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或许刷牙时从未留意一个动作:张嘴、咬合、闭口是否顺畅自然。可你知道吗?仅凭一个简单的“张嘴”动作,就能看出你身体的健康警报。
你或许刷牙时从未留意一个动作:张嘴、咬合、闭口是否顺畅自然。可你知道吗?仅凭一个简单的“张嘴”动作,就能看出你身体的健康警报。
很多人以为嘴巴的“张合”只是牙齿和咀嚼的问题,顶多影响吃饭。但医学界早已发现,这个动作背后牵扯的不只是牙齿,还有颞下颌关节、神经系统、肌肉协调、甚至心理压力。
它是身体系统运作是否协调的“晴雨表”。
更令人意外的是,超过30%的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却毫无察觉。他们习惯性地忽略“张不开嘴”的小麻烦,直到开始出现头痛、耳鸣、肩颈酸痛,才意识到问题远比想象中复杂。
现在,请你坐直身体,微微张开嘴巴。如果你无法轻松塞入三根手指(竖着并排),那就该警惕了。
颞下颌关节(简称TMJ)是连接下颌骨和颅骨的一个小关节,位于耳朵前方。别看它小,却承担着我们每天说话、吃饭、打哈欠的所有“嘴部运动”,是全身使用频率最高的关节之一。
当这个关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张口的幅度和角度,常见的症状包括张嘴有弹响、晨起下巴酸胀、咀嚼无力、嘴巴歪斜、甚至头痛耳鸣。
这类问题统称为颞下颌关节紊乱(TMD),是现代人常见却易被误诊的“隐性病”。
一项2023年发表于《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城市成年人中TMD患病率超过32.7%,但真正接受正规诊疗的不到10%。
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约2倍,尤其在20~40岁这一高压年龄段。
嘴巴张不开,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是不是牙齿问题”,确实,急性牙髓炎或智齿冠周炎会引起张口困难。但如果不是牙痛,而是慢性张口受限,就要从全身层面寻找原因。
临床上,颈椎问题是被严重低估的诱因。颈椎与下颌骨有解剖上的肌肉联动关系,颈部肌群紧张、僵硬,会牵拉到下颌运动,导致张口受限。
心理压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焦虑、失眠、压力大的人群中,夜间无意识的“咬牙”行为非常普遍,医学上称为“夜间磨牙症”。
长期磨牙会造成下颌肌肉持续紧张,诱发关节疲劳,最终导致张口困难。
2022年《国际口腔颌面外科期刊》一项临床研究指出,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的职业人群中,TMD的发病率比普通人高出近1.8倍。
这意味着,不少白领、教师、司机、客服等职业人群,正悄悄走在关节伤害的隐形轨道上。
你或许没意识到,张嘴这个简单动作,其实调动了整个神经肌肉系统的协作。从大脑发出指令,到下颌肌肉执行,再到关节配合运转,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精准无误。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初期表现,可能首先表现在“张嘴困难”。例如中风后遗症、帕金森病、面神经炎等患者,常出现一侧嘴角下垂、咀嚼无力、张口偏斜等症状。
嘴巴的“灵活度”远比你想象中更重要。它不仅关乎吃饭说话,更是大脑神经、肌肉控制、心理状态的综合反映。
不少中老年人以为,嘴巴张不开是“年纪大了咬合差”导致的。其实不然。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下降、关节软组织退化、肌肉张力减弱,确实会影响下颌运动,但这并不是不可逆的“老化现象”。
很多时候,是因为长年缺乏咀嚼刺激、牙齿脱落未修复、长期饮食偏软,导致下颌肌肉“退役”了,才出现张口幅度变小的假象。
这种情况,如果能通过科学锻炼和功能性饮食调节,是可以改善的。
医学上常用一个简单方法:三指测试法。竖起三根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看是否能轻松放进口中。
如果只能放两指,说明已经存在张口受限;如果连两指都勉强,建议尽快就医评估。
另一个方法是:观察张嘴时是否有明显弹响或偏斜。正常的张口动作应平稳、无响声,若出现“喀啦”或“卡住”的感觉,说明关节存在摩擦或错位。
不要忽视夜间磨牙。可以通过佩戴夜间护齿器、舒缓压力、改善睡眠来减少关节负担。
避免单侧咀嚼。不少人习惯用一边牙齿吃东西,久而久之导致咬合不平衡,肌肉力量失衡,引发关节偏移。
第三,保持颈部放松,避免久坐久看手机。颈部前倾、含胸驼背等姿势,会增加颈部与下颌的张力联动,诱发TMD。
适当锻炼下颌肌肉。每天用温热毛巾敷脸部两侧5分钟,轻轻张嘴做圆周运动,有助于放松关节,提升灵活度。
“张不开嘴”看似小毛病,实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第一声求救信号。它提醒我们,身体的协调性、压力管理、肌肉状态,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
很多人直到出现严重疼痛或张口受限,才急忙就医,却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时间。
请你从今天开始,把“张嘴”这个动作当作每日健康的“体检仪”。它不需要仪器、不花一分钱,却能第一时间告诉你——你身体的协调系统是否还在良好运转。
在这个快节奏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忽略身体的小信号。而“嘴巴张不开”这件事,正是一个被低估的健康预警。
建议你从今天做起,每天早上洗漱时做一次三指张口测试,把它当作和刷牙一样的日常动作。
如果你发现张口幅度变小、出现不适,别急着忍耐,也别自己随意按摩推拿。第一步,是记录症状;第二步,是咨询专业口腔科或颌面外科医生;第三步,是配合评估,科学干预。
别让“张不开嘴”成为你健康的盲区。一个你忽略的动作,可能正是未来健康的分水岭。而你有能力,从现在开始,把它看见、听见、照顾好。
参考文献
吴雪峰等.城市成年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病率调查.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3,58(1):17-23.
HuangZ,LiJ,etal.Stress-related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inWorkingAdults:ACross-SectionalStudy.国际口腔颌面外科期刊,2022,51(3):189–195.
来源:曹医师健康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