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具体来看,平安银行营业收入中,利息净收入为934.27亿元,同比下降20.8%,主要受市场利率下行、主动压降零售高风险资产等因素影响;净息差为1.87%,较去年同期下降0.51个百分点。
平安银行转型效果如何?近日,平安银行披露A股上市银行首份完整年报,转型的成效与“阵痛”一览无余。
财报数据显示,平安银行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66.95亿元,同比下降10.9%;归母净利润445.08亿元,同比下降4.2%。
具体来看,平安银行营业收入中,利息净收入为934.27亿元,同比下降20.8%,主要受市场利率下行、主动压降零售高风险资产等因素影响;净息差为1.87%,较去年同期下降0.51个百分点。
非利息净收入为532.68亿元,同比增长14.0%。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241.12 亿元,同比下降 18.1%。其他非利息净收入291.56亿元,同比增长68.7%,主要是把握市场机遇,债券投资等业务的非利息净收入实现增长。
在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中,结算手续费收入 30.22 亿元,同比下降 8.3%,主要是对公结算业务手续费收入下降;代理及委托手续费收入 54.34 亿元,同比下降 29.4%,主要是代理个人保险收入下降;银行卡手续费收入131.74亿元,同比下降 18.3%,主要是信用卡业务手续费收入下降;其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47.58 亿元,同比下降23.0%,主要是理财管理费、贸易融资等收入下降。
资产质量方面,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1.06%,与上年末持平;逾期6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及逾期9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分别为0.80和0.63;拨备覆盖率250.71%,较2023年末下降26.92个百分点。报告还显示,该行加强资产质量管控,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494.28亿元,同比下降16.4%; 主动调整资产结构,个人贷款余额较上年末下降10.6%;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2.4%。
"我们已度过'止血'阶段,但'造血'仍需时间。"在3月17日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坦言,在逆周期时,没有三五年的定力,很难爬出“坑”。
冀光恒指出,平安银行当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源于客户结构问题。过去,银行过度依赖高利率、高风险的客户群体,导致在经济下行周期中风险暴露加剧。为此,银行在过去一年中大力推进渠道改革,减少对外部中介的依赖,逐步建立起自营渠道体系。
冀光恒提到,平安银行在过去18个月中对零售战略进行了全面梳理,解决了内部共识问题和配套措施问题。零售队伍的风险管控回归到银行体系内,管理模式也回归到以数据化、统一化管理为主。特别是在高风险业务的调整上取得了显著进展,银行逐步降低了高利差、高风险产品的比例,转向更加稳健的产品结构。同时,银行内部的风险管控体系也得到了加强。财报数据显示,平安银行零售金融业务营收同比下降25.9%至712.55亿元,占比从58.4%降至48.6%。2024年末,零售客户数12,553.79万户,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41,940.7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贷款业务主动压降高风险资产,抵押类贷款占比提升至62.8%,住房按揭贷款余额增长7.4%至3,260.98亿元。
零售改革的同时,对公业务被提升至战略新高度。财报数据显示,平安银行基础设施、汽车生态、公用事业、地产四大基础行业贷款新发放4,424.56亿元,同比增长35.4%;新制造、新能源、新生活三大新兴行业贷款新发放2,159.88亿元,增速达41.9%。客户分层经营体系成效显著,总行级战略客户贷款余额增长20.1%至3,080.57亿元,科技企业贷款余额增长24.6%至1,488.51亿元,机构客户存款余额4,119.95亿元,同比增长8.2%。
此外,平安银行高管还回应了大众关注的分红政策。冀光恒表示,短期平安银行经营承压,投资平安银行的基金经理也有业绩压力,要兼顾投资者和监管导向的需求,另外也要兼顾银行自身中短期的资本需求的稳定,“我们是尽力了的,从长远来看,内部讨论的20%—30%的分红比例还是要维持”。然而,对于2025年有没有中期分红,冀光恒表示,将根据市场情况、银行盈利水平以及同业做法综合考虑。
来源:一点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