STEM领域国际发展。

总之,我国STEM教育正处于关键发展时期,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明晰STEM教育的战略定位,构建系统连贯的课程体系,打造全社会参与的教育生态,强化国际化合作,促进全球STEM教育的交流与共同进步。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