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小学时听老师念“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那时趴在课桌上转着铅笔笑——多简单呀,课间少玩十分钟,就能把生字抄完;睡前少看两页漫画,日记就能写得长一点。那时候的海绵像块吸饱了水的软糖,指尖稍一用力,就能攥出清亮的水来,滴在作业本上,晕开的都是
上小学时听老师念“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那时趴在课桌上转着铅笔笑——多简单呀,课间少玩十分钟,就能把生字抄完;睡前少看两页漫画,日记就能写得长一点。那时候的海绵像块吸饱了水的软糖,指尖稍一用力,就能攥出清亮的水来,滴在作业本上,晕开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字迹。
后来到了写字楼里打卡,这话成了同事们挂在嘴边的励志语。项目催得紧时,总有人拍着我肩膀说“挤挤嘛”:午休时扒拉两口饭就对着电脑改方案,算挤了半小时;地铁上举着手机背客户资料,算挤了四十分钟;晚上熬到眼发花,把第二天的计划列出来,又算挤了一小时。我盯着屏幕右下角的时间从22:00跳到00:30,像握着块湿淋淋的海绵使劲攥,指缝间确实有东西往下掉——是咖啡渍晕在键盘上的印子,是微信里“方案再改一版”的新消息,是镜子里自己眼下青黑的影子。
前阵子给朋友过生日,她盯着蛋糕上的蜡烛笑:“你说咱们天天挤时间,挤出来的到底是啥?”我刚想说“是项目进度”“是客户好评”,却想起上周挤了通勤时间约的体检,报告上“睡眠不足”的红标刺眼;想起挤了周末时间赶的稿子,交上去时连自己写了啥都记不清;想起挤了和爸妈视频的时间回的工作消息,挂电话时听见妈妈在那头小声说“她总忙”。
那天夜里没加班,我坐在窗边看楼下的路灯。桌上的海绵擦是中午洗杯子时顺手放的,干得发硬。我拿水杯淋了点水,捏着它轻轻挤——没挤出清亮的水,倒是有细密的泡沫往上冒,啵啵地破在空气里,什么都没留下。
原来不是所有海绵都藏着水的。当时间被劈成碎片塞在地铁缝隙里、咖啡杯沿上,挤出来的哪是时间啊,是被揉碎的注意力,是悬着心的焦虑,是连好好吃顿饭都觉得在“浪费时间”的慌张。那些被硬挤出来的片刻,像握不住的泡沫,看着热闹,散了就散了,连点水痕都留不下。
或许该松松手了。不用把海绵攥得死紧,也不用逼着自己从缝里抠时间。把该做的事做好,把该歇的空留足,说不定等海绵慢慢吸饱了真正的“水”,反而能捧出一捧实实在在的安稳呢?
来源:永恒的世界一点号1