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逆电穿孔用于中危前列腺癌患者组织消融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8 16:20 1

摘要:前列腺癌的局部治疗可以控制病情,降低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其中的不可逆电穿孔(IRE)技术能够通过高压电脉冲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与热消融技术不同,IRE组织治疗的机制不依赖于热诱导损伤,能够保留血管和导管等关键结构。近期,一项发表于《Eur

编者按:前列腺癌的局部治疗可以控制病情,降低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其中的不可逆电穿孔(IRE)技术能够通过高压电脉冲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与热消融技术不同,IRE组织治疗的机制不依赖于热诱导损伤,能够保留血管和导管等关键结构。近期,一项发表于《European Urology》的PRESERVE研究评估了该方案对于中危前列腺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纳米刀系统进行前列腺组织消融术,安全有效。

研究背景

对于前列腺癌患者而言,指南建议对低危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因为其转移和死亡风险极低。然而由于肿瘤进展,进行主动监测的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根治性治疗,可能会对性功能、泌尿功能和肠道功能产生不利影响。ProtecT研究表明,主动监测、前列腺切除术和放射治疗在15年前列腺癌相关死亡率方面没有差异,表明需要慎重选择早期根治性治疗。对于不适合主动监测的局限性前列腺癌男性,局部治疗可以控制病情,降低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不可逆电穿孔(IRE)使用高压电脉冲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与热消融技术不同,IRE组织治疗的机制不依赖于热诱导损伤,能够保留血管和导管等关键结构。通过避免热损伤,其或许能够克服热消融技术的局限性。

研究方法

这项前瞻性、非随机、单组关键性试验纳入标准包括:年龄>50岁,局限性疾病,2级或3级前列腺癌,临床分期≤T2c,前列腺特异抗原(PSA)≤15 ng/ml,或PSA密度

研究结果

患者特征和手术细节

本研究纳入了128名患者,其中121名在17个中心接受了IRE治疗。患者中位年龄为67岁,基线PSA中位数为5.8 ng/dl。大多数患者(85%)被归类为AJCC原发性肿瘤T1c期。筛选时,80%的患者为GG2期,20%为GG3期。120名患者的病变位置记录如下:41%位于前列腺癌尖部,44%位于中部,15%位于基部,其中58%位于后部。

手术时长中位数为50分钟,探头数量中位数为4个。导管插入时间中位数为4天。除两名患者(1.7%)外,其余患者均于手术当天出院。筛选时,14%的患者存在mpMRI发现的病变。未经治疗的MRI可见病变符合纳入标准(经组织学证实为良性病变或GG1)。基线PI-RADS评分如下:PI-RADS 1为0%,PI-RADS 2为1.4%,PI-RADS 3 为14%,PI-RADS 4为58%,PI-RADS 5为27%。

12个月时术区内和术区外活检阴性率

12个月时,主要疗效终点显示,71%(86/121)的患者术区内活检结果为阴性。排除未获得12个月活检数据的患者,12个月时术区内活检阴性率为80%(86/107)。患者治疗成功率为84%(根据德尔菲共识,定义为不存在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

12个月时术区外的活检阴性率为64%。在40例术前活检阳性的患者中,50%为GG1,33%为GG2,13%为GG3,2.5%为GG4,另有2.5%未知。12个月时,前列腺癌发生率为45% (49/110);26%(29/110)的患者在任意部位观察到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

▽ 患者12个月内活检阴性率

PSA动力学和前列腺体积

基线PSA中位数为5.8 ng/ml(IQR 4.8-7.9),术后12个月PSA中位数下降3.4 ng/ml(IQR 2.1-5.3)。PSA最低值中位数为1.3 ng/ml(IQR 0.8-2.6),达到最低值所需的中位数时间为3.5个月(IQR 2.7-6.6)。到12个月时,95%的患者PSA下降;6个月和12个月的中位数下降百分比分别为68%和60%。

筛查时前列腺体积中位数为41.0 cm³(IQR 30.0-53.4);3个月和12个月的中位下降百分比分别为16.3%和16%。

再次治疗

一名患者最初为GG2病变,经治疗前再次活检确诊,在3个月MRI检查显示指标病变中存在持续且未治疗的病变后,接受了IRE再治疗。该患者完成了12个月的试验,此时在术区内发现了复发性GG1病变。第二名患者在3个月MRI检查后约11个月接受了挽救性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切除术,活检证实GG2病变持续存在(Gleason评分3+4),导致研究终止。

此外,一名患者尽管MRI检查和治疗后前列腺活检结果均为阴性,但在术后12个月出现淋巴结转移。回顾性检查发现,在IRE治疗前,淋巴结肿大至亚厘米级。

功能结局

UCLA-EPIC问卷显示,患者基线尿路总评分平均为87分。术后3、6、9和12个月,患者的平均困扰、刺激/阻塞性分量表和尿路总评分均较基线有所改善。基线时,97%的患者无需使用护垫。术后12个月,96%的基线无需护垫患者报告无需使用护垫即可控制排尿。

△ 与基线相比,UCLA-EPIC泌尿领域总结评分和分量表随时间变化情况

基线时平均IPSS总症状评分为8分,术后3、6、9和12个月症状评分均有所改善。基线时平均IPSS-QoL评分为2分,术后3、6、9和12个月评分均有所改善。

对于基线时功能性勃起的患者,IIEF-15评分在术后立即下降,但12个月时接近基线水平。除性欲外,所有子量表的评分下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勃起功能良好的患者,基线时平均勃起功能评分为23分,12个月时为19分。基线时,81%的患者报告勃起足以进行插入(ESP)。

△ 基线时具有功能性勃起患者的评分随时间变化情况

安全性分析

在主要安全性终点分析中,86%的患者出现了不良事件。最常见的不良事件(≥10%)包括血尿(44%)、勃起功能障碍(18%)、排尿困难(16%)、尿潴留(15%)、尿急(14%)、尿频(12%)和血精症(12%)。四例不良事件导致研究终止:一例死亡和三例前列腺癌风险进展。12%的患者出现了3级不良事件,包括17例3级不良事件和1例5级不良事件(肺炎)。5级不良事件(死亡)与手术无关,发生在手术后约11个月。

3例患者出现了与手术相关的3级不良事件。一名患者在术后2天出现腹痛,需入院治疗,1天后缓解。另一名患者在术后约2周出现尿潴留,需要在麻醉下进行膀胱镜检查并放置临时(5天)导尿管。最后,第3名患者出现直肠尿道瘘,在术后3个月确诊,经长期放置耻骨上导尿管的保守治疗后自行缓解。

研究结论

PRESERVE研究达到了其主要终点,证明了纳米刀不可逆电穿孔在中危前列腺癌患者中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能够有效消融前列腺组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该研究的短期肿瘤学结果良好,为不可逆电穿孔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提供了支持证据。

▌参考文献:

George A K, Miocinovic R, Patel A R, et al. 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 for Prostate Tissue Ablation in Patients with Intermediate-risk Prostate Cancer: Results from the PRESERVE Trial[J]. European Urology, 2025.

来源:肿瘤瞭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