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DT都飞了,歼-35何时登上福建舰?外媒断言:6个月内必上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8 16:46 1

摘要:前不久,央视《攻坚》先导片首次曝光歼-15DT舰载机在福建舰完成电磁弹射的画面,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媒体与军迷的热烈讨论:既然歼-15DT已实现从福建舰弹射起飞,那么作为福建舰未来主力机型的歼-35隐身舰载机,何时才能正式登上这艘航母?

前不久,央视《攻坚》先导片首次曝光歼-15DT舰载机在福建舰完成电磁弹射的画面,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媒体与军迷的热烈讨论:既然歼-15DT已实现从福建舰弹射起飞,那么作为福建舰未来主力机型的歼-35隐身舰载机,何时才能正式登上这艘航母?

对此,外媒《亚洲防务安全》近期给出了一个既大胆又具合理性的预测:中国海军预计将在2025年底至2026年初,即最晚不超过半年时间,在福建舰上正式部署具备作战能力的歼-35隐身舰载机。

该媒体强调,这一预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研发生产、航母准备、战略需求等多方面关键因素的综合判断。

从歼-35自身的研发与生产进度来看,其技术成熟度已达到部署标准。歼-35源自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的FC-31“鹘鹰”原型机,经过多轮设计优化后,针对性加入了舰载机必备的折叠机翼、强化起落架及尾钩等配置,完全适配航母作战需求。

更具说服力的是,上个月央视探访沈飞歼-15T生产车间时,画面中至少有四架“绿皮”歼-35排队等待涂装——这一细节直接表明,歼-35已进入量产阶段。此外,歼-35A(空军型)已开始在某精锐部队服役,不仅验证了其性能稳定性,更标志着生产线的量产能力已全面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舰载型歼-35与空军型在设计上高度通用,采用“陆海通吃”的模块化生产策略。这种设计不仅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缩短了舰载版的适配周期。

换句话来说,歼-35的量产已无技术障碍,舰载版的适配工作也已接近尾声,最晚半年内上舰在技术层面完全可行。

与此同时,福建舰自身的准备工作,也为歼-35上舰提供了坚实保障。自2022年6月下水以来,福建舰已完成8次海试,重点对推进系统、供电系统及电磁弹射装置等核心系统进行了测试——这些系统直接决定航母能否稳定运行,尤其是电磁弹射系统,更是舰载机高效起飞的关键。

此前歼-15DT的成功弹射,已充分证明福建舰的电磁弹射装置具备稳定性能,且能满足重型舰载机的起飞需求。而歼-35的起飞重量(约25-28吨)低于歼-15(33吨),对弹射系统的要求更低,从技术角度看,其弹射测试几乎不存在障碍。

此外,福建舰拥有更宽敞的甲板设计,配备三条弹射轨道及更大容积的机库,能够容纳更多歼-35舰载机,为后续快速部署提供了硬件支撑。外媒预测的“半年内”时间节点,正是结合了福建舰海试的顺利进展与歼-35量产的成熟度得出的结论。

除技术与硬件因素外,地缘政治的紧迫性也是推动歼-35加速上舰的重要原因。当前亚太地区军事竞争日益激烈,美国海军在该地区部署的大量舰机仍是区域内的主导力量。《亚洲防务安全》认为,福建舰与歼-35的组合,正是对美国海军这一优势的直接回应。

而加快歼-35上舰步伐,不仅能显著提升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更能通过实力展示形成战略威慑,维护区域安全稳定。从这一角度看,半年内完成歼-35的舰上测试与初步部署,完全符合中国海军的战略需求与转型时间表。

对中国海军而言,歼-35正式部署福建舰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标志着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向“远洋作战”的转型迈出了关键一步,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能从航母上弹射起飞隐身战斗机的国家。

从性能上看,歼-35与美国F-35C旗鼓相当,且其配备的远程导弹性能先进,使其在空战与对地打击中具备更强威胁能力。依托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歼-35可实现满载起飞,携带更多武器与燃料,作战半径可达1000公里以上,将大幅增强中国海军的远海力量投送能力。

更重要的是,这一组合将重塑亚太地区的军事平衡:长期以来,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凭借F-35C的隐身优势与网络化作战能力,主导西太平洋制空权与制海权;而歼-35的加入,将帮助中国海军在隐身作战与远程打击能力上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尤其在南海、台海等关键区域,福建舰搭载歼-35可有效执行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任务,对美军航母战斗群及预警机、加油机等高价值资产形成有效威慑。

当然,外媒预测的“最晚不超过6个月”之所以具备合理性,还与福建舰的服役时间表相互印证。近期包括《环球时报》在内的权威媒体,在报道福建舰海试进展时均提及“预计今年年底服役”——而航母“服役”不仅意味着完成海试,更需具备初步的作战能力,其中就包括舰载机的作战整合。

此前歼-15DT的弹射测试已证明福建舰硬件就绪,作为主力机型的歼-35,必然需要在航母服役前完成上舰测试。考虑到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比辽宁舰的滑跃起飞更先进,歼-35的测试重点将集中在弹射起飞与拦阻着舰的稳定性上,而这类测试通常需要3-6个月,恰好与外媒预测的“2025年底或2026年初”时间节点高度吻合。

来源:兵器肖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